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廖勤谈导师唐勇力:学者型大艺术家
2017-01-14 来源:艺术资讯网 作者:
文章分享至:


记者:即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唐勇力老师个人展览将全面体现其艺术创作,也将展示他个人艺术教育理念成果,您作为唐老师的学生,受教于唐老师并在毕业后又留校任教于中央美院,首先想请您谈谈您对唐老师的作品的理解和看法?

廖勤:我的导师唐勇力先生经过40多年的艺术探索与实践,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他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与创作研究中,一直倾心于中国画的发展。我们处所多元文化并存的格局中,他主张走一条不同于西方绘画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新路;需要建构一个开放的、可以融合世界一切优秀文化遗产,同时保持中国艺术精神与中国画自身本色的创作研究与教学之路,并在绘画创作、画史画论、文学诗歌、书法篆刻等大文化层面中,充分理解和认识中国画的文化精神。唐老师一路走来,孜孜不倦的教学育人,坚持不懈的创作创新,从实践探索的体验到理论建构的启迪,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创作与研究体系。更重要的是,他在创作上完成了写意性绘画技法的创新,在理论上完成了“工笔画写意性”的理论阐析,实践与理论并重,唐老师不愧为一位学者型大艺术家。

记者:唐老师在国画学院推行“线性素描”教学,在人物画的教学中非常重视造型训练,您在中央美院一直从事素描基础教学,对学生要求严格,分析问题独到深刻,教学成果也得到美院各位领导、老师的认可,请您谈一谈您的教学经验以及您对“线性素描”的理解。

廖勤:线性素描是唐老师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结合多年素描教学和绘画实践,提出的一个有关素描教学的新观念,它将中国画中的线和西方素描的体面相结合,以线感性的浮雕式造型形式表现物象,强调以线造型,但不排除结构、透视、色调,这两种手段相融互补。其意义在于与它和中国画的绘画语言紧密相连、相通、相融,具有中国画专业的基础性,因此线性素描的造型基础教学也是现代中国画学院教学课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线性素描内涵是把中国画中的线和西方素描的体面相结合,以感性的线面结合的造型形式表现物象。它根本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画“传神”与“写意”的艺术精神,既是中国画造型基础之基础,而非中国画本体。因此它只能是作为中国画教学的造型基础而存在,它对线、结构、空间与实践的认识,能更好的融入人物画创作中,能训练并提高中国人物画创作的基本技能,既可弥补传统人物画造型过于单调、呆板的绘画样式,又可使人物画的造型更趋严谨、科学,更好的表现当代生活。

记者:您怎么理解唐老师的水墨人物画?

廖勤:唐老师是既能画工笔也能画写意的中国画人物画家,他历来善于思考,勇于创新;他以水墨为契机,进行了多样的尝试,也为其工笔人物画写意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他的写意画重视笔墨感受,不同于摹古、拟古的画面形式,从题材构图到行笔着色均力求打破前人已成的模式,使得画面不沉闷而有生气。他常将古代文化题材以水墨形式付诸于画面,意预千古文化的复兴。因为他有很好的人物造型功底,所以当他将笔墨视觉感受置于传统文脉之中,便展现其特有的文化魅力。但绝非一味成古不化,他的水墨作品形式新颖,笔墨灵动,再一次地将古代文人、雅士进行了现代审美的阐释与提升;即以现代的笔墨,求追古人之功力,以自然用笔化为画面之水墨淋漓,清新秀丽。

记者:唐勇力老师的主题性创作《新中国成立》具有其历史性意义,您怎么理解?

廖勤:唐老师能够主动勇于承担这件主题性创作《新中国成立》,本身就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一个艺术家对新中国的情感与责任,他非常忠诚、严肃、审慎地对待《新中国成立》的创作,在整体画面布局上的别出心裁,始终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当观众看到如此大尺幅的中国工笔人物画绝对感觉是震撼!在画面处理上,他没有选择宏观场面的描绘,而将开国大典这天登上天安门城楼的身经百战的将领们、各民主党派领袖们塑造成了群体肖像,这些人为了建立新中国在不同的战线上均起到了极大作用,每一个形象的特点都具有鲜明个性,这是集体领导的新中国一代人,是民主集中制的中央领导团队,这也正是唐老师创作这幅作品的思想高度。他为这件作品付出了极大的劳动,做了相当繁琐的考证工作,认真地将每一个人物形象再次进行素描的具体形象提炼,从模糊的历史照片中将其形象细化具体出来,在人物的特征、表情、神气上都做得非常详实。中国一百年的苦难结束了,唐老师内心充满着激情对新中国建立的博大场面进行展开,画面上的大红灯笼透着喜庆气氛,汉白玉的白色栏杆意预着纯洁美好,这都体现了新中国的朝气与恢弘,是新中国成立的气度!他这件作品在国家组织的一百幅优秀的重大历史题材创作中脱颖而出,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唐勇力 大艺术家 廖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