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中国文字以其庞大的数量、简明的音节和独特的方块造形融音、形、意于一体,正如鲁迅对中国文字的评价“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正是此种优越性使得中国文字发展出书法艺术,或曰书法。
中国书法艺术历史悠久并传承千年,未曾间断。从甲骨文、金文(钟鼎文)、石鼓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体系完备,更涌现出如李斯、程邈、陆机、王羲之、颜真卿、怀素、苏轼、赵孟頫、文征明、吴昌硕等各代书法名家,成就了书法千姿百态之貌。从晋人尚韵到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到元明尚态;从古朴到浑厚,从严整到酣畅,从重形到抒情,书法以不同的风貌反映出时代的审美情怀。与文字不同的是,书法艺术的魅力在于它无色却有图画之灿烂,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以中和之美、自然之美以及神韵之美,生动地体现着中华民族的艺术精神。
诗言志,歌咏言,书法何为?诗,从内容、形式、艺术目的和艺术手法皆归于言志;歌,从谱曲、填词、演奏、表演,每一个环节和细节无一不是为了咏言。而书法,形、意是其雄厚的创作基础,形是字的体态、结构,意由形和情感结合而生,书法家要通过丰富的笔墨和线条变化、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表达书写情感和书写意境,可谓“随形而绰其态,审势而扬其威,每笔皆成其形,每字各异其体”。书法家作书之前产生的书写情感有一种本意,书写情感的变化发展围绕着书写本意而展开,当情感欢快时,笔意就圆润流畅;当情感抑郁时,笔意就苦涩凝滞,甚至在书写不同的文字内容时,产生和抒发的书写情感与运笔用意均有所不同,这最终形成了书写意境。从书法创作的构思到作品的完成,再到作品的展示、作品的欣赏,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要围绕着表情达意进行,因此,表情达意是书法重要的功用和目的。
被誉为“书圣”的王羲之,便步入了书法艺术表情达意的至高境界,他能自发地运用书法艺术语言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很好地表达表现出来,而且表达表现得恰到好处,因此,千百年来倍受学书人的爱戴和推崇。王羲之的人生修养与其书法艺术修养使得他于书法创作运笔用意“不激不厉”,“情深调合”,“风规自远”,这是他“书圣”宝座不可动摇的有力支撑。
气质和胸怀是艺术家的生命。要想创作出好的作品,除了气质和胸怀之外,书法家还要不断涵养学识,能够精研包括文学、历史、哲学、逻辑、艺术、语言学等在内的人文学科,这些学科有助于书法家提升精神境界,如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追求人的灵魂等,从而提升文化素养和文化品格。因此,好的书法一定由气质、风度、学识等多方面凝练而成。
在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计算机、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新兴技术纷至沓来的时代,信息繁杂,人心浮躁,不同层次的书法家各有情怀:高品位者以弘扬书法为己任,积极创作,期望创新,奉献社会;中层次者沉迷于闭门造车,刻意创新,沽名钓誉;再次者不事艺道,虚张声势,以丑陋恶俗之字,中饱私囊,行欺世之术,进而为书坛和社会所不齿。
作为一门艺术,书法应能反映出整个时代的审美风貌,同时也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审美取向和审美高度。有责任的书法家应自觉承担这一社会责任,能够忠实地继承优秀传统,认真研究,理性扬弃,为书法艺术传递薪火。书法家也当以弘扬书法艺术、服务社会为己任,不仅要写传统的诗词歌赋、名言佳句,更要站在时代高度,写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时代作品,为今人和后人提供优秀的精神食粮。(文:林中阳)
责任编辑: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