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瑞士日内瓦市中心约
这就是“日内瓦自由港”,是艺术界的秘密宝库。随着艺术品投资市场升温,自由港成为收藏家和交易商存放和交易艺术品的首选之地,因为它安全、保密,还免税。
神秘保险库
25年前,刚刚开始美术职业生涯的西蒙•斯蒂德第一次有幸窥见“日内瓦自由港”的神秘真容。当时他在为瑞士一位知名画廊主人打工,任务是把其收藏的毕加索作品整理一份清单。除了清点数目,还要就作品保存状况和价值作出评估。
那些画作和雕塑藏在一个地下保险库中,画廊主人租用了这个地方。每天有人打开保险库的门,放斯蒂德进去工作,除午餐时间,他会一直被锁在保险库中,直至下班。这种囚犯般的生活持续了4个月,但他清点的是价值连城的数千件毕加索作品,对艺术家而言不失为一种享受。
3年前,斯蒂德在自由港一座仓库的三层开设了自己的画廊。为何选择自由港?除因这里的房租比日内瓦市中心便宜外,斯蒂德说:“如果一个人愿意来到自由港,表明他会认真考虑购买。”
选择在此地做生意的人不止斯蒂德一个,他曾经的女弟子桑德拉•雷西奥在隔壁也开了一家画廊。“这个地方颇有些神秘感,”她说,“你告诉别人你的店在自由港,听上去挺吸引人的。”
对公众而言,日内瓦自由港不太知名,但在艺术品收藏家和交易商圈内,自由港是藏宝的首选地。吸引他们的原因一个是安全,一个是免税待遇。外国客户把藏品储存在自由港保险库内,不需付任何进口税;藏品在自由港售出,也不需支付任何交易税。
一旦藏品因为出售或变更储存地址而离开自由港区,相关税费由藏品最后所在国家收取,但只要一直待在自由港,就不需烦恼税费问题。
大而未知的宝藏
瑞士几年前才把日内瓦自由港正式列入管辖范围。如今,它和分布在瑞士其他地区的数座自由港共同构成艺术圈的“开曼群岛”———在这里,收藏家和交易商可以在不用缴税的情况下囤积自己最宝贵的资产。此外,自由港还提供艺术品养护、修复、运输等服务。
占地4万平方公里的日内瓦自由港到底囤积了多少艺术品,没人说得清。拥有自由港86%股份的日内瓦州政府没有数,向州政府缴纳授权费而成为自由港“二房东”的日内瓦自由港与仓库公司也不清楚。瑞士海关可能有记录,却不愿透露。
但在艺术品交易商、咨询师和保险业者圈中流传一种普遍说法:储存在自由港的艺术品足以撑起一家世界顶级博物馆。若论其总价值,用伦敦A X A艺术保险公司尼古拉斯•布雷特的话说:“我怀疑你可能找不到一张够宽的纸写下所有的零,那是一个庞大而未知的数目。”
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数目还会不断增长。在日内瓦自由港内,一个面积约1.2万平方米的新仓库建设项目已破土动工。新仓库专为艺术品仓储服务而建,计划于2013年底投入运营。
严格法规维护清誉
宽松的出入境管理制度和高度的保密性本是自由港的优势所在,但也可能为犯罪分子带来可乘之机。一些人担心它成为文物走私团伙藏匿赃物的窝点,几年前的一宗丑闻更让瑞士自由港陷入声誉危机。
2003年,瑞士当局宣布,他们将归还被走私入境并存放在自由港的数百件埃及出土文物,包括两具木乃伊、数件石棺、面具和雕像。有报道说,有些文物被涂上俗艳色彩,假扮成廉价纪念品,以便骗过海关稽查人员的眼睛。涉案走私团伙的头目最终被判处35年监禁。
此案给自由港的形象抹了黑。瑞士政府为此出台一系列加强管理、增加透明度的新规,包括自由港保险库的租户保留一份用特殊金属板制成的存货清单,便于海关检查。这其实算不上什么大变化,海关官员本就有权根据需要检查任何保险库。专家们说,出台新规主要是为了维护自由港的形象,向外界说明:它并非一个鱼龙混杂、为非法交易开绿灯的地方。
“法规的变化是对批评作出的回应,”常驻日内瓦、专攻艺术品相关法律诉讼的律师埃娃•施特尔曼说,“但大部分批评是基于对自由港运作方式的误解。它其实是一个声誉很高的地方。”
自由港提供的隐私保护让藏品主人放心,但把这么多伟大的艺术品集中在一个地方,却让承保艺术品的保险公司很头疼。通常大多数艺术品保险提供“全球性承保”,即无论被保艺术品存放在地球哪个角落,一旦丢失或损坏,保险公司都有赔付责任。
“最可怕的情形是发生坠机、失火或水灾,”伦敦布莱克沃尔•格林保险公司的保险经纪人亚当•普里多说,“但(日内瓦)自由港的管理部门很不愿意对外透露安保设施信息,也不肯透露防火设施的相关信息,所以我们不知道一旦起火,火势会不会蔓延开来。”
艺术未曾在此驻足
实际上,艺术品只是自由港秘密宝藏中的一个门类。仓库里藏的可能是名酒、名烟、名车,甚至还有一个可容纳45吨谷物的粮仓。
粮仓的存在见证了自由港的历史。其前身于1888年首度开张时,并非用于存放名贵稀有的资产,而是作为农产品等大宗货物长途运输过程中一个临时存放场所。但自由港提供的“无限期暂时性免税”优惠政策,吸引了包括美酒收藏家在内的众多高端客户。据日内瓦自由港市场总监吉尔贝•埃帕尔介绍,这里存放了大约300万瓶葡萄酒。
至于艺术品,它们全都收藏在数十个锁得严严实实的库门之后,外人很难一睹其风采,除了像斯蒂德这样受雇在里面工作的人。
当年清点毕加索作品时,斯蒂德有一天无意中发现,隔壁保险库里有一个人在清点一屋子的金条。“这就是自由港,”斯蒂德说,“你不知道隔壁那扇门内藏着什么,然后你碰巧遇到他们打开门,呵,你突然就看到了。”
自由港保险库的租用者中,有些人是出于对艺术的热爱而积累了很多藏品,这些藏品随着岁月流逝变得更加值钱,放在家中存在风险,因此选择自由港以便更好地储存;但更多人从未想过要和世人分享自己的藏品,艺术品对他们而言就像金条一样只是一项个人资产,他们需要一个比银行保险库更安全、隐秘而无缴税负担的储存之地。这种倾向引发了人们对艺术铜臭味变浓的忧虑。
“如今的艺术品交易吸引了那些想要暂时储蓄现金、做投机生意和追求社会地位的人,”阿夸韦拉美术馆馆长迈克尔•芬得利说,“从历史角度来看,最好的私人藏品被一些仅仅因为买得起又喜欢艺术品的人囤积起来。他们购买艺术品时,觉得花钱是为了余生有个东西可以把玩,艺术完全为私人所用。事实上,在自由港,艺术未曾驻足。”
■相关链接
艺术自由港兴建热潮
不光瑞士,其他一些国家也在兴建类似功能的自由港,提供高安全性、高保密度、出入境管理宽松、低免税收的艺术品收藏和交易等相关服务。
卢森堡正在其机场内兴建一处近2万平方米的自由港,计划于2014年开张;今年3月,“北京艺术自由港”已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开工建设;新加坡的自由港已于2010年开张,这处坐落于樟宜机场旁边的自由港主要面向亚洲艺术品收藏家。客户抵达机场后,会有白色豪华轿车护送前往自由港。新加坡方面还有意将自由港规模扩大1倍。
这股艺术自由港兴建热潮,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全球艺术品市场已经走出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开始快速复苏。艺术经济学家克莱尔•麦克安德鲁说,2011年,全球拍卖和私人交易市场的销售总额约为641亿美元,接近2007年创下的历史新高658亿美元,远远超过2009年的394亿美元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