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冯骥才:木版年画已申报世界非遗
2017-01-15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吾佳
文章分享至:

和个人创作相比,冯骥才更看重的还是文化遗产抢救。在他的理想中有一个宏大的出版计划,将普查的8亿多字的口头文学全部出版,如果以30万字每册计算,将有足足3000册。

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冯骥才昨日在北京图书订货会发布8本新作。冯骥才在会上透露,继中国珠算去年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今年文化部已经将木版年画申报联合国非遗。

“挤时间”诀窍:午睡挪傍晚 一天变两天

这次发布会集中推出冯骥才先生2013年出版的最新作品及其代表作最新修订版,包括: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文化诘问》、《春天最初是闻到的》、《离我太远了》、《一百个人的十年》(修订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凌汛——朝内大街166号》,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西欧思想游记》,黄河出版传媒集团阳光出版社出版的《文化先觉——冯骥才文化思想观》,青岛出版集团青岛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木版年画代表作》。

冯骥才解释道,之所以一次性推出8本书,因为正好赶巧了,“实际上我每年出的书也不少,主要的精力在做民间文化遗产,还有传统古村落的抢救,每年要出各种各样的非遗文化档案调查的东西,今天正好赶上几本书在书市上一起出。”

总有人问他,这么多事情怎么忙得过来,每天睡多少觉。他透露,自己的诀窍是把午睡挪到下午五点下班时间,这个方法是好友谢晋教他的,这样就把一天变成了两天用。通常白天他都做一些研究和事务性的工作,晚上的时间则完全属于自己,画画、写作,比较随性。另外,他从来都习惯把各种平行的事情一起做,事情再纷乱,他的心里也是清楚的。最后,尽量少开会。这是他挤出时间来的三大诀窍。

与个人创作相比,他还是更看重文化遗产抢救

冯骥才透露,继中国珠算去年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今年文化部已经将木版年画申报联合国非遗。“这是我们知识界有责任编的一本书,木版年画是我们的年文化,是我们民族情感、内心世界理想和梦想的呈现,我们用了很大的力量普查了7000多种木版年画,从中选出了代表作品,送到联合国去,希望把中国木版年画变成人类共享的遗产。”

谈到未来的创作计划,冯骥才说,今年想写《俗世奇人2》和《凌汛——朝内大街166号》的续篇,名字都想好了,可能叫《在激流中》,从上世纪70年代跨越到80年代的文坛。“我们这代人也该写了,王蒙、张贤亮、刘心武岁数都比我大,我应该写了。”另外,他还想今年能办一个画展。“上帝给我一些时间,让我办一次画展,我就满足了。”

但是和个人创作相比,他更看重的还是文化遗产抢救,在他的理想中有一个宏大的出版计划,将普查的8亿多字的口头文学全部出版,如果以30万字每册计算,将有足足3000册。“这套书出版了就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贡献,这比我个人作品大得多。到时候,给世界各大图书馆送一套,这比几个歌星更能代表中国文化走出去。”

“文化产业”应该是企业家做的事

谈到从一个艺术家到一个文化学者的转型心路历程,冯骥才说:“不管怎么转型,我还是个性情中人。我还是充满了想象。但是说到转向大概和这代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有关。另外,我们太热爱我们的事业,把艺术的事业看得比我还重要,大的事业比艺术本身还重要。”冯骥才属马,他说以前特别喜欢“一马当先”这种词,现在比较喜欢“马不停蹄”,但是不会像以前那样狂奔,“我喜欢的是一步一个脚印,做的事情要对后代负责任。”

以前,冯骥才曾对“文化产业化”这个提法提出尖锐的批评。昨天,他详细阐释了自己的观点,“文化产业化是会对文化造成极大伤害的口号。文化产业概念可以成立,不是艺术家和作家以及文化部门做的事情,是企业家做的事,文化部门根本不应该做文化产业,就是该做精神文化的工作。”

他认为,文化软实力这种说法,也应该画一个问号。“国家软实力是准确的,国家软实力由什么构成?不是文化,是文明,是一个社会的文明。如果一个社会公平正义,人人和谐,有很高的素质,有底线,有很好的文明气质,就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这个软实力,文化可以起到作用。文化产业实际上是一个名词,但‘化’是一个动词,文化有一部分可以生利,有些东西不能生利,非要生利,等于破坏了文化,所以文化产业化是一个粗鄙的、荒谬的观点。”

责任编辑:吾佳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冯骥才 吾艺网 木版年画 艺术家 世界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