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华书法展览开幕
【吾艺网1月24日讯】应特拉维夫大学孔子学院邀请,1月5日至15日,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著名书法家郑晓华教授“从书法看中国”系列活动走进以色列,通过为期十天的书法作品展、书法讲座、书法教学和现场书法示范活动,向以色列师生及各界人士展示了中国书法的独特魅力,掀起了一股“中国热”。
1月7日,“从书法看中国——郑晓华翰墨中华系列书法活动”在特拉维夫大学图书馆正式拉开序幕。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教育处负责人姜言东,特拉维夫大学常务校长、汉学家谢爱伦,外事副校长Raanan Rein,学生事务副校长、汉学家欧永福,艺术学院院长Zvika
Serper,东亚系主任郭志松,特大孔院中外方院长以及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欣赏并见证中国书法家在以色列的首次作品展。
本次展览的三十幅书法作品涵盖了由六种书体书写的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汉字、成语、诗词和对联。欣赏完郑晓华教授的作品,特拉维夫大学常务校长、著名汉学家谢爱伦站在行书中堂“礼”字前,盛赞中国文化和中国书法的魅力,感谢郑晓华教授在特拉维夫大学举办书法展览并同时开办两个书法学习班。慕名而来的参观者既有中文学习者和中国文化爱好者,也有对汉字符号颇为着迷的以色列本土艺术家,在他们眼里汉字书写的艺术美丽而神奇。
1月7日晚,郑晓华教授主讲的中国书法入门课程在特拉维夫大学Gilman教学楼正式开课。在持续一周的课程期间,每堂课前,总有手持“美”字书法海报的学生早早来到教室,兴奋地围着已摆放好的文房四宝观看、拍照。在书法课上,郑晓华教授全程用英文介绍了书法作品的涵义和中国书法工具,讲解了汉字的起源、字体和书体,示范了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基本书写技巧。让学生们对书法作品的常见形式、中国书法的创作模式、书法家的艺术灵感有了一定的了解。
为保证以色列学生从临摹到创作的学习质量,特拉维夫大学孔子学院专门印制了郑晓华教授编写的中英对译书法教材,深受学生欢迎。郑教授课后表示:“聪明好学的犹太学生颇有学习书法的天赋,他们掌握基本要领的速度非常快。”
1月11日,郑晓华教授与特拉维夫大学孔子学院师生一行来到“三教圣城”耶路撒冷。在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橄榄山上,面对饱经历史沧桑的耶路撒冷旧城,郑教授即兴题写了“和平、友谊、发展、共荣”作品,并与书法班的学生一起写下了寄托着美好祝愿的“吉祥、安康、幸福、美满”横幅。在犹太民族精神地标“哭墙”前,郑教授与孔院师生一起许下中以友好发展的美好心愿,一起展示了“三教圣地”、“天地同和”、“东西同光”等书法作品。这段插曲成为本次系列活动的一段佳话,也是中国书法艺术首次走进“圣城”的历史见证。
14日下午,书法展厅墨香满堂,人头攒动,特拉维夫孔子学院的老师和志愿者们为观众介绍着每幅作品的书体和含义。郑晓华教授在展厅中央展开文房四宝,现场书写一幅“中以友好”拉开了书法讲座的序幕,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郑教授通过介绍毛笔的独特构造,讲解书法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作用,现场展示“福”字和“寿”字从大篆到楷体的形体演变,对比中国书法和西方绘画在用笔技巧上的差异等方式,让现场观众对中国书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在互动环节,观众们饶有兴致地向郑教授提问了有关书法美学和书法技巧的问题,并体验了写书法的乐趣。讲座后,不少观众表达了对书法和汉字学习的兴趣,并向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李贞实老师询问相关课程信息。
在为期十天的活动期间,特拉维夫大学校园里中国元素随处可见,中国书法掀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热”,众多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师生以及当地民众通过中国书法这个载体,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并通过孔子学院找到了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途径,无形中也促进了中以文化交流,进一步加深了中以友谊。
责任编辑: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