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着迷雕塑的人
——记雕塑家周鹏生和他的山水雕塑
周鹏生在自己的作品展开幕式上致辞
山铮瀑声喧(铸铜)
山色悠悠(汉白玉)
田立宪 邓雅琴
11月16日,“中国式的抽象—周鹏生山水雕塑精品展”在长沙开幕,展出了“山水雕塑”艺人周鹏生的山水雕塑作品30余件、雕塑图片40余幅。我的山水雕塑,将山水人的共存共处作为主题,并使之人性化和人格化,让山水和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湖南省雕塑院雕塑家周鹏生向前来观展的客人讲解自己的作品,表情像孩子一样快乐。
精妙构思
眼前的雕塑家周鹏生,虽年过花甲却精力充沛。他善谈,也健谈,只要谈起他的作品,就有满肚子说不完的创意与想法。“这样看是一座山,那样看就是一个人。”周鹏生将面前的铸铜雕塑作品《碧峤凌空》拿起,转动了一下角度,果然,人们看到的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观,大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叫人对创作者的精妙手法颇为惊叹。
展览全面直观地展示了周鹏生的艺术生涯和成就,他创作的山水雕塑既是西方人体雕塑之美与东方山水塑壁之美结合的创新,又是既独立又融合的中国式抽象作品。展出的作品浑然天成,意味隽永,给人以美的艺术感受。周鹏生10余年来一直秉持着“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的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并使其成为自己独具艺术个性的雕塑艺术形式。在开幕式上,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孙振华评价说:“周鹏生山水雕塑作品是中国雕塑家在创造民族雕塑的语言形式方面取得的成果,他所创作的山水雕塑具有独立的形式,是对中国古代山水雕塑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突破。”湖南省雕塑院院长雷宜锌在讲话中称周鹏生是“一个为雕塑而生的人”。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朱德则在发言中称赞周鹏生的作品是“在山水风光中凝聚了人文情怀”。
艺术梦想
周鹏生的雕塑之梦是从幼时开始的。1948年,他出生在湖南宁远县一个铁匠世家,爷爷和父亲都是当地有名的铁匠,叮叮当当的锤击声和铁块神奇地变成各种器物,让他从小就对物体的造型产生了浓烈的兴趣。于是,用各种材料造型成了他一生的梦想和事业。
回忆起儿时快乐的时光,周鹏生说:“老家破旧的木板房,四处有我肆无忌惮的涂鸦;门前光滑的青石板街,是我操练泥巴的理想工作台。揉、砸、辗、压、捏、搓,眨眼间青石板上就摆了一溜的小鸟、小鸡、小狗,还有坦克、飞机、大炮……或许这就是我雕塑梦的开始。”自幼对造型艺术的痴迷,使周鹏生在没有老师、没有资料、没有教科书、看不到雕塑作品的情况下开始自学雕塑。1964年初中毕业时,他被选送到中等师范学校美术专业学习,1968年毕业后被分配到乡村中学任教,1969年调到宁远城关继续从事教学工作。正是在这一年,刊物上发表的雕塑《向秀丽》成为他学习临摹雕塑的第一个范本,从《向秀丽》的临摹开始,继而自己创作样板戏中的人物《小常宝》、《杨子荣》等雕塑作品。
上世纪70年代中,周鹏生的一组处女作雕塑《女体操运动员》参加湖南省陶瓷展引起了关注,他因此从教育岗位调入宁远县瓷厂,成为一名艺术陶瓷设计员。雕刀挥处,锋芒初露,他创作的《红军路》、《孔雀壶》等多件作品先后参加了北京、上海等地举办的全国陶瓷展。1988年夏,周鹏生从潇水上游的宁远调到湘江之畔的株洲,随后到北京进入中国美协城雕研究班深造,从此,周鹏生的艺术道路愈走愈宽广。他的雕塑作品《球》、《水球》分别入选第二届和第四届中国体育美展;《炎帝》获株洲市首届“五个一”工程奖和湖南省文化厅奖、入选文化部艺术博览会;石雕《胎教》、《深圳湾的春风》分别入选第二届、第八届中国雕刻艺术节的展览;《中国山水》入选“黄天·厚土”雕塑大展和“中国·比利时当代雕塑作品展”……多年来,周鹏生曾在众多展赛上获得奖项。
“艺术贵在创新,我梦想走一条自己的路。”周鹏生说,以前他的创作大多是以人物为主,随着对艺术的深入探索,已不再满足于单纯的人物雕塑。他将中国古代的假山园林艺术与现代的人物雕塑艺术相融合,独创出“似山非山,似人非人”的山水雕塑,其系列作品的诞生和自我风格的形成标志着周鹏生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艺术新境
周鹏生认为“山水通人性,山水有性情,山水如人,人如山水。”因此,他将这种古人追求的“天人合一”的美学理想境界,融入到他的创作中,将自然环境中的山水和有生命的人恰到好处地糅合在一起,展示出一种全新的美感。并由此发展到了人形化和人格化的山水雕塑,他的艺术既是山水又是人形,既是神性又是物性——这就是“天人合一”的形式体现。
“我的山水雕塑是对传统山水雕塑(假山雕塑)的传承和改造。”周鹏生坦诚,因为中国传统山水雕塑的发展脉络本身就有着较强的惯性和惰性,要想推陈出新,只有从传统形态中剥离出来,才能在现代文化的语境中真正地实现更新。
周鹏生雕塑家的梦圆了,但他并不满足,虽已过了花甲之年,却仍在追逐。他有一个更大的梦:让山水雕塑作为城市雕塑,遍布三湘四水的园林景地,甚至涉足五湖四海;让山水雕塑作为室内收藏艺术品,进入国内外藏家的宝殿。
责任编辑:吾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