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泰州市退休老人老王在一次电视购物中,泄露了自己的住址和电话号码,自此,老王不断收到各种“藏品”推销画册和接到推介电话,他也源源不断地购买“藏品”,不仅花光了自己的10万元积蓄,还欠下外债。
老王的女儿王女士说,父亲买的都是赝品,可怎么劝他都不听。最近,诈骗他的人落入法网后,他依然不相信自己上当了。
10万元购得一柜“藏品”
王女士近日发现父亲房间里尽是快递包装盒,当她无意间打开一个柜子时,吓了一大跳,柜子里堆满了各色“藏品”:各种金币、玉玺、钻石手表……
在她的追问下,父亲才承认,几年来,他已经花去10万元购买各种“藏品”。目前,不仅花光了自己原来的积蓄,还欠下一万多元的外债。
“知道他有这个嗜好,但没想到买了这么多。他一个月退休工资4000多元,但还是经常跟我要钱。”王女士说。
王女士说父亲最初接触收藏是2008年,当时,他通过电视购物购买了一套奥运会纪念币后,家里便经常收到印刷精美的收藏画册,里面的藏品琳琅满目,上面注明优惠价格,有时,还会收到VIP卡或者优惠册。一次,她回家时,正好有个人打电话给父亲,一男子在电话里说,自己是北京一民间收藏协会的会长,在全国范围内寻找一定名额的藏友,提供限量产品,将来这些“藏品”他们会高价回收。
“一听就是骗局。”王女士说,她劝父亲,但父亲不听,“藏品”照买不误,有时被她说得烦了,父亲就点头称是,但没几天,又故态复萌。为此,母亲甚至跟他闹翻了。
诈骗人落网他还不信
最近,派出所民警找到王女士的父亲,说有一个诈骗团伙在上海落网,这个团伙主要靠在全国各地通过电话推销“藏品”牟利。诈骗团伙交代的受骗人员名单中,她父亲也在其中。
“诈骗团伙骗他花8000元买了2只玉碗,民警给他介绍了案情,告诉他‘玉碗’的材料根本不值钱,他回到家后,认为民警不懂行。”王女士说,为了说服父亲,她又特地找到在银楼工作的朋友,用仪器鉴定了父亲购买的“金币”,发现“金币”只是上面镀了一层金,里面是铅。
“对于鉴定结果,他仍半信半疑,随即打电话去问骗子,骗子说,已经联系了国外的藏家,马上要来购买这些‘藏品’,他会获利几百万,而且,专家还要来泰州亲自鉴定,到时,让他去办个非文物证明,就可以把‘藏品’卖出境。”
“三无藏品”慎购买
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周平:收藏家协会是不会电话推荐藏品的。采取信函或电话推销的收藏品,基本是仿品,没什么收藏价值。市民对电话、信函、网络、电视等渠道的推销须格外小心。
责任编辑: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