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艺网1月9日讯】近年来,青年军旅书法家周建远在丰富的艺术创作中,显现出了异常的活力与魅力,最近由他编辑和书写的《爱国诗词钢笔字帖》再版,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建远生于教育世家,生长在人文气息浓郁的江苏南通。他自幼酷爱书法,临习古帖。30余年来,他临池不辍,终有所成。眼下再版的《爱国诗词钢笔字帖》令人眼前一亮,容身于诗词与书法之中,自然更被编者与书家的爱国情怀所感动。
在上世纪80年代,曾有一批热衷硬笔书法的艺术家们,登高一呼号召振兴中国字的硬笔书写,于是就出现了庞中华、田英章、段相林等一大批硬笔书法家的艺术实践,一大批硬笔书法的字帖也相继问世。所憾,电脑时代的一次“换笔”革命,让如此轰轰烈烈的硬笔书法振兴活动被彻底解构,几成“绝笔”。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在给汉字的拼写、传播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以“提笔忘字”、“写字不规范”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数码时代的失写症”。随着这种“病症”的逐步蔓延,如何让年轻一代更好地使用和传承汉字,便成为了当下重要的课题。
中国汉字无疑是东西方文化的一个代表性的界标,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基因,是中国人不可淡忘与远弃的民族营养。但网络时代却让很多人,特别是很多青少年们,都面临着提笔忘字的尴尬与危机。由此看来,《爱国诗词钢笔字帖》的再版正逢其时,不仅重新擦亮了一段书写技能的基础阶梯,也重新擦亮了一种态度、认知和情怀。成年人、青年人、少年人,哪怕是初入蒙学的孩童,通过这样的字帖,都可以重新寻找到硬笔书写的快乐和价值,体验爱国情怀涤荡下的“壮怀激烈”,这恰恰是这本字帖最重要的意义所在,也是作者期待临习者“奋笔书”的初衷所在。
作为字帖的书写者,周建远写出了他在钢笔字上的造诣与美学追求;作为编写者,周建远则显出了他的爱国情怀与诗人气质。30多年前当我们看到黄若舟、庞中华的硬笔书法字帖时都会很激动与惊喜,对这些艺术实践者心生敬佩、追捧不已。于今,面对我们身边的书法家周建远,同样应致以敬重,除了敬佩他有深厚的书法造诣外,作为军旅书法家,他更多了一份激荡人心的爱国情怀。为了编好这本字帖,他进行了多年扎实的准备,在浩瀚的诗海中遴选佳作,几经推敲,几经研磨,边关诗也好、山水诗也好、爱国诗也好、咏物诗也好,所选的内容都是表现古代至当代志士仁人爱国情怀的作品。此后,他以或楷体或行书的钢笔书法,通过条幅、横披、斗方、扇面、团扇等排版形式,以及别具匠心的诗词解读、典故注释,展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呈现出几近完美的形态。可以说,这是一本兼顾思想性、实用性与教育意义的好字帖。我想,看到这本字帖的年轻读者,若能认真领会内容精神,熟读其中诗句,并临帖不辍,其获益应该是一生的。
我们应当自信且自豪地看到:在全世界的古老文明中,唯有汉字从它诞生之日起延续使用至今,没有中断过,也正是汉字这个伟大载体,让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魂魄有所寄托与依归。因为有了汉字,才有了辉煌璀璨的唐诗宋词、元曲歌赋、汉文章,才有了或奔放或内敛的书法艺术,才有了记载正朔交替、王朝变迁的百家史册。
当然,作为现代的中国人,我们也不必提倡再去广泛使用毛笔书写作为汉字的表达。但是硬笔书法却是一个必须的研习与锤炼。它一定会影响一个人的情怀,也会触动一个人的文化记忆,更会使一个人掌握一种执笔的技能。而且,这是中国人必不可少的功课,应该持之以恒。这可能也是我们在人类进化过程当中,越来越会感觉到的可以珍惜的一种文化记忆形态的表达。字帖中这些至今仍能众口传颂的佳作,当时也曾依附于个性张扬的文字书写,从而得以广泛的传播和延续。
如果说当下的“失写症”导致了汉字书写和传承的危机的同时,也蕴藏着激发人们热爱汉字、提高书写能力的机遇的话,那么,周建远的这册钢笔字帖的再版,应该用4个字来祝贺与称道——正逢其时!(文:张子扬)
责任编辑: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