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鲁本斯作品首次登陆中国
2017-01-15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吾明
文章分享至:

 

《克拉拉·赛琳娜·鲁本斯的肖像》作品图片由国家博物馆提供

 

从左到右为全球首次呈现的鲁本斯作品从绘画到挂毯的全过程。京华时报记者任峰涛摄

【吾艺网1113日讯】115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列支敦士登王室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一、北四展厅共同举办“鲁本斯、凡·戴克与佛兰德斯画派——列支敦士登王室珍藏展”,本次展览是鲁本斯作品首次集体登陆中国,展览将持续至明年215日。鲁本斯是佛兰德斯画派的代表人物,这次展览也是世界上首次将他从草图到作品,直至挂毯的全过程完整呈现出来。

京华时报记者顾博

□现场

多数观众冲鲁本斯名字而来

列支敦士登以盛产邮票而出名,这个只有3万多人的欧洲国家却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其王室收藏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艺术品私人收藏之一,起源可追溯到17世纪。本次展览从列支敦士登王室多年的珍藏中,精选了巴洛克时期佛兰德斯画派的油画、版画与挂毯等一百件具有代表性的杰出艺术作品,包括以鲁本斯、凡·戴克等西方艺术史上赫赫有名的艺术家的杰作。13个单元系统地为观众梳理与展示了一个鲜活、生动的佛兰德斯画派发展历程,再现了1617世纪尼德兰南部地区的人文风貌、历史概况与城镇景观。除鲁本斯与凡·戴克作品,展览中还展示了佛兰德斯画派多位较有影响的艺术家的作品。

11511点,国博内的售票处已经排起了长队,很多人是看到展讯慕名而来的,相对于在该展厅前面的卢浮宫展览,到“列支敦士登王室珍藏展”的人以专业人士居多。很多人是冲着鲁本斯的名字来的,因为现场不能拍照,所以很多人在画作前驻足很久,静静学习画家的笔触,时不时还会和同行的人交流。

2010年,列支敦士登王室首次走出欧洲到上海世博会做展览,此次是第二次到中国,也是王室第一次用自己的收藏做展览。该王室有大约1700幅绘画藏品,为什么此次选择这批藏品到国博展出?国博副馆长陈履生表示,鲁本斯的作品在世界大博物馆中也就只有几件,而鲁本斯的精品也从来没有到过中国,这次展出鲁本斯代表作22幅,虽然数量不多,但是质量很高。“与其丰富,不如精彩。中国对于西方艺术的了解有限,这个展览可以让观众不出国门,就可以近距离享受西方最精华的艺术盛宴。”陈履生说。

□亮点

首次呈现草图到挂毯的全过程

在展厅内摆放了三幅鲁本斯的名作《战神马尔斯与瑞亚·西尔维亚》,一幅是草图,一幅是作品,一幅是挂毯。陈履生介绍,当时的挂毯价格是绘画作品的10倍,所以很多画作都是为了制成挂毯而创作的。“三件作品这样摆在一起,是世界各国博物馆都不曾出现的,从画作变成挂毯的全过程,只有在列支敦士登王室此次的展览中才能感受到这种转换的过程。”陈履生说。

列支敦士登王室收藏负责人约翰·卡夫特纳介绍,鲁本斯那时候的创作方式很特别,他先在木板上画出草图,即便是草图也可以看到感觉到笔触的流畅和动感。后来鲁本斯成立了画室,之后很多作品是由画室的工作人员完成,他只是为作品上漆。

《战神马尔斯与瑞亚·西尔维亚》创作于1616年至1617年,惟妙惟肖地展现了古代神话故事中战神马尔斯与女祭司西尔维亚相遇的情景。鲁本斯在46cm×66cm大小的画布上画草图,由画室变成208cm×272cm的油画作品,最终于1620年变成415cm×330cm的挂毯。“当时制作挂毯的时候是把画挂在前面对着织,因此织好后与画作形成镜像的效果。因为最终是为了制作挂毯,所以很多作品是为了让挂毯呈现出最完美的画面而画的。比如画中战神是用左手抓着女人的胳膊,这是不合逻辑的,但是做成挂毯后,就变成了右手抓着。”

展览中的“彼得·保罗·鲁本斯——德西乌斯·穆斯系列”的版画作品也是为了制作挂毯而创作的。德西乌斯是为国捐躯的英雄,此次带来的版画作品正是反映了他为国捐躯的故事,而这批作品也是我们目前能证明的最早的欧洲木板作品。

女儿肖像上的火漆之谜被解开

肖像系列是鲁本斯非常重要的作品,也是此次展览的重中之重。有多次出版著录的《克拉拉·赛琳娜·鲁本斯的肖像》中的人物是鲁本斯的长女,这个女儿在12岁时夭折,这幅作品是1616年在女儿五岁时画的,作品只有37cm×27cm,属于非常小的作品。卡夫特纳介绍,画作是用速写的方式画的,画了头发、眼睛的中心点,周围的部分越画越简单,好像笔触已经飘荡过去。这幅画中眼睛直视观众,神情非常天真,这在以前的肖像画中是非常少见的,这也体现了鲁本斯父女间深厚的感情。“肖像非常薄,有透明感,而后期的油画很厚重,这是很大的不同。”卡夫特纳说。

进入17世纪后,肖像画被重新定义,焕发出新的生机。这幅作品是欧洲艺术史上最动人的一幅肖像画。在白色衣领的衬托下,女孩儿脸颊粉红,绿色的大眼睛率真地盯着画面之外。奇怪的是,这幅画作左下角有枚很明显的火漆印,这是此前在其他西方艺术品中很少见到的。这个谜也终于在开幕前被陈履生解开。“就像乾隆喜欢在自己的收藏上题字、盖章,西方一些收藏家也喜欢在藏品上盖上印记,这张画已经被转了几手,上面的火漆印就是藏家收藏过的证明。以前很多画上面都有火漆印,但是由于画面本身是深色的,这个印章不明显,而这幅作品是浅色底,所以印章就很明显地露出来了。”陈履生说。

□赏析

点评人:列支敦士登王室收藏负责人约翰·卡夫特纳

 

《玛利亚·德·塔西斯的肖像》

创作于1629年至1630年的《玛利亚·德·塔西斯的肖像》是凡·戴克最有名的肖像作品。玛利亚当时是19岁左右,她是掌管整个欧洲邮政系统的成员,这幅画的特别之处是凡·戴克用不同技巧表现了不同织物的质感,丰富的色调中显露出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威尼斯画派代表画家提香的绘画遗风。

 

《一束鲜花:列支敦士登花束》

罗兰特·萨弗里创作于1612年的该静物画以对花卉的精确描绘著称,画面布局对称,构图精细。仅能维持数日美丽的花代表了生命的易逝,桌面上蜥蜴、老鼠等动物会对植物生长产生危害,因而也代表了美的稍纵即逝。佛兰德斯画派中静物画不仅仅是艺术作品,还是哲学精神符号化的隐喻。

《税吏》

卒于安特卫普的昆丁·马西斯1501年后画的《税吏》是列支敦士登王室前几年买入的作品,这幅作品也是所有展出作品中“年龄”最大的作品。这幅画是早期佛兰德斯画派的代表,从中可以非常清晰地感受到现实主义风格,面部表情中每个部分都画得很精细。

>>小知识

佛兰德斯画派是西方艺术史上巴洛克时期重要的艺术流派,彼得·保罗·鲁本斯与安东尼·凡·戴克是这一流派中最具代表性的大师。鲁本斯的作品以生动的形象、恢宏的气势、细腻的技法而驰名,成为艺术史上不朽的杰作。

>>花絮

原来想展8件挂毯

此次展览共展出4件挂毯,陈履生介绍,原本是有8件挂毯想要展出的。挂毯是列支敦士登王室非常重要的收藏,而且价格昂贵,挂毯中也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价值。当该王室提出展出8件挂毯时,陈履生考虑到中国观众绘画作品更有亲近感,所以给出还是多展出绘画作品的建议,王室也欣然同意了。所以,最终只有四件根据画作制作的长宽均达到4米左右的大型挂毯展出。

责任编辑:吾明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中国 佛兰德斯 凡•戴克 国家博物馆 鲁本斯 卡夫特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