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少湘用包装纸塑造了满身贴“钱”的“人”戴上“口罩”像干尸一样站在“一平方米”台子上。
张大力作品《布朗运动》。
城市开发中的占地行为、房地产开发中以“平方米”论价的现象如今衍生出了一场展览。近日,“占地一平方米·处境”专题邀请展在798林大艺术中心开幕。隋建国、王劲松、张大力等23位艺术家每人在限定的“一平方米”内呈现了其艺术创作。作品形态各异却真实地展现了中国人的生存处境。该展将展至12月16日。
现场,林大艺术中心的展厅已经被切割成23个“一平方米”,王劲松、张大力等纷纷展开了各自的“占地运动”。而观众也犹如置身于有着23个“一平方米”景观的园林中。策展人廖雯称,这是她邀请艺术家与其一起进行的游戏。在游戏之前,廖雯限定了规则,即每个人只能“占地一平方米”,从个人经验和体验出发,表达对当下中国不惜代价“占地”造成的生存处境的态度。为此,23位艺术家各尽其能展现了其所反思的“占地”行为。
类似艺术家王劲松在一平方米的空间上进行了“种植”,他的这件作品是用生铁制作的“盆景”盒子,里面种满锋刃向上的碎玻璃。策展人廖雯指出,这件作品最强势地体现了占地的“不容侵犯”,以及唯恐被侵犯的最弱势的抵抗。而吴少湘则用包装纸塑造了满身贴“钱”的“人”戴上“口罩”像干尸一样站在“一平方米”台子上。
■ 主题阐释
该展策展人廖雯是从中国城市化建设中的“占地”现象想到了展览的主题。在她看来,这样的膨胀也反映在当代艺术中,“如果我们还认可当代艺术的基本点是‘直面、表达与生存感受息息相关的、鲜活的内心感觉’,并以此作为谈论当代艺术的前提,一本画册厚重得可以砸死人,一件作品用掉几百张大芯板,一个个展览耗资上千万,一张作品卖得过亿的时候,恐怕与艺术甚至艺术家都没有关系了。近年来,我和老栗(栗宪庭)无时无刻不为如此的‘过剩’和‘浪费’而伤感和愧疚。”
■ 创作个案
城市化过程中人是被动的
廖雯今年6月给我打电话,说了她此次策展的计划。在她看来,现在很多艺术家做作品都很膨胀,却没有内容。同样社会也是极度虚荣。于是她提出邀请我还有其他艺术家各自做个作品,看看在一平方米这个有限的空间里能创作什么,当然也可以用此前的艺术理念来创造作品。
我就沿用了此前创作中的布朗运动的理念,做了缩小版。在这么多年创作中,我一直是在反映人在城市化过程中,大部分是被动的。一直是为了适应某种状态而失去了自我,不知道自己的生存。在《布朗运动》中,“人形”穿夹在立体钢管网之中,这些钢管是工地所用的脚手架结构而成的。
这个作品体量可大可小,曾经在广州展时其体量是一个大展厅。而此次限定在一平方米的空间里,也有其精到之处和现实意义。正所谓,一粒沙子也能反映世界吧。
责任编辑:吾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