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画坛伉俪赵国经与王美芳:中国画需推崇程式美
2017-01-15 来源:今晚经济周报 作者:吾佳
文章分享至:

他们佳作不断,独具艺术特色;

他们妇唱夫随,始终同心协力;

他们联名并署,传为业内佳话;

……

在国内外艺术界,夫妇同为艺术家者屡见不鲜,而同为艺术家且愿意始终共同创作者却寥寥无几,画坛伉俪赵国经、王美芳正是夫妇同心创作的最佳典范,而他们的工笔仕女图更是在继承传统艺术功底的基础上,融入了夫妇共同追求的艺术特色,画中仕女衣带当风、眉目含情,画面纤毫毕现、清淡高雅,令人观之忘忧、一见倾心。

赵国经简介

赵国经,1950年生于河北景县,1976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画院副院长、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津贴特殊贡献专家,连获三届天津鲁迅文艺奖。

王美芳简介

王美芳 1949年生于北,196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天津工艺美院二级美术师、评为第二届天津市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第五届全国文代会代表,连获三届天津市鲁迅文艺奖。

描绘仕女健康美

对于接受采访,赵国经、王美芳夫妇十分谨慎。赵国经向记者透露,有时候看到自己出现在电视上,会有一种“不那么舒服”的感觉,“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的精神在他们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赵国经、王美芳夫妇共同探索现代工笔仕女画数十载,至今仍然长期埋头创作,不断从古典文化中汲取营养,不断探索展现传统美的新境界。

或许正是这种文人之风,让他们笔下的仕女有别于常见的现代仕女画中那种青春貌美却毫无神采的形象,不仅不刻板、不僵硬、不媚俗,而且姿态端庄、格调高雅,面容间也呈现出一种若有所思、轻愁浅笑的别样神韵。

王美芳对仕女之美有较为独特的定位,用丈夫赵国经的话说:人人都会画美女,但她笔下的仕女美得不一样,这种美善良、端庄、优雅、沉静,这种美有气质、有内蕴、有回味,而所有这一切的基础是健康,这是一种健康的美。画面的美、人物的美,体现的是画家对美的追求。赵国经、王美芳所喜爱并追求、描绘的仕女有着清丽妩媚的外形,却不同于唐代仕女画的丰腴肥硕之美,也不同于明清仕女画的纤巧瘦弱之美,而是更具有生命力,更具有健康活力的美。可以说,从赵国经和王美芳夫妇开始,现代仕女画不再徒具其表,而是有血、有肉、有风骨、有神韵地“活”了起来。

为了衬托这种美,赵国经精心雕琢画面上的古典氛围,维持画面意境平和、趣味盎然的特质,让仕女图呈现意态并重、风格唯美的整体观感。

对于接受采访,赵国经、王美芳夫妇十分谨慎。赵国经向记者透露,有时候看到自己出现在电视上,会有一种“不那么舒服”的感觉,“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的精神在他们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赵国经、王美芳夫妇共同探索现代工笔仕女画数十载,至今仍然长期埋头创作,不断从古典文化中汲取营养,不断探索展现传统美的新境界。

或许正是这种文人之风,让他们笔下的仕女有别于常见的现代仕女画中那种青春貌美却毫无神采的形象,不仅不刻板、不僵硬、不媚俗,而且姿态端庄、格调高雅,面容间也呈现出一种若有所思、轻愁浅笑的别样神韵。

王美芳对仕女之美有较为独特的定位,用丈夫赵国经的话说:人人都会画美女,但她笔下的仕女美得不一样,这种美善良、端庄、优雅、沉静,这种美有气质、有内蕴、有回味,而所有这一切的基础是健康,这是一种健康的美。画面的美、人物的美,体现的是画家对美的追求。赵国经、王美芳所喜爱并追求、描绘的仕女有着清丽妩媚的外形,却不同于唐代仕女画的丰腴肥硕之美,也不同于明清仕女画的纤巧瘦弱之美,而是更具有生命力,更具有健康活力的美。可以说,从赵国经和王美芳夫妇开始,现代仕女画不再徒具其表,而是有血、有肉、有风骨、有神韵地“活”了起来。

为了衬托这种美,赵国经精心雕琢画面上的古典氛围,维持画面意境平和、趣味盎然的特质,让仕女图呈现意态并重、风格唯美的整体观感。

推崇传统“程式美”

赵国经、王美芳的工笔仕女图之所以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和他们卓越的审美品位是息息相关的。而在谈到这种东方美与西方技法的融合时,赵国经对于现在一部分工笔重彩人物画的审美倾向表示难以赞同。“中国艺术,包括书画艺术、戏剧艺术等都是写意的。古典小说的将领形象分为固定的几类:比如张飞,永远是生得黑脸、头戴黑盔、身披黑甲、骑的是乌骓马,而杨六郎、秦琼等人都有固定的形象。这种中国式审美,其实本质上是一种程式美。就像京剧,可能有几千出戏,虽然连演员上台应该走几步都不许变,但是却能在程式化的美感中让人入迷。程式化在西方美术中是缺点,是需要画家尽力避免的,但是放在中国画里,恰恰是要推崇的。”

要不要用西方式审美改造传统中国画呢?赵国经认为,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走的是并行不悖的两条路线。“画面要表现的是美。美,不是物质的,而是精神的,是通过人的双眼发现、感知的,是可以打动人的内心的。美一定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吗?不一定,也不需要。非洲一些部落的文身,很多人都看不习惯,不了解非洲文化的人甚至可能会吓一跳,但是当地人觉得这是美的,那这就是一种美。你以为美是客观的,其实美有很多主观赋予的特性。”如果明确了美不需要全球统一的标准,那么艺术家就能沉下心研究、发掘、再现乃至复兴中国传统的“程式美”。

赵国经、王美芳的工笔仕女图之所以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和他们卓越的审美品位是息息相关的。而在谈到这种东方美与西方技法的融合时,赵国经对于现在一部分工笔重彩人物画的审美倾向表示难以赞同。“中国艺术,包括书画艺术、戏剧艺术等都是写意的。古典小说的将领形象分为固定的几类:比如张飞,永远是生得黑脸、头戴黑盔、身披黑甲、骑的是乌骓马,而杨六郎、秦琼等人都有固定的形象。这种中国式审美,其实本质上是一种程式美。就像京剧,可能有几千出戏,虽然连演员上台应该走几步都不许变,但是却能在程式化的美感中让人入迷。程式化在西方美术中是缺点,是需要画家尽力避免的,但是放在中国画里,恰恰是要推崇的。”

要不要用西方式审美改造传统中国画呢?赵国经认为,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走的是并行不悖的两条路线。“画面要表现的是美。美,不是物质的,而是精神的,是通过人的双眼发现、感知的,是可以打动人的内心的。美一定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吗?不一定,也不需要。非洲一些部落的文身,很多人都看不习惯,不了解非洲文化的人甚至可能会吓一跳,但是当地人觉得这是美的,那这就是一种美。你以为美是客观的,其实美有很多主观赋予的特性。”如果明确了美不需要全球统一的标准,那么艺术家就能沉下心研究、发掘、再现乃至复兴中国传统的“程式美”。

寻找“美”的“钥匙”

赵国经常常用京剧举例说明传统审美的特色,但事实上,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并不喜欢京剧。“自从发现京剧舞台上的艺术‘诀窍’,我才开始注意看,越看越觉得了不起。在京剧的舞台上,来来往往那么多演员,浑身上下那么多颜色,为什么不显得俗?五光十色放在一起,为什么反而显得华丽典雅?其实它有个诀窍:靠黑,一下就把其他色彩压住了。周瑜的白袍、曹操的红袍和石青、石绿等色彩混杂一处,有黑纱帽、黑靴子、黑勒头就不显得俗。现在很多地方戏把乌纱帽改成红纱帽、蓝纱帽,就显得特别俗。”

吕布的造型在京剧舞台上堪称美的艺术典范,吕布头戴粉球,身上是石青图案,白袍或粉袍衬底,用赵国经的话说就是“这么多颜色,那一点黑都不够用的”,于是吕布在舞台上一个转身,把一绺垂到脚踝的黑发展示给了观众。“这就是京剧中的舞台美术,你说咱老祖宗把中国艺术的规律、审美方式的规律运用得多么炉火纯青?”赵国经由衷地感叹道。

西方写实主义的艺术固然十分高明,难度也极大,但是艺术家运用西方审美创作到极致也不过被称为“精品”,而东方审美运用在创作中,却借古人之手诞生了无数“神品”和“逸品”。赵国经说,中国画家用另一种方式“写实”,表达出的境界比精神层次还要高,惟有“灵”字能够描摹一二。“我看著名的青花瓷‘鬼谷下山’,觉得太漂亮了,太好看了!老祖宗把这个人物塑造得惟妙惟肖,假设用西方绘画的写实方式画,那就根本不是鬼谷子,没有那种风仪,没有那种神韵。我觉得应该研究一下:到底为什么会这么美?如果今天的画家能够领会到,那么我们的艺术就又上了一个层次。谁能把解答美的钥匙找到,就会为中国美术事业做出大贡献。” (文:张译丹)

责任编辑:吾佳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中国画 书画艺术 艺术作品 赵国经 王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