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无论大家能否在狄更斯那个名段里理解到我――相信不止我――之前关于“改革声声”的喧哗反而延续“最坏”“失望”的情绪,却都应该能用这名段延伸到这个新时代里的深刻蕴涵,解读“罗中立的不老传奇”。
无疑,这是罗中立最好的时代。改革开放之初,他凭一张超级写实主义画作,就一举奠定在蜀地的“父级”位置,为以后的权力地盘打下牢靠基础。放眼世界,一张写实作品能谱写艺术、权力的如此“传奇”,本身就是一种罕见“神奇”。我无意否认在时代机遇面前罗中立出道之初个人能力、勤奋等因素,但不可否认恰好更有“最坏的时代”这个因素――中国特色的很多“传奇”、“超神”往往都是“最坏的时代”所赐。一位中央级美院副院长回顾自己从“文革”等特殊年代走过来反而成为“成功艺术家”的经历,曾不知荣耻地说过“愚昧作为一种养料”的话,这话的意思正就道出了“最坏的时代”在一些成功艺术家、艺术官员心目中的“特殊价值”。大家想想,如果没有“文革”等“最坏的年代”造成的断裂,如果时代都像很多风调雨顺的国家的文化、艺术、传统那样平稳更递,“艺术春天”、“文艺春风”不是什么望不可及的奢物,写实古典技术司空见惯,哪里还需要什么暴吃“愚昧养料”来书写“传奇”、“神奇”提振神经呢?《双城记》里的人物卡顿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看到这个时代的邪恶,和造成这一恶果的前一时代的邪恶。”此话也是道出了两个时代关联的意思。
就这样,1997年,罗中立顺理成章坐上四川美院院长一职。这又是一个罗中立最好的时代:邓公南巡后开启市场年代,艺术市场化不说,此后教育也市场化,迎来了高等教育大扩招、大跃进的时代!向财政要钱给钱,向学生收钱给钱,这是多好的时代――但这样的“最大校园”、“最多学生”、“最高大楼”之类的景象太多了,你有我有,你能我能,很难说哪样是“川美天下无敌”,我不知道何来逻辑由此导出“罗中立传奇”。但自此之后,有“罗中立不老传奇”却千真万确:直到现在这次续任,按官任政策4年一届计算,他“神奇”连任4届共计16年,且仍将有机会再续。环视当世中外,何止“传奇”!
这不是罗中立一个人在“传奇”,仍有无数制造罗中立“传奇”的“传奇”。媒体上没有写到罗中立如何回答“一而再再而再连任的奥妙何在”、“是一种什么样的欲望促成此为”这些问题。正如罗中立连不连任院长、任多长时间院长这样的问题,媒体要像探究“私事”那样小心先向罗中立本人证实,“选院长”这样的“公事”,目前在大学里仍然主要还是“上面人”与被选者之间“互动”进行的。
“新续任院长”罗中立先生近日还向媒体透露构想,准备在四川美院开办“艺术尖子班”。不知道这样的举措是否将是罗先生“传奇的”长达16年院长任期中新续任期里的“最猛一把火”。
于此逻辑回观罗院长的“传奇构想”,正有诸点“公共”疑问。第一,谁是“艺术尖子”?当年中科大的“少年班”招的是“科学尖子”,“科学”还是相对容易“数据化”和“有据可考”的。那么,“艺术尖子”将怎么考据出来呢?招生前到底是测“智商”还是“情商”?或者专门发明出一种“艺商”?
第二,就算招进“艺术尖子”开办了“尖子班”,怎么组织教学,同样疑问很大。这样的学生要不要另聘“尖子教师”、抽调“名师”进行教学?要不要专门开设特别课程?要不要专编特别教材?要不要专研评估指标?领导要不要经常视察、指导?要不要专门的教室和学生宿舍?……如果这么多样地“专”和“特”起来,而学费一样交,这不就明摆着四川美院里另有一群“傻子班”艺术生么?罗院长作为教育管理者,是否已经考虑过开办“艺术尖子班”与提供全院公平、平等的公共产品和环境这个关系?
其实,针对“第一”点的“谁是人才”问题,从“教学实验”角度,以前有的美院是有过尝试的,我就知道1980年代中央美院、广州美院油画系曾开办过“实验班”,从招生标准或教学标准上做过调整,用现在的眼光看,那时的“实验”本来就很平常,就是后来成为普通教学要素的类似于“三大构成”的东西,只是那时候眼光有限,加上大家对“师生出格”的行为在观念容忍度上也有限,所以被定义为“实验”、“前卫”乃至“天才”,这样的经验近似于以现在的眼光看待当初的“’85新潮”。但是,后来的事实也证明,那样的“实验班”也没培养出“一批人才”,“天才”更是奢望。现在反过来的“变态实验”是什么呢――呵呵,全国美院开办“基础部”!真是一朝官员引领一潮流啊!
我倒真是希望美院到处都是“实验班”、“实验艺术专业”的,因为从创造的特性讲,艺术本质上来自于“实验”。艺术是“实验”,艺术教育更也是“实验”,“实验”不是“艺术尖子”的特权,而是人人普适的!
再进一步,“实验”是一回事,“实验结果”却是另一回事,于此,从终极角度讲,“美院培养不出艺术家”是一条真理,这跟“文学院培养不出文学家”是一个理儿。接着上面讲,“科学(生、家)”跟“艺术(生、家)”的最大区别,是前者可以坐在实验室里培养、出成绩,但后者一定进入社会、经实践履历,特别是艺术的功能进路走到当代后,艺术更是、甚至只能是在大社会土壤中发芽、产出的,优秀的艺术家之所以优秀是社会磨炼、养育经他这个独特反馈体的结果,而不是他跟其他学生一起经历的共同美院教育经历的结果――更别论那更多不经历美院教育的优秀艺术家了。于是,科学家的成绩、成就可以极速“数据积累”、“少年”成名,但艺术家成绩、成就的积累一定是穷毕生精力的,绝难“年少速成”。所以,开办“艺术尖子班”,我不会奢望它额外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少年艺术家”,但我一定知道这样的班浪费了更多的公共教育资源和制造新的教育不公平。也就是,这反过来证明:在任何点上,“普及”的艺术教育才是思维的正流。
因此,罗院长任职多年,我认为值得肯定的一项是川美的艺术批评教学,此教学包括引入师资和教学活跃,培养了很多青年批评人才;最重要是,艺术批评、理论这些专业涉及的我上面说到的艺术人才需要的诸如一长串艺术史、文明史、思想史、电影史、哲学、美学、社会学、法律等等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提供的知识和素养,以及因此要求具备的阅读、理解、思考能力,对在校各专业学生必起到影响和示范作用,为其以后的“社会成才”打下“人文基础”。从大学的整体看,现在的学生也来自不同阶层、族群,层次丰富,大学也以“公民教育”而非以培养“大家”、“名家”为目标,面对“百分之几”的精英式教育早不再有广阔市场。依此延伸,川美急需的不是“尖子班”教育,而是加强现当代大学教育已证实成效的“人文教育”、“通识教育”,以此与国外那些一流大学竞争吸引“尖子生”留下而不是让其出国留学而“流失”。
针对“第二”点,如罗院长继续坚持开办“意愿”,我倒有个绝妙建议:开办“招商艺术班”。事实上,界中实有川美是单一一个**的“卡通化、图像化艺术班”的印象,这跟川美自己有部分教师及学生熟经此道并在市场上大获成功,因此对在校学生产生了榜样诱导的作用有很大关系,这甚或也已于潜移默化中变化为一种教学主导,于是引出系列同化结果。务虚的表述是:川美是卡通、图像艺术商业买断的该类艺术“实验班”。与其被动“商业化”,不如按罗院长“办班”的强烈意愿迎势出击,就如他高调聘请方力均等“图像明星”进校招收研究生一样,邀请画廊等艺术商业机构和画商等商业人士投资开班,此举有诸多利好:1.现在的画廊、画商也在寻找“青年艺术家”、“青年学生艺术家”代理和购买,概念都玩到“90后”了,而青年学生也个个渴望早日成名、身价万万,此可皆大欢喜;2.此班引入商业资本,不占用国家公共财政,甚至学生还有机会免学费,解决了教育公正、公平的疑虑;3.“教育政绩”一样没落下,安妥了教育官员的“意愿”。再续,希望罗院长专门为此成立一个“教授管理委员会”,负责学生招收、考试制定、风格挑选、合同签订等决策,以免像北大、清华的什么“国学班”、“元培班”、“MBA班”之类“实验”、“商验”班,让大众产生其向“特招班”、“关系班”、“富代班”等蜕变的疑虑。唯如此,这个颇有“成功学”性质的办学方向才可以预见地将取得伟大成功。这样,如果“风格挑选”项决策不拘泥于买卖“卡通、图像”的画廊、画商,则四川美院既有望逃避“卡通了,又能怎么样”的质疑,亦有望不又遭受“尖子班了,又能怎么样”的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