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艺网2月27日讯】第11届达喀尔双年展(Dak’Art 2014)将于2014年5月9日至6月8日在塞内加尔共和国首都达喀尔举行。展览分为主题展、特邀展、纪念展、非洲雕塑展和校园展。同时,组委会还特别开辟中国当代艺术展览活动,这是中非首次通过非洲国家双年展的形式,展开当代艺术的互动交流。
普世的艺术生产 (Producing the common)
2014年达喀尔双年展,以法国文学家爱德华·吉利桑特(Édouard
Glissant)定义的 “整体世界”为出发点,试图寻找整体性。“世界始终变化,但依然保持相同,我们拥有对它的想象”。策展人相信,宇宙中的任何地方都产生着对一个奇异世界的普遍渴求。
与其他领域相比,艺术更能创造人类、自然和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以最大的诚意考虑人类共同的愿望、恐惧、希望和日常的纷争。这是雅克·朗西埃(Jacques Rancière)提出的“感性分配”。本届双年展的主题“普世的艺术生产”,是试图用充满活力的方式将政治与美学联系起来,在艺术展览会这个特殊的空间里,艺术作品不期而遇,通过各种活动和运动而瞬时制造一个公共空间。
“普世的艺术生产”是进行集体分享的自觉行为,是艺术家感受、思考影响着每个人、影响“整体世界”的因素,寻找艺术家对艺术、艺术进程的批判性思考的新模式。
行为中的展览、展览中的行为
在本届双年展组委会的邀请下,策展人曼苏尔(Mansour
Ciss Kanakassy)、欧阳甦将在达喀尔设立中国展区,不仅展出当代艺术作品,还将开展与非洲国家艺术家的互动活动。展览不仅是单纯的展示,而且是将作品展出、艺术创作、批评探讨作为一种行为,在这种行为中,创造艺术家之间、艺术家与公众之间的对话。
策展人的相遇
为什么去非洲?为什么是中非艺术家的相遇?动机当然有对非洲当代艺术的陌生感、好奇感。中国与非洲的“相遇”源远流长,早在新大陆发现以前的郑和船队,中非就有了不解之缘。非洲广袤的土地、神奇的艺术造型、通灵的音乐、独特的世界观,无不吸引着世界的关注。
在与来自塞内加尔艺术家曼苏尔的交谈中,我们迅速发现彼此的看法如此接近,即作为艺术家和艺术策展人,也可以在两个大陆之间的经济生活之外,开展具体的艺术项目,借助直观的艺术手段,展示艺术家对多元文化、跨文化的思考和参与,它们可以是非常个体的经验,也可以是一种集体的态度。
曼苏尔作品
2014年中非当代艺术家的活动“相遇——北京-达喀尔-北京”,是以曼苏尔出生地的方言“Ndadjie. Pekin-Dakar-Pekin”为题的中非艺术项目,在离达喀尔70公里的(Villa Gottfried)进行。
非方策展人曼苏尔,非洲联盟十字勋章获得者,并荣获2008年达喀尔双年展大奖,集艺术家与社会活动家于一身,也是殖民文化的坚决反对者。他说,因为自己的艺术作品和言论,如果60、70年代出现在达喀尔街头,他会被杀害,现在,他却得到非洲各国各界的支持,并在非洲当代艺术领域享有很高的声望。2012年受北京双年展的邀请,曼苏尔首次来到中国,他的参展作品是他设计并印制的非洲统一货币。通过在中国的参展交流,他看到了中非艺术家开展互动活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他“周游”欧美几十年,但始终坚信自己的根在非洲。他认为,当代非洲要在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民族经济的前提下,不仅要保持与欧美的传统交往,更应该重视与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文化交流;第三世界国家有许多非常优秀的艺术家,但他们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仍然微小,艺术家们需要通过创作、互动,发出更加强烈的声音。
2014年达喀尔双年展暨中国展区的活动,不仅是一次展览和艺术活动,也是各国艺术交流的一个站点,是艺术家互动的起点。差异与共性的合奏,带来的也许并非美妙、但一定会是丰富的乐曲。
责任编辑: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