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铜梁,庹纯双介绍自己的作品。记者 蒋雨龙
摄
商报记者 周舒曼 实习生 薛益
人生而有梦,但多少人能为梦想付诸一生?54岁的庹纯双就是这样的“追梦者”,出身贫寒的他没有笔和纸,甚至只有小学文化水平,但都无法阻挡他对书法的狂热追求。通过40多年的苦心钻研,庹纯双成为著名书法家,并自创庹式书法技术,获国家专利。如今,年过半百的他仍未停止追梦的脚步—编写书法教材、推广书法技术……“让更多人了解书法,爱上写汉字,这是我的中国梦。”庹纯双称。
爬上20米崖壁临摹练字
前日下午,记者来到铜梁县博物馆,走进一楼的庹氏书画艺术馆,上千幅书法艺术作品让人眼花缭乱。艺术馆馆长叫庹纯双,是土生土长的铜梁人。初见庹纯双,他身着一身黑衣,一副眼镜挂在鼻梁间。如果不是馆内的简介,很难从庹纯双的外貌上看出,这上千幅作品全出自他手。“我这辈子只做了一个梦,那就是书法。”庹纯双说。
庹纯双出身于铜梁县虎峰镇的农民家庭。庹纯双说,童年的他常去垃圾堆捡废报纸,再利用废电池里的墨棒做笔,跑到5公里外的安居山练字。“山上一块崖壁上面刻有碑文,我就搬着梯子去临摹。”庹纯双说,由于梯子长度不够,他又找附近人家借来梯子,用绳子将前后两个梯脚拴住,爬上20米高的崖壁,用废报纸和电池墨棒一笔一划地临摹。
每周走40公里山路找墨汁
因家庭条件受限,庹纯双念完小学三年级后便结束了学习生涯。“去厂里搬竹条,到工地上担矿……”庹纯双说,那时白天打工夜里练字,母亲常说“写字填不饱肚子”,但庹纯双不以为然。“心里就一个想法,练书法是非干不可的事。”
1976年参加农场工作后,庹纯双才拥有人生中的第一支毛笔和墨汁。“那时参加了县里一个书画大赛,获得了2块钱奖励。”庹纯双说,他用8毛买了墨汁,1.2元买来毛笔。为节省墨汁,庹纯双将整瓶墨汁倒入盆中用水稀释后再写字。
“当时有个朋友在40公里外的公社当文员。”庹纯双说,朋友所在的办公室常有废弃的墨汁瓶,里面剩有一些残汁,于是他每周徒步两小时山路去公社,将瓶中剩余的墨汁积攒起来,存入一个小瓶中带回。
拜师学艺钻研出“回米格”
一次偶然,同厂工作的唐虎碧发现庹纯双痴迷书法,便将他引荐给自己的亲戚唐瑛玱。“唐老师读了两个大学,书法也写得一流。”庹纯双说,有了老师的指点,他的野路子书法开始变得专业。
经过40多年的苦心钻研,庹纯双终于在一次全市范围的书画大赛中夺得桂冠,并开办自己的书画艺术馆,成为大众认可的书法家。1990年,一个小女孩来学书法,庹纯双发现,不管女孩怎么在米字格字帖里规范写字,始终大小不一。回到书房后,庹纯双找来书法名家的摹本潜心研究,发现在米字格里加一个“口”字框,再在该框中写字,就能让书写变得美观。
庹纯双的这一发现被命名为“庹式回米格”,由此开创的“玩积木”练字方法—将米字格的外框用“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代替,更是改变了传统呆板的练字模式,并先后获得8项国家专利。
查百斤资料编写书法教材
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协会会员、重庆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如今的庹纯双拥有众多光环荣誉,但他总调侃自己是“从文盲变成的书法家”,也不忘钻研书法技术,推广书法教育。
今年1月,庹纯双历时5年研究,并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组编的上海市中小学生《写字教材》全套50册,已由上海市中小学教材审査委员会专家审查通过。庹纯双的妻子刘显梅说,丈夫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查阅的资料垒起来就有1米多高,重达100多斤。“以前觉得不理解他对书法的疯狂,现在是佩服和支持。”
“很多人觉得书法只是一门艺术,其实它渗透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代表着我们的国家形象。”庹纯双说,他希望用余生来推广汉字书法,建立一个“书法文化产业园区”,培养优秀的书法教师和技术资源,让汉字书法变得简单有趣,让更多国人和外国人爱上写汉字。
责任编辑: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