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艺网11月28日讯】昨日下午,魏孔连刚一下班便背着颜料到静宁路附近小巷内的墙上画画,但他可不是乱画。
瞧,一面面刚刷白的墙,被魏孔连手中的专用笔,在墙上画出一棵青绿色的树,旁边的“小孔融端着装满梨的盘子,给父亲让梨……”不一会儿,一幅幅完整且生动活泼的画面,呈现在了记者眼前。
这是一面文化墙,将近10米长,54岁的魏孔连在墙上作画时显得非常轻松,他手中的排笔正在那棵树下添一片绿,旁边的“孔融端端正正地给父亲让梨,而一旁的人都被他的举动所吸引,有的看、有的笑,仿佛将要从墙面中走出来。”
从小喜欢画画的魏孔连目前是中国农业银行兰州东方红支行的一名普通职工,虽然每天还奋战在一线,但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拾起自己画画的“装备”走街串巷,为“中国梦”的建设出力,他用自己扎实的“草根手艺”将国学、孝道等传统文化演绎的淋漓尽致……
《孔融让梨》里栩栩如生的动画人物、优美的山水、逼真的国色牡丹……如今,走进我市的各条大街小巷随处都可见百十余米赏心悦目的“文化墙”,无不让人驻足欣赏、流连忘返。鲜艳的色调,简洁的画面,配上道路两旁的人行道,人行此处,就如同徜徉在一个“不一样的画展”。而绘制这些文化墙的却是一位普通的银行工作人员魏孔连,用他的话说:“他给每个街道画画,不仅能满足了作画的快感,又能为中国梦的建设出把力!”他所绘制的内容,处处洋溢着文化气息,成为新兰州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为推动兰州市精神文明建设,从去年开始,兰州市结合实际,积极挖掘空间,充分利用资源,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在全市范围内开辟了多处集文化、宣传、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与一体的“文化墙”。追寻一座城市的历史往往离不开老街,因为老街里珍藏着很多的故事和文化。在我们居住生活的这座城市,还保留着诸多这样的老街,如邓园、一只船、双城门、中山林、山字石、金塔巷……为了不被忘却,或者唤醒回忆,这些老街所在的地方政府、街道社区或企事业单位等,通过文化墙将其展现在公众面前。由于文化墙大多设立在小街巷内,但展出的内容宣传效果非常好,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深受市民喜爱。人们在经过文化墙时都会情不自禁放慢脚步,品味欣赏一下展出的作品,文化墙为兰州这座城市增添了文化气息,成为我市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和一块闪亮的文化招牌。而魏孔连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了这些风景线的绘制者。
魏孔连告诉记者,他会不断地充实自己,让文化墙的内容不断创新。“我会坚持利用闲余时间发挥专长,让文化墙上的内容不断完善,让这件小事情发挥它的大能量。”
文化墙上传播“孝文化”
“社区文化墙”是对市民传统文化宣传的继承和发扬。不管是人物、漫画还是文字,主要目的就是想利用一切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对利益的诉求和对理想的追求,准确而生动地表达出去。不仅要直抒胸臆,而且要引发共鸣,不仅在一个社区、一个街道还要在一个城市营造出一种积极、健康而向上的文化氛围。
54岁的魏孔连就在表达这种情感,自幼喜欢画画和写字的他,常常和一些行内人士一起切磋画艺和探讨古今名画。魏孔连说:“如今在文化墙上能延续自己的爱好,还能为社区和群众作一点贡献,从‘老有所学’到‘老有所为’的感觉非常好。”
从去年开始,魏孔连在朋友的推荐下接到了给社区文化墙上作画的活儿。“刚开始,还以为简单画画就行了,也没把这事放在心里,但画了几面墙后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不能用单一的思想去理解它。要紧跟时代脚步,以兰州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将更多的公益图片手绘在文化墙上,让社区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让每一位市民在路过时都能为此驻足,都能喜欢这些富有深刻寓意的图画。”魏孔连说。
于是,他把在文化墙上作画这件事当成了自己工作以外的“大事”来对待,他随时都会留意各类图画,无论是从书上看到的,还是从街上碰到的,只要能体现孝道、中国梦、文明建设的内容,他都会深深地记在脑子里,回家后再结合自己的想法大致勾勒出了一件件草图。他用他的努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他完成的文化墙受到了所辖街道领导和广大市民的好评,在大家的鼓励下,他又接连在广武门街道、皋兰路街道、张掖路街道等居民集中的繁华地段开始描绘新的文化墙图画。
“用丙烯在墙面作画,这种材料可防暴晒、防雨,如果污染了还可覆盖重画。”只要一说到作画,魏孔连总是一脸的认真,他对待每幅作品都非常用心,刚开始作画,从测绘到草稿再到成图通常需要4到5天时间,有时还会根据不同社区的情况,设计出不同风格。画的时间长了,心里和手里都有了思路,有时灵感来了,也不需要草图了,根据自己的想象就能画出作品来。但他更多的时候会跟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及周边的居民聊天,很多时候他的创作灵感都来自闲聊内容。“比如畅家巷社区,就以精神文明建设标语为主。三字经、弟子规里所反映出的故事都会在我的笔下变得活灵活现。”有了美图,牛皮癣和孩子的乱涂鸦也没了踪影。
“这些图很漂亮,还能让孩子们多学习一点孝道文化,很有意义。”家住静宁路78岁的老人刘虎明告诉记者,街道文化墙的设立非常有意义,加上孝道文化图,确实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小孩前来观摩学习,孝文化也渐渐深入人心。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立身——《孝经》云:安身行道,扬名于世,孝之终也”……记者注意到,孝道文化墙的内容具体丰富,包括二十四孝故事、弟子规、三字经、孝文化语录、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孝悌忠信”等在内的孝道文化都在上面生动展示着。
“会说话的墙”传递着正能量
一墙一文化,一墙一创意,一墙一风景。近两年来,兰州兴起的文化墙绘制风,不仅使城区大街小巷、老旧楼院和工地围墙环境得到提升,而且具有人文特色的文化墙,不仅成为文明城市创建的有力抓手和鲜活载体,也是兰州市文明创建工作的一个亮点。今年,经过魏孔连的画笔描绘出的文化墙在兰州市已多达十二个街道一百三十余幅,也就是说,仅在城关区,就基本达到每个街道都能看到他的作品。种类多样,内容广泛的文化墙作品为整个城市构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着居民向上向善,这一面面“会说话的墙”不仅是一道风景线,更是文明传播的平台,向社会传递着正能量。
“我就是想让更多的正能量通过我的画而传播出去,从不同角度抒发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表达中国梦的深厚底蕴,追忆似水年华的柔情。”魏孔连说。“在纸上画画想展览就展览,还可以随时收起来,墙画画上就定型了。所以,每一笔、每一种颜色都要特别认真才行。”魏孔连说,画墙画还是个体力活,无论是在烈日炎炎或寒风中一画好几个小时是常有的事。“当时觉得累,不过事后想想,能用自己的画笔在城市文化墙的这个‘大舞台’上挥毫泼墨,该是一件多有意义的事呀。”魏孔连说。
目前,魏孔连业余时间还在老年大学里学习画牡丹,他告诉记者,“我画的牡丹总是画得不好,报了老年大学学习后,现在画的牡丹水平比以前好多了,我要将牡丹的神韵画出来,也将它画在文化墙上,在美化城市的同时也能让国色天香的牡丹有神有韵。”
“如今让我们感到骄傲的不仅是整洁优美的环境,还有这一面面独具特色的文化墙,以及传播正能量的和谐风。”皋兰路街道郑家台社区书记秦田田说,如今街道社区的文化墙已经成了每位辖区居民心中正德行的镜子和学新知的课堂。通过加强文化墙的建设,让辖区居民能随时随地了解金城兰州的历史文化、接受道德教育、感受文明熏陶,提升了整个兰州市民的道德文明素养。
“社区文化墙”应成为永久性地标
据了解,近两年来,兰州市文化墙对提升三不管楼院品位、美化楼院环境有着显著的作用。如城关区打造的酒泉小苑和六尺新苑、五泉小苑等10个精品楼院颇有代表性。信步走进五泉小苑,院景象令人眼界开阔不少:白墙青瓦,楼台轩榭,配上雅俗共赏的国学文化墙,让楼院充满了浓郁的文化味;幽雅庭院,细雕门楼,更是极尽工巧和悦人耳目,让昔日的破楼院重获新生。
文化墙,不仅涉及行业领域广泛,而且包罗内容非常丰富,诸如,倡导文明礼仪、健康生活方式、绿色环保意识,弘扬历史文化、社会公益爱心、中华传统美德,宣传方针政策、构建和谐社会、法律科普知识、美化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文明生态等等。它摒弃了无章的涂鸦、粗陋低俗的文字图画,融入了雅俗共赏的艺术,真正成为美化生活环境、装饰城市的靓丽风景线。
走在兰州的大街上、楼院甚至乡间村头,常能看到贴近生活、展现人文的文化墙,夸张的漫画、铿锵的书法、精巧的雕刻,所绘内容五花八门,从文明礼仪到二十四孝,从国学经典到科普知识,从街巷历史到城市建设,从社区服务到国家政策……每面都犹如精心编辑而成的户外杂志,让行走在路上的人们,不用再忍受各类野广告的视觉污染,而能轻松品读一座城市的文化信息。
文化墙的生命力在于不断进行创新。可能需要更多的主题,表现出金城百姓的自豪感,以及兰州的历史、文化等魄力;可能还需要一些热闹的场所作画,比如公交站、公园,让群众文化真正占领城市;可能还需要一些更加时尚大胆的创意,就需要征集和比拼,以便让人过目不忘叹为观止。
魏孔连对此认为,他心目中的社区文化墙在今后应该成为本地的永久性地标。“如果能够得到大众的认可,就应当把一些优秀的经典的富有感染力的画面,长久保存下去。时光荏苒,这些墙壁的画面,始终能够以很直观的形式,向过往行人诉说一种质朴而纯粹的文化观。兰州人,也可以从中收获普遍的社会认同以及强大的自豪感。”
责任编辑:吾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