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美术被斥“不务正业”,美术成为“搭配”课
青少年美育教育有待加强
新时期,新机遇,我们党、政府、全国人民正满怀激情地走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以深厚而不断发展的文化为基础、为动力。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美育。不断推动青少年的美育工作事关实现中国梦的长远动力和活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也指出:美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促进智力的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国可持续发展而需要的高素质新型人才,不仅要有先进的思想、精湛的技能、健康的体魄,也应具有健全的性格、高尚的情操、良好的修养,这些教育与青少年美育密不可分。
多年来我们为学术创作深入农村、牧区写生采风、走基层支教,特别是到一些欠发达及老少边穷地区了解感受到,当大城市、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越来越重视美育工作的同时,在基层、农村,特别是在经济和教育欠发达地区,美育工作的春风还没能吹拂到那里孩子的心田。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各类消极、恶性事件的发生,同缺乏对青少年持续美育教育存在直接关系,青少年的美育工作有着很强的重要性、迫切性和挑战性。
目前农牧区、边远贫困地区青少年美育存在以下客观问题和现实困难:
一是对美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不少地方学校教育中还存在重德育、智育、体育而轻美育的现象,学校课表中虽有美术课,实际上都并未开设。很多学生在业余时间学美术也经常被家长和老师斥之为“不务正业”、“没有用”。在学校中美育被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教学导向边缘化,长此以往学生就失去了培养审美情感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机会。
二是美育师资力量极其薄弱。在农村中小学,美术老师队伍普遍存在严重缺员的情况,这直接导致美术成为“搭配”课,美术老师由稍稍懂点美术的老师或完全由其他老师兼任,甚至很多学校被迫停开美术课。我们了解到,很多学生连起码的美术知识和技能都没有学习过,美术教育特有的美育功能遗憾地丢失了。
三是美育基础条件薄弱。美育相关材料、用具极为短缺,不少贫困、边远地区由于经济条件或重视程度,很多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基本的美术教具、学具。学具的匮乏直接导致美育教育的枯燥单调,影响了美育效果。
为此建议:
国家和各级教育机构应进一步加强对美育工作的重视,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的美育工作。并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落实标准措施,因地制宜,从而实实在在地推动基层、贫困边远地区青少年美育工作。
推动、鼓励艺术家进一步将自己的创作和普及美育相结合,在艺术实践中主动承担青少年美育工作。艺术源于生活,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奔赴基层,深入老少边穷地区贴近生活,汲取创作素材营养,艺术工作者是文化建设发展和创新的主力军,亦是美育工作的受益者、实践者和推动者。艺术家将艺术创作和实践融入美育工作,不仅责无旁贷,而且得天独厚。近些年来,文联、美协和各类艺术机构、院校多次组织艺术工作者走基层,到基层支教,更多地参与并担负起美育工作,让更多艺术家有机会、有热情地积极发挥美育工作的能力和影响力。
提倡由文联、美协、美术院校、相关机构、艺术家及社会企业、媒体联合建立多元、立体式的机构等相关组织,聚合社会各界能量,共同推动基层贫困地区青少年美育工作。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适时成立“农村青少年美育基金”,以更完善、持续的机制和方式推动农村基层青少年美育工作。
责任编辑: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