许钦松在荣宝斋讲解作品。
《长河悠远》许钦松 2013年
【吾艺网11月12日讯】11月9日,300多年历史的北京字画老店荣宝斋与当代岭南名家许钦松“结缘”,首次为当代岭南名家举办的个展“许钦松山水作品展”开幕。与去年4月、5月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吞吐大荒—许钦松山水画展”不同的是,此次103幅山水画大作大部分是许钦松今年以来的创作,别出心裁以“小画”居多,进一步展现了他在“大化山水”图式上的创新与突破。
作为艺术品市场的百年老店,荣宝斋象征着艺术市场与学术的高度契合,齐白石、徐悲鸿等一代大师题写的牌匾赫然在目,他们都与荣宝斋有着各种渊源,而作为偏居一隅的岭南画派,此前关山月、黎雄才等大师的作品也曾在这里亮相为京城的藏家所追捧。进入荣宝斋的画家某种程度代表了学术和市场的双重认可,而此次特意为一个在世岭南画派画家举办个展,释放出了京城书画市场对岭南画派名家力作的强大信心。
两年来,岭南艺术名家纷纷进京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展览,加上今年初岭南书画艺术品在北京的拍卖市场上不断释放出来的强劲势头,业内人士称,传统岭南画派画家相对处于价格“洼地”的格局将有所改变。展览开幕现场,南方日报记者特别专访了许钦松,畅谈他对自己以及岭南画派学术和市场的看法。
现象
以学术引领市场“三级跳”
承接去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个展“吞吐大荒—许钦松山水画展”,许钦松希望通过此次在北京荣宝斋老店的个展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学术立场。“山水画家必须面对传统与创新两大命题,我希望探求笔墨中的大境界,构建出"厚、稳、健、大"的现代山水审美图式,成为"岭南画派"精神上的当代开拓者。”
在中国美术馆的展览中,他以巨幅水墨作品构建了大山大水的大美之象,此次展览他又另辟蹊径,所有作品不再使用丈二这样的大幅尺寸,以2至3平尺为主,在小尺寸中追求“开图千里”之势,在苍茫无穷之中展现自然原生态之美,创新时代山水画的审美图式。
“对于一个山水画家来说,60至70岁之间是黄金期,要争分夺秒去创作。”许钦松告诉记者,今年以来他把应酬降到最低,创作的近百幅作品都是争分夺秒完成的,常常是画到凌晨一二点。“当代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必须要创造适合现代人审美的山水图式,不能为了传统而传统,这是时代赋予艺术家的使命”。
而许钦松认为,正是因为自己在学术上追求的日渐成熟,导致了自己作品价格的稳步提升。“从去年初到现在,我的画价格翻了一倍。”在上半年的“中贸圣佳2013春季拍卖会”上,他的山水画巨作《春云漫度》(48平方尺)以1035万元成交,创下其个人拍卖纪录,并刷新了当代岭南名家拍卖纪录。从13万元每平方尺,到15万元每平方尺,乃至于这场拍卖会上的近22万元每平方尺,他作品的价格最终实现了“三级跳”。
探因
岭南派以学术姿态进京
无独有偶,在今年的北京荣宝迎春拍卖会上,一幅岭南画派前辈大师黎雄才的作品《长青不老松》以8960万元落槌,超过估价10倍,这一成交价创下了黎雄才甚至岭南画派历年来的拍卖最高纪录。在此之后,艺术市场有一种声音,长期沉潜的岭南画派即将迎来自己在艺术品市场中的“崛起”。
过去在市场上,岭南画派作品一直被认为是价格“洼地”。有业内人士分析称,10年前,一张齐白石的作品值几十万元的时候,关山月、黎雄才的作品也能卖个十来万元;现在,普普通通一张齐白石作品能拍到上千万,关、黎大都还是只有几百万元。可见,岭南画派画家的作品虽然一直在增长,但和其他画派的差距越来越大。但最近两年,这一价格“洼地”的历史正逐渐被改写。
业内人士称,岭南画派画家在市场上的崛起,与近两年来广东艺术名家集体进京办展不无关系。2012年被称为广东美术年,中国美术馆先后为岭南画派前辈大师举办关山月、黎雄才百年诞辰回顾展。此外,广东美协主席许钦松在中国美术馆的展览反响热烈。2013年,来自广东的著名艺术家梁如洁、周波、郝鹤君、陈章绩、许鸿飞等人先后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引发了京城评论界对广东美术的持续关注。
“外界其实一直对广东画坛有诸多误解,例如岭南画家的作品都比较甜俗,笔墨功夫不行等等。其实不然,广东有一大批安心创作、专心学术研究的艺术家,近两年大批广东画家进京,在逐渐改变外界对广东画家认识的误区。”许钦松认为,岭南画派无论是从技法还是内容上,都把中国画表达的领域大大拓宽了。
“以学术引领市场。这几年,随着广东美术界对岭南画派的不断宣传,也随着学界对岭南画派的历史地位、艺术价值的不断深入研究,岭南画派的价值才逐渐被重新认识,我们正在将岭南画派推向北京、推向全国,重塑它作为中国美术史中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个观点正在被越来越广泛地接受。”许钦松说,但得益于这两年频繁的进京展,岭南画派在学术上的崛起正日益带领岭南画派的市场走出价格“洼地”。
对话
谈进京展
创新时代山水审美图式
南方日报:此次在荣宝斋的展览,与去年中国美术馆的展览有怎样的延续?
许钦松:荣宝斋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一直是国内艺术市场的最高标杆,它的高度就在于它兼顾了学术与市场,学术上的高标准与市场的高水准达到了契合。
我一直在学术上追求当代山水画审美图式的创新,不断完善“大化山水”的审美图示。中国美术馆的展览作品主要是大幅山水,透溢出咏叹万古洪荒的情怀。今年,我在思考如何在小尺寸的画作中展现“大化山水”的气象,我今年创作的重点转向了小画,同样展现大气势,转变非常难,我下了苦功。
我认为,当代画家必须能处理好传统与当代创新的关系,在继承传统山水笔墨的基础上,在山水画主题、形态与笔墨语言上要不断超越传统,展现出新的山水观。这样的山水观,强调山水本体与人类和谐共处而发出的精神呼唤,是一种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我认为,当代“岭南画派”在精神上应该有所开拓,这也是当代画家的职责所在。
谈市场
成熟的市场能催生优秀的画家
南方日报:您如何看待一个艺术家创作与市场的关系?
许钦松:纵观艺术史上有成就的画家,往往学术追求和市场可以达到统一。而一些不太成功的画家往往就会面对迎合市场的问题;但走到一定高度,两者会合二为一。从我个人的体会来说,此前拍卖过千万元的丈二大画《春云漫度》,恰恰是我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过的作品,代表了我的学术追求,也就是说我的学术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我认为,画家不应该藐视市场的存在,更不应该将市场视为洪水猛兽。事实上,画家和市场之间不仅能够达到良性循环,甚至成熟的市场还能催生优秀的画家。画家卖画不能被认为是对艺术的亵渎,从历史上看,郑板桥就光明正大地开出了自己作品的“润格”,这一点都不影响他的艺术成就;他可以不为五斗米折腰,也是因为他有卖画的收入作为强大的经济后盾。此外,齐白石、张大千等大师,年轻起就卖画,这丝毫也不影响他们成为大师。学术是第一位的,但学术可以带动市场,关键在于画家进入市场后,要把持住自己的艺术追求和艺术理想,精益求精,而不是越画越俗气,变成市场的俘虏。
南方日报:您如何看待岭南的艺术市场?
许钦松:岭南的画家在市场上有一些相对低谷,是有原因的。晚清之后,以“四王”为代表的主流画坛“陈陈相因”,而岭南画派的先驱们提出了一种“折衷中西、融合古今”全新的创作思想,关注现实,注重写生,改变了晚清陈旧的中国画格局。但是,岭南画派提倡的口号逐渐变成了普遍真理,它自身的个性也变成了共性,逐渐被湮没在了潮流之中。而到了近一二十年,江浙一带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画家备受关注,而一直以主张创新和开放的岭南画派,又没有赶上这波回归传统的潮流,继续遭受冷落,直至被边缘化了。为什么呢?长期以来,学术圈内外对岭南画派有不少误读。比如,认为岭南画作缺乏笔墨、“甜俗”等等。
但我认为,不出十年,岭南画派可以和北京的市场可以拉平。多年来,岭南画派板块一直保持着向上发展的态势,即别的板块价格翻番往上涨的时候,岭南画派的表现很冷静;别的板块刷刷往下掉的时候,岭南画派也比较稳。这反映出岭南画派在市场中表现稳健,基本上没有炒作。
责任编辑:吾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