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邬海青:绘画须在探索中寻找自我
2017-01-15 来源:今晚经济周报 作者:吾欣
文章分享至:

一进入山水画家邬海青的画室,记者的目光率先被墙上山水画的磅礴之势和雄浑之境所吸引,这幅作品名叫《早春》,是邬海青众多恢宏博大的山水画之一。但如果因此便推断邬海青的画都是鸿篇巨制,不免有些以偏概全。画室内的几百张作品中,既有大山大水,也有小情小景,除了山水风景,还有人物以及素描,而且每个创作阶段的笔墨手法都不尽相同,画家本人的探索精神也显露无遗。

邬海青简介

邬海青,1957年生于天津,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政协书画研究会理事、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现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基础教学部。擅长山水、人物,兼工花鸟,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及国外展览,并有大量作品发表、获奖。

作品《土厚山苍》入选全国第八届美展,《塬上苍音》入选全国第九届美展,《扭起秧歌过大年》送选全国第十届美展,《转移》送选全国第十一届美展,《苍山瑞雪》等作品入选全国第四届、第五届山水画大展并获奖。曾在天津、深圳等地举办多次个展,出版有《邬海青画集》及《邬海青国画系列作品画集》等多部画集。

跳出西画 转攻国画

邬海青的父亲是现代杰出画家刘海粟的学生,因此他自幼便受到绘画的熏陶,再加上中学时加入美术组进一步接触艺术,邬海青开始爱上了美术,以至于他在工作后又考入美院继续进修,并将艺术创作变成了自己的终身事业。

考入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后,邬海青发现自己之前的美术基础根本派不上用场,西画基础颇佳的他必须暂时放下昔日钟爱的素描和油彩,转到国画这条路上来。万事开头难,改掉已经形成的绘画习惯并非一日之功,邬海青一上来就遇到了很多画家在若干年后才会出现的瓶颈,这也导致了老师经常批评他“不专心”。

“当时天津美院的教授杨德树刚好是我的老师,他看了我的作品以后,特意找我谈了话,让我必须转换自己的绘画方式。为了达到老师的要求,当时我没少和自己较劲,我把所有和西画有关的资料、用具都放进箱子里锁了起来,专心致志地开始研究国画,到博物馆去看真迹,成天捧着画册研究,恨不得马上就入门。”邬海青回忆起自己当年的学画过程,至今记忆犹新,“因为暂时不能碰西画了,我还闹过一阵情绪,产生了逆反心理,这种拧着干的心理对国画技艺的提升自然没有好处,好在我很快便‘劝服’了自己。经过长时间的集中接触后,我觉得国画没自己想像得那么枯燥了,反而有了新的认识。之前没有进入国画的范畴之内,体会不到其中的意境,在老师的引导教育下,逐渐感觉到国画的精妙所在。”

邬海青的父亲是现代杰出画家刘海粟的学生,因此他自幼便受到绘画的熏陶,再加上中学时加入美术组进一步接触艺术,邬海青开始爱上了美术,以至于他在工作后又考入美院继续进修,并将艺术创作变成了自己的终身事业。

考入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后,邬海青发现自己之前的美术基础根本派不上用场,西画基础颇佳的他必须暂时放下昔日钟爱的素描和油彩,转到国画这条路上来。万事开头难,改掉已经形成的绘画习惯并非一日之功,邬海青一上来就遇到了很多画家在若干年后才会出现的瓶颈,这也导致了老师经常批评他“不专心”。

“当时天津美院的教授杨德树刚好是我的老师,他看了我的作品以后,特意找我谈了话,让我必须转换自己的绘画方式。为了达到老师的要求,当时我没少和自己较劲,我把所有和西画有关的资料、用具都放进箱子里锁了起来,专心致志地开始研究国画,到博物馆去看真迹,成天捧着画册研究,恨不得马上就入门。”邬海青回忆起自己当年的学画过程,至今记忆犹新,“因为暂时不能碰西画了,我还闹过一阵情绪,产生了逆反心理,这种拧着干的心理对国画技艺的提升自然没有好处,好在我很快便‘劝服’了自己。经过长时间的集中接触后,我觉得国画没自己想像得那么枯燥了,反而有了新的认识。之前没有进入国画的范畴之内,体会不到其中的意境,在老师的引导教育下,逐渐感觉到国画的精妙所在。”

中西合璧 自成风貌

“西方艺术是一杯醇香的美酒——浓到兴奋;东方艺术是一杯清香的苦茶——需要慢慢品味。而我是一个贪杯者,既饮美酒,又品苦茶。”这句话是身兼中西艺术之长的邬海青不断探求创新的艺术心声。邬海青自己总结说,他是用素描的感觉来画山水,他的画仍旧是中国画范围内的山水画,意境和凹凸感分毫不少,只是比寻常画作多了整体感和立体感,写实的东西更多了。

他觉得自己在中西画艺方面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利用自己掌握而别人不具备的特长,方能创造自家风格。

邬海青的创新探索在每一个阶段都收获了丰硕的果实,在大山大水的绘制中,他将积墨与泼墨结合,采用大开大合、大干大湿的对比手段,将山水的形态塑造得惟妙惟肖,并将千山万水的磅礴之势表现得淋漓尽致,勾勒出了一个个充满诗情的意境,让观者感觉到真山真水仿佛就在眼前。

而在小情小景的山水画创作阶段,邬海青显现了彩墨创作的功力。虽然这些画都是画幅不大的小品画,但却有着一种令人回味的韵味,这一切都得益于邬海青的西画基础,他充分利用了自己对于色彩的掌控能力,构筑了一个朦胧的梦幻世界,同时也是他内心世界的写照以及对艺术真谛的理解。

美术评论家王文治对邬海青的山水画笔墨探索有着中肯的评价,他认为邬海青“前些年的作品,包括参加历届全国美展的成名之作《土厚山苍》、《塬上苍音》、《扭起秧歌过大年》等,多用米点皴或豆瓣皴和积墨法,更强调笔墨造型的功能。通过严谨的造型,构造出画面的意境,或苍莽古朴,或博大雄浑,让人沉浸在黄土高原那浩瀚无垠的意境之中;而近些年的作品则转向斧劈皴或折带皴,充分发挥笔墨的韵味。尤其是描绘江南山水,笔趣墨韵更显秀美灵动。画面辽阔深远,使人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产生无尽的依恋之情。”

关于山水画创新,众说纷纭,邬海青的观点是一定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探索符合自己画风的新方式。“有人说不需要创新,沿着古人的模式画下去即可,但是我觉得中国画惟一的缺点就是太雷同,创新是件好事,只不过当下很多创新方式都不成熟,形式上可以多变,但是一定不能抛弃传统,要在深刻理解艺术恒常规律的基础上创新。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明确地阐述了文学艺术创作得以常青的真髓之一就是要理解并学会‘通变’,只有切实把握住此一环节,才能够‘骋无穷之路,饮不竭之源’。”

“西方艺术是一杯醇香的美酒——浓到兴奋;东方艺术是一杯清香的苦茶——需要慢慢品味。而我是一个贪杯者,既饮美酒,又品苦茶。”这句话是身兼中西艺术之长的邬海青不断探求创新的艺术心声。邬海青自己总结说,他是用素描的感觉来画山水,他的画仍旧是中国画范围内的山水画,意境和凹凸感分毫不少,只是比寻常画作多了整体感和立体感,写实的东西更多了。

他觉得自己在中西画艺方面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利用自己掌握而别人不具备的特长,方能创造自家风格。

邬海青的创新探索在每一个阶段都收获了丰硕的果实,在大山大水的绘制中,他将积墨与泼墨结合,采用大开大合、大干大湿的对比手段,将山水的形态塑造得惟妙惟肖,并将千山万水的磅礴之势表现得淋漓尽致,勾勒出了一个个充满诗情的意境,让观者感觉到真山真水仿佛就在眼前。

而在小情小景的山水画创作阶段,邬海青显现了彩墨创作的功力。虽然这些画都是画幅不大的小品画,但却有着一种令人回味的韵味,这一切都得益于邬海青的西画基础,他充分利用了自己对于色彩的掌控能力,构筑了一个朦胧的梦幻世界,同时也是他内心世界的写照以及对艺术真谛的理解。

美术评论家王文治对邬海青的山水画笔墨探索有着中肯的评价,他认为邬海青“前些年的作品,包括参加历届全国美展的成名之作《土厚山苍》、《塬上苍音》、《扭起秧歌过大年》等,多用米点皴或豆瓣皴和积墨法,更强调笔墨造型的功能。通过严谨的造型,构造出画面的意境,或苍莽古朴,或博大雄浑,让人沉浸在黄土高原那浩瀚无垠的意境之中;而近些年的作品则转向斧劈皴或折带皴,充分发挥笔墨的韵味。尤其是描绘江南山水,笔趣墨韵更显秀美灵动。画面辽阔深远,使人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产生无尽的依恋之情。”

关于山水画创新,众说纷纭,邬海青的观点是一定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探索符合自己画风的新方式。“有人说不需要创新,沿着古人的模式画下去即可,但是我觉得中国画惟一的缺点就是太雷同,创新是件好事,只不过当下很多创新方式都不成熟,形式上可以多变,但是一定不能抛弃传统,要在深刻理解艺术恒常规律的基础上创新。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明确地阐述了文学艺术创作得以常青的真髓之一就是要理解并学会‘通变’,只有切实把握住此一环节,才能够‘骋无穷之路,饮不竭之源’。”

责任编辑:吾欣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绘画 邬海青 探索中 寻找自我 邬海青画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