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飞云《劳动者》
作为当代写实主义油画的领军人物,杨飞云的作品闪烁着古典主义高贵而严谨的光芒。他表现对象时刻画周详,形色熨贴,气息静穆,尤其是将欧洲古典绘画的语法在叙述中国人物时,所具有的美感,合理性与说服力,在古典主义里注入了时代精神。以这幅作品为例,在现场看原作会发现光亮的部分非常漂亮,他用光油罩染的方式表现人物精神,细节刻画技法极端,将古典主义油画语言向前推进。
王沂东《冬天里的阳光》
王沂东的作品通常背景单纯,将西方古典油画的精湛技法与中国民族文化的审美意蕴融于一体,笔法精细严谨、造型线条分明、形体结构准确并擅长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画面古朴凝重而又俏丽灵动。红衣农家少女是他作品中经常出现的艺术符号,不过这张画中,通常单纯的雪地或纯色块背景变成了民俗色彩浓郁的被褥,加上光线的巧妙运用,令人耳目一新。
段正渠《手机》
这次展览中他的另两幅作品《东方红》和《黄河》或许更能代表他善于用粗犷笔触表现苦难与生活厚重感的特点,但更打动我的还是这幅《手机》。黑暗的空间里,人物的身份背景都被模糊了,唯一的光亮是手机屏幕投射在人物脸上的微光。
林永康《自梳女》
林永康的作品中具有很强的几何感,形的概括是他画面里最让人惊讶又迷醉的东西。你可以看到他是如何将块面重新组合的,即使是画人物,你也能从画面里找到三角形、矩形等几何块面,与高光共同造成某种雕塑感和属于舞台的戏剧性效果。
郭润文《正月十五》
广州的观众对郭润文的油画应该比较熟悉,他的色彩冷暖随着形体的转折起伏而变化,紧贴于形体,而不仅仅是为色彩而色彩,变化含蓄而微妙。这张作品画面通透,笔触与肌理带有明显的“郭式语言”,融合了透明画法等世界古典油画元素,产生了静穆典雅、含蓄柔和的效果。
信息时报:您对这次展览总的感觉如何?
詹建俊(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院长,以下简称詹):这次参展的画家基本上以研究员为主,然后吸收了一些有成就的画家,应该是比较整齐的能够代表当下中国油画的面貌和水平,应该说是一个很不错的有代表性的展览。
信息时报:我的粗略印象,写实油画占了比较大的一个比重。
詹:对,这个是中国油画的一个特点,中国油画自百年发展以来,到今天写实油画始终是一个主流,这符合中国观众的绘画欣赏习惯,但是写实里面也有多种多样的风格,等于中国画里有大写意小写意有工笔,那么油画在这方面严格来说,也是在向中国传统文化吸收营养,来向国画学习。也就是说在这一点上中国的文化传统对中国油画有相当的影响。吸收了很多这种精神。
写实里也有各种风格,像靳尚谊、杨培云、王忻东,还有谢东明,很丰富。另外这次展览中也有几位表现和抽象等形式的,呈现了当下多元的面貌,这是中国油画的现状。它不像西方,一个流派过去,一个新的流派产生,到了当代,就以当代艺术为主啦。
但中国不是这样的,我们在百花齐放的指导思想下呈现出多样多元的一种发展,而且特别是中国观众到目前对写实油画还是特别喜爱的,所以写实油画本身是符合中国人民的欣赏习惯,严格说已经形成中国油画的一种特色,你看中国画从来没有纯抽象派,不管是大写意什么的,它都是有形象的。
这次展览中的有几幅作品已经比较抽象,但是还能看出船啊水啊等具像的内容状态。所以,我们要走自己的道路,我们是借鉴世界油画发展中优秀的东西,我们拿来,然后跟整个中国文化精神相融合,包括当下文化的需要来自然地发展成这样一种状态,并没有一定要倡导什么,也有我们要倡导的,就是尊重我们的本土文化,尊重群众的喜爱,这是画家们根据社会的需要,它自然形成的状态,这也是当下中国油画的一个主流自然的反映。
概括起来,写实还是主流,抽象或者当代的及其他一些材料或者装置的作品,观众不是太认识,它很多观念需要有个接受的过程。
信息时报:从中国油画这种自然自由的变化状态是否也可看出未来的发展?
詹:我还是充满了一种乐观的态度,中国油画在我们国家应该说是得到非常良好的发展。虽然在当下国际范围来说,它是很传统的一个艺术表现,现在对于艺术都无所谓什么材料工具了,所以我们也不必过于强调它的材料性。
油画本身它所形成的独特的美,有一种有形的价值,所以我们还强调就是在油画的概念里来发展它的思想追求包括它的审美追求,从各方面使其更加丰富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当下的审美需求。
百年来看,一开始作为西画拿来,人们那时不太习惯看油画,到现在油画已变成本国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而且群众非常喜欢,这跟油画沿着中国文化发展的道路是分不开的。
今后,油画在我们国家在艺术领域里面会越来越受到欢迎,而且作为本国文化当中一种独特的画种来说,在国际上也会有独特的面貌,在世界油画领域来说,也是能够做出我们独特的应有的贡献的。
信息时报:您对广东油画现状的评价如何?
詹:广东油画是我们中国油画里面的一个大户。广东有很多优秀的油画家。广东观众对油画还是很认同的,在中国油画界还是有相当影响和地位的。(文:白岚)
责任编辑:吾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