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海报
【吾艺网12月05日讯】2013年11月16日—2013年12月14日,“胡任乂——星际大战”作品展在上海M50创意园视界艺术中心展出。
胡任乂的装置“星际大战”,和西方的2部文学作品有着强烈的共鸣。一部是20世纪美国文学作品,另外一部是6世纪的希腊文学作品。
“星际大战”是个广播剧最早在纽约的“空中水星剧院”演播。在世界文学史上,柏拉图的“洞穴的寓言”是一部在他任教之时的思想研究论文。这些都表明着在无知与僵化的信念中去解读一个不断变化的地球是会导致灾难性打击。展厅中墙体上的扁平生物在攀沿时失去平衡回落到地球,同时这2个空间象征阴影的视觉传达被LED灯交错反映着暧昧的有机数字,一个从下往上的移动主导又在吞噬黑暗中的观众。
1938年,权威的无线电广播使得“星际大战”引起社会的歇斯底里和无数听众的对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恐慌骚动。人类想像的力量被扩大到不可思议。柏拉图的故事中人们被拴在洞穴中无法移动他们的头并且每天只能观看到太阳投在墙上的神秘阴影形状,无数伟大的想象力使得这些阴影变得观众心目中的怪兽和恶魔,而且深深绑定了观众的意识。
对一个未知的恐惧会导致悲剧的发生,例如战争、贫穷和机会主义。直至忠言逆耳。
文字提供:史蒂芬巴德利(策展人/艺术家) 马里兰大学艺术学院IMDA 研究生系主任
艺术家自述:
在这个现实世界中除完全摹仿之外还存在其他方式来换取事物的真实身份。“魔法”,“神话”,“宗教”,“梦”,“反射”等怀疑论观点会时常以假乱真,那么“再现”到底是物体的“代表”还是物体的“化身”?
这是我最近专注的一个比较有趣的问号。于是我开始搜索感兴趣的“再现”,这个“再现”是根据相似性标准来判断的,这也取决于我们对“再现”双重定义的心理判断标准。
我的工作是创造“现实”与“再现”的距离,不为迷惑观众的判断力,也不为制造恐慌的政治效果。可能“再现”出来的是另外一个“现实”,那么观众所需要接受的就有两种“现实”,一是新的现实;另外是对旧事物的反映。就像1938年10月30日美国广播主持人Orson Wells按照H.G. Wells的小说“星际大战”制造的“另一个现实”。Orson Wells的实况播报使得当时数百万美国人怀疑外星生物的入侵而引起的的大恐慌。
巧妙的是Orson Wells制造的现实是在另外一个“现实”上面的,几乎一百年后的今天“星际大战”仍然携带着这个精神。
责任编辑:吾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