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资市场中,楼盘、股票、基金等都可以用来投资,可谓琳琅满目、种类繁多。其中,艺术品投资成为近几年来最受关注的投资种类之一。投资意味着有风险,由于艺术品本身的特殊性,如易损、易碎等先天缺陷,如何尽最大可能地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成为投资者头疼的一件事,而购买艺术品保险(放心保)似乎就成为一种有效的手段。
去年7月26日,一场大火烧毁了《当代艺术:中国进行时!》专场拍卖的拍品,其中的作品并未投保,一时间将艺术品保险话题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近日,有报道称,一场保额高达6亿欧元的莫奈专题展将在3月8日首次现身中国上海,高额的保费将人们的视线再度投向艺术品保险领域。为此,记者采访艺术品保险方面的专家、艺术策展人及艺术市场分析专家。
莫奈作品展首次现身内地。
艺术品保险“保”什么?
所谓艺术品保险,是在传统的财产保险和货运保险的基础上演变和发展而来的,主要承保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艺术品直接损失。
在国内艺术品保险领域,中国人保较早成立了专门的艺术品保险平台。2000年,中国平安保险推出了单独的艺术品综合保险,为艺术品保险险种的发展打开了新局面。该公司在2012年承保的“过云楼藏书”以5亿元人民币创艺术品保险单笔保单最高纪录。
中国平安保险江苏分公司高级客户经理杨彬向记者介绍:“艺术品承保对象主要包括书画、古董等方面,保险责任包括在运输、展览、装卸过程中发生的意外,涵盖艺术品因盗窃、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风险导致的损失风险。画廊、画院、拍卖行、图书馆等机构和单位都可以投保,不过目前博物馆、美术馆投保的较少,最普遍的是画廊,他们的经营者已经有这方面的意识。”
据杨彬透露,他们正在和某画院进行业务接洽,如果洽谈成功,这将会是南京艺术品保险的一次“大手笔”。
业内称:私人投保的需求大
虽然艺术品保险是为投保对象尽量减少损失,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艺术品难投保、市场处于“裸奔”状态似乎是一个行业现实。经常在全国各地策划艺术展的南京策展人、先锋当代艺术中心馆长朱彤告诉记者:“和国家级博物馆、公立美术馆相比,私人艺术品的投保需求会更大。因为只有自己的东西,你才会真正在乎它。”
虽然,中国有18亿元的保险市场待开发,但是也存在保险意识淡薄、保险规模小等问题。“在我经手举办的众多展览中,绝大部分没有买保险。但是出于安全的考虑,我一般都会建议主办方购买保险。但是大多数主办方的保险意识还比较淡薄。”曾为开馆展投保6000万的朱彤如是说。
除了艺术品投保意识淡薄外,许多保险公司不愿承保也是不得不面对的事实。一般只有国家级别的机构投艺术品保险,保险公司才愿意做。而在私人艺术品领域,国内基本上没有这种服务。对此,杨彬解释道:“目前来说私人艺术品没有保险可以买,因为和正规的艺术机构相比,私人艺术品的风险更大一些,私人藏品的储藏环境等问题无法了解。”杨彬经理也说,他们公司目前也没有开设针对私人艺术品的保险业务。
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研究员西沐也指出,一方面由于私人藏品的真伪更加难以判断和确认,对保额的确定更为困难;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对私人藏品所在环境的安全情况无法全面了解,很容易出现投保人故意损坏而骗保的纠纷产生,从而造成了国内艺术品保险公司的谨慎态度。
期待:国内艺术品保险更专业化
保险是“舶来品”,代表着一种契约的经济关系。它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艺术品保险市场发展得比较成熟,投保人意识也普遍比较强,很多艺术品保险业务的保额都是天文数字。而中国的艺术品保险起步较晚,并且缺乏专业的配套服务体系。
纵观国内艺术品保险发展现状,朱彤馆长把它归结为三个字“不专业”。“国内不少人已经有保险的概念,但是相对应的服务体系不完善。”朱彤说。国外的保险公司有一整套完善的流程。世界上专业的艺术品保险公司,如法国的金盛艺术品保险公司,他们的工作人员就涵盖了策展人、鉴定人员、保存技师、运输及交易业等,如有需要还会亲自到客户那里实地考察。朱彤举例说:“例如9·11事件中,美国的损失惨重,但是被撞大楼里面的艺术品因为基本上都有保险,最终获得了赔偿。”
所以,实际上,艺术品保险是对保险公司实力的一种挑战。除此之外,诸如诚信、道德也是行业所面临的问题。一方面,有投保人故意人为地毁坏作品进行骗保,另一方面,艺术品的估值是个“老大难”,艺术品市场真假难辨,从而也给估价蒙上了一层迷雾。尽管如此,艺术从业者对于国内艺术品保险的专业化发展还是充满期待。
责任编辑: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