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万物葱茏品书道 ——唐双宁的草篆创作
2017-01-15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吾佳
文章分享至: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唐双宁

“世上无物非草书。双宁先生善学多悟,由万物可知草书也。”这是数年前沈鹏先生专门在唐双宁书法集扉页上所做的题词。

从扬雄的“心画”说与许慎的“象形”说开始,关于书法艺术本质的认识,就始终在表情论与反映论的交织、碰撞中不断完善、深化着。沈鹏先生的品鉴,似乎更倾向于认为唐双宁的书法是由“万物”的摹形写神而达致草书的精髓。而当时的沈先生也许没有料到,以倡言狂草抒情独标于书坛的唐双宁,在几年后会突然转身,沉醉于摹写万物的草篆实践与精研中。转向不但发生在他为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而应邀出版的书法集里,更体现在他为纪念建党九十周年而举办的书法展上。他新近出版的六卷本《唐双宁自选集》,还把“草篆篇”单独成卷,与“狂草篇”同时付梓。

唐双宁先生倡言“草书最能反映书家的情怀和激情”,认为狂草是书法的最高峰。他自创的“飞狂草书”,将飞白引入狂草,上中、侧、散锋并用,横无行、纵无列,被杨仁恺先生誉为“有里程碑意义”。沈鹏先生评价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怀素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悟草法,余观双宁君草书而默诵少陵诗。”冯其庸先生专门用家乡古曲撰写了一首《唐双宁狂草歌》。香港饶宗颐先生书赞:“双宁先生迅笔草书有龙耀天衢之美。”

研究一位书法家的书风嬗变,应重点关注其“转向”的内在动力与依据。据闻,有研究者曾就这种“新写法”求证唐先生,他淡然一笑:“随心所欲——怎么写舒服就怎么写吧。”调侃的一句也许隐含着无垠艺术空间的艰难探求,“随心所欲”的背后,是对精神世界可能性的不懈叩问,这至少体现在三个层面上:

象形中溯源。象形是汉字书法的重要特征,而对“象形”的回归与拥抱也许是书艺创造的永恒主题,草篆的创作,就是在对天地鸟兽鱼虫的摹形写意中汲取力量,寻找灵感。沈鹏先生说“由万物可知草书”,在唐双宁的草篆创作中,颇有“万物”葱茏之意,在《江山如画》中,颇具象形意味的“山”字与渐次洇开的墨色,仿佛让人看到山溶于水的倒影,如小小竹排行于江中,令人入心旷神怡之境。

复古中创新。中国书法之变,常常以复古的回归为开端,所谓“与天为徒,与古为徒,皆学书者所有事也”(刘熙载语)。“借古开今”,是书风变革、书法创新的重要途径。唐双宁认为创造与模仿是艺术家与书匠的根本区别,模仿靠眼和手,创造靠心灵。他的草篆创作实践,实际上也是在复古与回归中汲取变革的力量,最能体现出新意的作品应该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格言共9个字,有7个字是重复的,创作难度极大。但他兼用写意、象形笔法,4个“日”字与3个“新”字若青竹簇拥,个个写得不同。整幅作品沉稳、大气,古意盎然。

变革中超越。唐双宁认为书法艺术是精神的心电图,展示着人格与精神的境界。唐双宁的草篆创作是其艺术主张的具体实践,力求在狂草与草篆的穿越中体味艺术的真谛,在“飞白”与“鱼虫”的碰撞中寻取突破的可能。他的书法作品《甘州》摹形写意,浓淡枯润笔法并用,亦书亦画,动静结合,创造出了深远、浩渺的意境。而“甘”字中间的一短横,如画龙点睛,韵味十足,既像水间停泊的木舟,又让人想象到芳草萋萋的绿洲。唐双宁草篆创作的价值,还体现在对他原有艺术风格的丰富、艺术空间的拓展上,在唐氏狂草的勇猛、率性、狂放中,注入了沉着、浑厚、朴拙的元素与意味,这无疑也将促使他的狂草书法更趋成熟、精到,攀登上新的艺术境界与精神高地。(:刘成纪)

责任编辑:吾佳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书法作品 唐双宁 草篆创作 草篆篇 狂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