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查?不就是整出点儿数么?”——一般画家听到普查,大抵都会做如此反应吧。
面对这种说法,文化部副部长、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董伟近日在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启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全国美术馆藏品的普查,不只是查查我们总共有多少作品这么简单,而是关系到美术文化政策的制定、收藏体系的建立、美术馆精品展出季的开展、文化惠民能力的深入……它是多方面工作的基础。”
为了进一步推动美术馆专业化建设,全面了解和科学分析全国美术馆藏品资源现状,加强对国家美术收藏的统筹管理,提高收藏的质量和效益,文化部决定开展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工作。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是“十二五”期间文化部实施的“国家美术收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针对国有美术馆藏品进行普查。
摸清家底意义重大
“近年来,我国的国家美术收藏尽管在整体上有了很大改善,但与繁荣的美术创作和丰富的潜在资源,以及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仍有着极大差距。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国有美术收藏存在着投入不足、家底不清、保存不善、利用不够、效益不高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尚缺乏系统的规划、学术梳理和有效的整合利用,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董伟说。为了更好地履行政府职能,文化部申请财政专项资金,于“十二五”期间,正式立项实施“国家美术收藏工程”。希望通过实施这一工程,将目前国内美术馆等公益性收藏单位分散的收藏行为上升为国家战略进行统筹和加强,加大对于国家美术收藏的研究、展示、宣传和推广力度,研究制定国家美术收藏相关政策法规和管理措施,使国家美术收藏体系更加完备,更加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
据中国美术馆党委书记、藏品普查工作办公室主任游庆桥介绍,本次普查涉及的美术馆范围是我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文化行政部门归口管理的各级各类国有美术馆(含书画名家纪念馆、艺术馆)。此外,由文化行政部门归口管理的各类美术创作机构、研究机构,以及其他系统管理的国有美术馆,都可以按照自愿参与的原则申请参加本次普查。此后也将逐步把相关国有单位的美术品收藏纳入普查范围。普查从2013年3月开始,到2016年12月31日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从2013年3月至12月,这个阶段主要任务是制定标准规范,研究部署信息系统建设,启动普查试点工作;第二阶段是普查信息采集阶段,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这个阶段主要任务是以美术馆为基本单元,开展数据采集、审核和报送,同步开展普查人员培训、信息系统建设、宣传等工作;第三阶段是普查验收汇总阶段,从2016年1月至12月,这个阶段主要任务是进行普查资料的整理、汇总、验收、评估、总结、数据库建设和公布普查成果。本次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13年12月31日。普查登录的主要内容包括:藏品名称、类别、作者、创作年代、质地等31个基本信息指标;同时收集藏品图像资料和收藏单位主要情况。
如何让藏品“活”起来
“至2012年底,全国国有美术馆共265家,由于2013年的统计数据还没有最终完成,但数量肯定只多不少。”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诸迪介绍。这近300家美术馆,都是普查的目标单位。面对如此庞大的工作量,普查工作在2013年12月先期确定了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中华艺术宫、黑龙江省美术馆、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郑州美术馆、深圳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8家普查试点单位,“涵盖东中西部,国家级、省级、市级和系统外各类型美术馆”。诸迪表示,普查试点工作是藏品普查的重要环节,对于检验和完善普查工作标准和规程,试用普查软件系统,探索普查组织方式、技术路线和工作机制,积累工作经验具有重要的意义。
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在接到普查通知当晚,就开会组织,抽调中文、外语、典藏、图书馆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入组,同时请文物局专家进驻普查组。“十几年的发展,我们形成了典藏机制,但与国家的要求仍有一定距离。这次我们拿出3000多件套中外版画做普查,并做好对接数据的工作。藏品是美术馆的生命,它决定了我们的学术研究水平,决定了惠民服务的广度、高度和深度。”罗一平说。
实行美术馆自行审查、省级普查工作机构审查、国家普查工作机构复查和验收的三级审核机制的普查只是“国家美术收藏工程”的第一步,在此之后还将开展国家美术藏品档案及数据库建设,国家美术收藏规划的研究制定,国家美术藏品的保护修复、展览推广和研究扶持计划,以及国家美术收藏相关政策和法规的研究制定工作。对于美术馆来说,通过开展美术馆藏品普查,可以全面掌握藏品信息和保存状况,加强对藏品的管理,特别是利用信息技术,采集藏品信息并建立藏品数字化档案之后,美术馆可以利用信息系统,打破馆际限制,实现资源共享。同时,美术馆可以利用普查的数据库资源向公众提供丰富的美术信息,满足社会各界的需求,传播美术文化,拓展美术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内涵,提升其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对管理部门而言,藏品普查是加强藏品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普查,摸清家底,有利于在制定行业管理政策的过程中,准确把握行业发展状况,提高行政决策水平和管理工作效率。对文化事业发展而言,通过普查,可以有效加强对国有美术藏品这一重要国家文化资源的科学管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更好地发挥文化资源自身价值,促进文化建设。“我们得让藏品‘活’起来。”董伟说。
普查结束后,文化部将依法合理使用相关数据和资料档案,推进普查成果的广泛应用;探索建立并完善国家美术收藏基本数据库和数据应用服务平台;提升美术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建立国家美术收藏数据动态更新机制,确保国家美术数据资源的真实、准确、完整;实现科学管理,促进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诸迪说:“未来,我们会在普查的基础上做质量分析,有可能会像文物系统的普查一样,进行定级工作。”而面向社会公开的数据,也不会是无限量的免费午餐,“对于藏品的版权问题、数据的知识产权管理办法,我们正在研发软件加以保护,但最终的目的,仍是尽可能服务于社会公众。”
普查才刚刚开始而已,但还是郑重其事地设计了标志——“M”字的红圈外,醒目的黄色“C”包围着它,这或许象征着普查(Cen-sus)、集合(Collecion)和中国(China)吧,而右侧没有被包围的部分,是动态的更新和普查工程传播的影响力。由这些我们知道了“普查不仅仅是一个数儿”的任意想象。(文:张亚萌)
责任编辑: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