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年俗“华丽转身”,幸福如何保证?
2017-01-15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吾佳
文章分享至:

吃饭、拜年、走亲戚……随着社会发展,传统年俗悄悄改变,“年饭不用做,拜年不上门”,方便背后似乎少了一些年味。还有一些年轻人选择外出旅游或留在城市,享受时尚快乐的同时也面临家人团圆的压力。年俗“华丽转身”,“说好的幸福”如何保证?

老传统在变,方便背后年味少了

杀年猪、打年糕、蒸包子、炒小菜……在江南水乡长大的“80后”杜鹃看来,长辈们为年饭忙碌的情景是春节最深刻的记忆。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年夜饭的人越来越少了。“如今的年夜饭大多是买的,虽然越来越丰盛,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杜鹃告诉记者,今年春节,她专门买了几条草鱼,打电话向外婆请教如何做鱼圆。忙活了大半天,收获了几十个手工鱼圆。“忙年忙年,不忙哪有年味。你还别说,亲手做的鱼圆就是香!”

今年春晚上,一首《群发的短信我不回》赢得阵阵掌声。但在现实中,很多人依然在为如何应对海量的群发短信而发愁。从除夕夜开始,江苏南京市民李锐就不停收到祝福短信,其中大部分都是群发的,有的虽然号称原创,但内容大同小异。“本来打算响应春晚号召,不回群发的短信,但又担心失了礼数,只能依葫芦画瓢,编了个短信群发了。”

和李锐的烦恼不同,在北京一家科研机构工作的高亮对群发短信看得很开。如今人们的交友圈很广,如果每个人都要单独打电话、发短信,可能花一整天都不够。“看到短信中某个熟悉的名字,知道对方还惦记着自己,这就足够了。”

新时尚涌现,快乐多了团圆少了

江苏常州的农村小伙张志平,今年计划利用春节假期带老婆去香港旅游。小张告诉记者,由于平时工作太忙,结婚三四年了都没有出去旅游,“这次春节旅游,权当度个蜜月。”让小张没想到的是,双方老人齐声反对,“大过年的,不走亲戚,到外瞎跑什么!”几番协调,小张夫妇做出妥协,初四前走亲戚,初五再出发。

江苏南通一家国企职员李云鹏今年没有回老家过年,而是选择留在城里过个“时尚年”,看电影、听音乐、跟朋友聚餐。年初一,他带上儿子、女儿一起去影城看了《爸爸去哪儿》。“还是城里过年方便、热闹,光大年初一一天,就有6部新片上映,孩子们玩得很开心。”

跟李云鹏有一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今年初一全国单日票房突破2.2亿元,打破内地电影票房单日纪录。纵观这几年的电影春节档期,大年初一的票房都比较高。

然而,快乐时髦背后并非没有矛盾。今年一封手写便条登上了澳大利亚一份华文报纸的头版:“鹏,打了好多次电话你也不接,或许在这里才能让你看到。爸妈再也不逼你结婚了,今年回家过年吧!”这一消息引发适龄华人青年大讨论,网上无数青年宣称:“我就是鹏!”

“每逢春节被逼婚,我决定后天就走。明年如果没有着落,我想不回家过年了。忙碌了一年说不想跟父母团聚那也是假的,很纠结。”在南京一家美容院打工的安徽黄山姑娘小梅说。

移风易俗,幸福不变

年俗在传承中自我更新,移风易俗,“年”有了更丰富的形式,但又如何确保年味不减、快乐幸福的感觉不变呢?

南京大学民俗学专家陈竟认为,春节年俗文化是祖先的伟大创造,但回归传统也应当创造性地回归,人性化地发展。“年俗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所创新,不断补充新内容、新形式。只要能够有更新更好表达情意的新形式,也是值得提倡的。”陈竟说。

有关专家认为,事实证明,对和睦安康、温暖喜庆的文化元素多加强调,古老民俗一定能突围而出。找到现代与传统之间那个精彩的契合点,春节仍将是兼具生活情趣又能唤醒民族情感的美好节日。

“年味就是幸福的味道。”李锐表示,青年人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过年方式。但不管形式如何,都不能忽视和家人朋友的情感交流。“团圆、祝福、关爱,这些情感内核才是真正的年味,才是幸福的源泉。”

“一样的年,可以不一样过。”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吴亦明认为,丰富多彩的年俗文化是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演变,在中华民族的不断融合传承中最终形成的。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时,要继承其中“好”和“善”的元素,并加入现代的“先进”元素,最终融合发展成为春节的新传统、新文化。

责任编辑:吾佳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吾艺网 春节年俗 新传统 新文化 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