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
《初夏阵雪》
郑山麓
有一些艺术家,作品越贵、求画的人越多,就越难打交道,但也有人反其道而行之,名气越大,为人越厚道。在朋友的眼中,郑山麓显然是属于后者。作为北京文史馆最年轻的馆员,虽然作品价格一直上涨很快,但他对待周围的朋友,一直保持原来的本色,平和厚道,宽以待人。“人品即是画品”,这句话在郑山麓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同时在他的作品中也得到了切实的验证。
相比传统山水,郑山麓的作品有着不一样的味道。在他看来,这源于他对东西方艺术时代性的探索。“历史的东西一定要赋予现代的生命、现代元素的融入,东西方艺术都有自己优秀的东西值得借鉴,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否则就会成了新的八股,完全把绘画禁锢住了。”
在艺术上,郑山麓是个“不安分”的人。自幼受父亲的指点,郑山麓的艺术道路路子很正,笔墨功底深厚,有着扎实的传统根基,很多人可能认为,他会按照传统的路子走下去。但从1999年开始,他把目光转向国外,每年到欧洲的博物馆看看几乎成为了他的一种习惯,“西方绘画强调外在形式感和强烈的视觉冲击,而中国画注重笔法的变换,整个意境的营造”。正是这种东西方创作理念的差异影响了郑山麓,使其逐渐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绘画模式。
“我的创作追求一种东西融合的语言表达图式,在传统的笔墨方式与章法、空间意识上进行了改造,同时借鉴西方绘画艺术平面构成、色彩及光影的处理技巧,使传统的点、线、面以及墨和色在整个画面中获得新的定位。”故而,郑山麓画出了所思、所见,画出了新心境,展现了山水画的时代之美,充分表达出当代中国画家的精神韵致,给画坛带来清新的面貌。
“业精于勤”,几十年来,郑山麓视其为艺术创作的准则。从《甲谐舞吉祥》到《新北京盛景图》,再到国画长卷《文峰字水见新娇》,这些几十米的宏幅巨作,每一幅作品的完成往往要花费他好几个月的时间,创作过程虽然辛苦,但锻炼出他对不同绘画题材、不同民俗文化的深刻解读。郑山麓认为,艺术不仅仅是技法,更要有个人想法。“人要生存,必须要迎合某些东西,但是在生存中,也要有自己的想法才能活得更有意义。”
郑山麓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作为画家,首先思考的问题应该是画什么,而不是如何画。历史上的很多大师,尽管以善于创作某种题材而著称,比如,齐白石画虾、黄胄画驴、徐悲鸿画马,但众所周知,除上述作品外,这些杰出的画家也创作了许多其他题材的传世精品。”
对于艺术风格的创造,郑山麓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不要走入一种误区,认为只有画一种题材的作品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甚至每幅作品大致看来都一个样子。真正出色的画家,应该有自己的想法,而所谓的‘风格’是融入自己想法后的特征体现。也许在技法上可以有自己固定的模式,可单纯地复制自己以至于让它成为一个符号,那应该是画匠而不是画家”。
如今,伴随着艺术上的成熟,郑山麓对生活、对艺术也多了些思考,他为自己的画室取名“静心堂”,自己则号“静舍主人”。“静心堂这个斋号来自道家,静堂是道家修行的房子,人要能静下来很难,静下来才能想些问题。我追求那种很自在的放松,更希望自己安静下来,真正做些事。” 郑山麓表示。
郑山麓
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全国政协北京西城区委员、全国政协书画室画家、北京市西城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海淀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
责任编辑:吾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