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民间藏家:收藏源于热爱
2017-01-14 来源:吾艺网 作者:
文章分享至:

“盛世兴收藏”。当全民投入到收藏大军,梦想着通过收藏令资产保值增值甚至一夜暴富时,有那么一些人,却因为出于热爱,不辞劳苦,不计成本,为了自己的梦想甘愿付出,在当今浮躁的收藏界里为人们找回了收藏的本真。

宁夏:“邮痴”用邮票讲述回族故事

 记者何晨阳郑一晗银川报道

“一枚一寸见方的邮票能做什么?除了能寄信外,还能讲故事。”42岁的何建勋小心翼翼地捧出一本淡绿色封面的集邮册说,邮票是历史的无声讲述者,方寸之间囊括了万千知识。

  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的一名中学教师,自从14岁与邮票结缘以来,何建勋一直把集邮当成自己的一项“业余事业”,逐渐摸索出一条用邮票讲述回族故事的集邮之路。

  翻开他定名为《回回民族》的集邮册,关于回族溯源、节日、名胜和经贸等十三个方面的条目赫然出现在目录页上。

  记者翻开了邮册第一节“陆上丝绸之路,开启中阿文化交流之源”。只见11枚各具特色的邮票被列成四排:绿色的西安古城邮票、代表武威的铜奔马邮票、敦煌壁画出行图、长城邮票上盖有长城终点嘉峪关的实寄封、天山天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来自哈萨克斯坦与伊朗的邮票把陆上丝绸之路串联起来。目光沿着邮票的排列顺序游走,丝绸之路的轨迹和各具特色的沿途风光便尽收眼底。

  2010年开始举办的中阿经贸论坛成了拉动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交流的新引擎。为了表现这一主题,何建勋把盖有长城和椰枣树纪念邮戳的论坛开幕首日封贴进了邮册,旁边还加上了“承中阿传统之友谊,开启新"丝绸之路"”的说明和“民族团结,则国家富强”的一段感言。

  回族的节日、风俗也是邮册“讲述”的重要内容。为展现“朝觐”这一主题,何建勋用了20世纪90年代常见的7枚民居邮票,分别代表宁夏、云南、青海、北京等地,中间用一枚印有波音747飞机的邮票连接,右侧则是一枚印有海上钻井平台的沙特邮票。

  “当时不知道用什么邮票作为连接,想了好几个晚上才想到这枚飞机邮票。”何建勋说,为一枚邮票的布局,几个晚上睡不着觉的事对他来说很平常,但他不觉得累,因为集邮是他28年来的爱好。

  28年间,他搜集的邮票超过2000枚,其中有120余枚阿拉伯邮票。

  何建勋说,随着搜集的邮票种类越来越多,他开始思索如何能让它们形成一个能在一定时间跨度内体现历史文化的专题“我始终觉得集邮其实就是用邮票来讲故事,机械的积攒价值不大。”

  在今年举行的宁夏回族职工书法、美术、集邮展上,《回回民族》为何建勋赢得了荣誉,但他并不自满。

  “其实我觉得集邮也有一种责任感在里面,一枚枚邮票组合在一起就不单是邮票了,它成了历史讲述者。”何建勋说,他今后还会以邮票为媒,把回族历史和文化通过邮票“讲述”,让更多的人了解回族及伊斯兰文化,了解中国。

  河北:村庄里的电影收藏家

  记者任丽颖石家庄报道

  61“儿童节”那天的河北文安县大柳河镇高村格外热闹,村里喜好热闹的小孩儿们一大早就走街串户地奔走相告“那个收藏电影的叔叔要过来播放《小兵张嘎》和《侦察兵》了。”

  孩子们口中的人叫卢和民,是河北文安县大柳河镇高村人。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他的胶片收藏室,很难想象这个今年49岁、出身农村的人会和“电影”这个词联系在一起。

  “我从小就喜欢看电影,好的电影总是不厌其烦的重复看。农村的文化条件不是很好,后来我做生意有了一些积蓄,2004年开始收藏电影。”卢和民说。

  这位“收藏家”有自己专门的电影放映室,他先后花了50多万元购买电影放映机5台,其中国内一流的35毫米放映机2台、16毫米放映机3台。

  走进300多平方米的屋子,从全国各地购买来的电影片子摞得满满,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这是一个私人的电影收藏室。据卢和民介绍,为了购买这些影片,他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有时为了一部心爱的影片,要坐飞机到哈尔滨、西安、南宁等各地走访搜集,他不怕苦不怕累,反而乐在其中。

  为了收藏电影,2004年至今不到十年时间里,卢和民共花费了500多万元,家里一开始都很反对,谁也没想到农村出身的他,竟对这种艺术如此执著。

  记者翻了翻其中的收藏,主要分类包括纪录片、科教片、战争片、历史片、动画片等各类国内外影片5000多部,胶卷总数达1万多个,堪称一个私人的电影博物馆。

  由于自己经营生意,富裕起来的卢和民在购置了大批电影资源后,没有独享其乐,而是组成了一支电影放映队,免费为乡亲们放映电影。乡亲们想看什么他就放什么,老人们爱看戏,他就放戏曲片,一连放三天;想看战斗片,他就放战斗片专场,一连十部,让爱看电影的乡亲们过足了瘾。

  “国内的农村文化生活比不了城市,城市影院、影城哪儿都有,咱农村现在有的连电影院都没有,十几岁的孩子好多不知电影是咋回事,我有这个爱好又有这个能力,为乡亲们做点事很好。”卢和民说。2007年,他被评为河北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先进个人。

  长春:市民收藏千余件纪念孔子文物

  常亦殊刘森

  纪念孔子的明信片、古钱币、雕像、牌匾……吉林省长春市一位民间收藏家,近日向记者展示了自己10余年来收藏的纪念孔子文物,这批文物多为清代、民国时期,向人们展示了前人对孔子及儒家文化的无上崇拜。

  这批纪念孔子的文物为长春市民间收藏家王锦思所有,总数多达1000余件,包括清代孔庙匾额、石碑、书籍等,以及民国时期宣传孔子及儒家思想的照片、明信片、书籍、纪念章、古钱币、祭孔牌位、孔庙门票、袖标等。其中价值最高的属清代大学士、大书法家刘墉为文庙题词的匾额,以及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为文庙题词的匾额和石碑。

  长春文庙管理办公室主任王洪源对这些藏品进行初步鉴定后表示,这些藏品具有历史研究价值,一些藏品还详细记录了民国时期总统祭孔大典程序,为研究祭孔文化、文庙历史变革提供了资料。

  王锦思介绍,这些藏品是10多年来精心收藏的,“有些是参加拍卖会竞拍获得;有些是在全国各地的古玩市场淘来的;还有些是在网上买的。具体花了多少钱我没算过,但估计这些钱足够在北京买几套房子。”

  王锦思表示,希望在今年孔子诞辰日来临前夕在长春文庙举办专题展览,让广大市民通过这些藏品了解孔子及儒家文化,直观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我觉得孔子及其代表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思想精髓,我希望通过举办展览,能让人们更加直观、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他说。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收藏界 民间 回族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