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宋志明:撑开一把伞 收拢一节竹
2017-01-15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吾佳
文章分享至:

 

宋志明

18岁时被招进浙江省杭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当时研究所有好几个专业,比如设计、石雕、木雕和刺绣等,但这些门类专业性太强,我看绸伞非常漂亮又相对容易上手,就选择了这个专业。我先做了一年临时工,一天的工资只有8毛钱,后来正式拜制伞大师竹振斐为师。有些老艺人不肯轻易教你,但竹师父在跟我相处中慢慢认可我也信任我,就把他的手艺毫无保留地教给了我。那时候每年都要上山采竹,师父都带着我去。我们的伞骨要在浙江富阳加工,师母对我也很器重,有时她就叫上我一起去,一待就是一个月,吃住都在农民家里。那段时间我学到不少东西,尤其是伞的检验标准。

西湖绸伞最大的特色就是——撑开一把伞,收拢一节竹。竹子采用浙江安吉的淡竹,一般要3年以上,手捏上去正好在五六厘米左右。伞面的装饰有刺绣的,有绣和绘画结合的,也有绣和刷花结合的,还有印花的,都非常漂亮。但由于面料的限制,绸伞的实用性不强,所以我们在开发新产品方面也下了很多苦功。比如,我们开发了一批经过防水处理的蓝印花布,这样做伞面就比较实用,也没有丢失原来绸伞古朴典雅的味道。

西湖绸伞的工艺包括选竹、制伞架、撇青、包头、装伞杆、检验等18道工序,在师父的严格要求下,我掌握了制伞的全部工艺。一个人如果技艺熟练,基本上一天能做一把伞,但现在会做绸伞的人不多了,原来西湖伞厂的一批老师傅基本都不做了,掌握劈伞骨技术的老师傅也越来越少。主要还是因为现在绸伞没有市场,所以我在做伞之余还代销一些工艺品,虽然也没多大的经济效益,但我可以用这方面的收入来养绸伞,不然单一做伞,我可能很难支撑下去。我曾经也自己办厂做绸伞,那时候人工、原材料这些成本很低,绸伞的销量很好,可是随着大量劣质仿绸伞进入市场后,我们的生意慢慢走入低谷。当时江西有个伞厂和我谈技术转让,我没同意。之后我就断断续续地做,慢慢挺过来了。

自从西湖绸伞成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我参加的活动也越来越多,看到有兴趣的伞,比如我国台湾地区的伞、泰国的伞,我都会买下来参考,吸取它的优点,还有其他的传统工艺像年画、剪纸都可以利用到伞面上去;我也请有名的画家设计伞面,伞的头、柄、杆都尽量用好的材料,可以作为精品收藏;再有就是在面料上动脑筋,除了美观也增强实用性,这样就多几条路可走。不过我们的传统工艺不能变,不然就不能叫西湖绸伞了。

这两年国家和各政府部门十分重视非遗保护工作,对绸伞很关心,也办起了培训班,但我认为保护力度还要再大一些,资金方面和传承方面都还需要更多的支持。最主要的还是培养接班人这个问题,特别是有些传统工艺的传承不能让它断掉。目前一直跟我学的徒弟只有一个,很多大学生只是作为兴趣培养学一学,如果能固定带一批徒弟,这项技艺传承下去就不成问题。

责任编辑:吾佳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吾艺网 工艺美术 宋志明 传统工艺 工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