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中央美院3位大师首次携手华南办展 读懂抽象艺术难不难
2017-01-15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吾欣
文章分享至:

参展的三位艺术家都是当今艺术界的重量级人物:谭平身兼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设计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多职,曾主持策划一系列当代艺术活动;苏新平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造型学院院长兼版画系主任;刘丽萍则为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副教授。

策展人介绍,三位艺术家的作品不局限于某种媒介和材质,也没有固定的特定风格与样式,包括油画、版画和水墨。这些作品都雅致而又富有力度。通过他们介乎“有形”与“无形”之间的作品,有助于将抽象艺术带进公众视野,让观众从中读出中国抽象艺术的特色。本次展览展期将持续至35日。平淡线条蕴含“形外之意”

本次展览展出的作品,与通常认识的理念性抽象艺术不同:尽管画作总体趋于抽象,但仍不失形式的美感。不少作品既有西画的意境和深度,也反映出中国画家独有的诗意和韵味。看似简单平淡的笔墨之间,折射出艺术家丰富的精神体验,以及他们对待艺术真诚的平常心。三位艺术家都是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的“60后”,都曾以版画见长,但他们的作品可谓各有千秋。有德国留学背景的谭平,深受极简主义的启发,并将西方现代抽象艺术自然地与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经验融为一体。他的作品流露出一种极具“科学”和理性的冷感之余,还有一种灵动的生命力。

在谭平看来,他的抽象艺术并不“抽象”,同样是真实世界视觉图像的反映。本次展出的5幅《无题》作品里充满了各色神秘而奇妙的圆圈符号,据说就来自显微镜下的细胞世界。人体细胞的成长分裂、微生物分子的聚合离散,都激发了他复杂的艺术联想。时而精密、时而松弛的笔触,仿佛在勾画生命存在的轨迹,让观众穿越于现实与情感世界的边界之间。

与谭平平稳、安静的抽象图形相比,苏新平的作品则呈现出一种焦灼不安的张力。他带来的5幅分别属于“灰色”和“八个东西”系列的作品,用灰黄的色调,描绘了一些似树非树、似山非山的形象,又恍如原子弹爆炸后蘑菇云的烟雾缭绕。观众似乎从中读到了废弃的工厂、污染的大地和满布阴霾的天空,而里面则蕴藏着作者内心的野性情感,以及喷涌而出的生命力。奋斗、孤独、焦虑、困惑、狂欢等矛盾的心理体验,似乎都可以从中找到轨迹。

走过工业化的景象,刘丽萍笔下的荷花,让观众重新回归到传统的艺术意境。刘丽萍沉浸在荷花的世界里长达十余年。这次展出的作品,包括了夏日的青荷、秋日的残荷、冬日的荷梗。而作为一名女性画家,她的笔触更显细腻温柔,亲近自然,富有生命的感悟。寥寥几笔,就传神地描绘出蜷缩中的残荷,宁静和谐的画面透现出坚强不屈的生命力。

以抽象艺术的手法画荷,原是刘丽萍一个无心插柳的想法。“在一次前往德国展览的时候,馆长惊奇地问我:‘你画的这些是荷花吗?我看到的都是三角形。’”这一点拨,让她发现原来许多日常的具象物件都蕴藏着抽象的精神。当她将荷梗的骨干勾勒出来时,竟意外地发现,看似了无生机的残荷也流露出别样的生命力。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邵亦扬表示,本次展览在广州登场,是要为岭南的观众带来一些“挑战”:“广东从前是以彩墨作品而出名的,这次展览带来的则是一些淡雅的作品。”她认为,当代人们受到的视觉冲击太多了,淡雅的作品能为人带来更新颖和更多层次的思考。

鉴赏抽象艺术须放下“形似”

谈到抽象艺术展,不少观众或许都有这样的第一反应:这些看似毫无章法的作品究竟有什么美感?怎样才能分出这些艺术作品的高下?我们又该如何才能读懂这些艰涩的抽象艺术?这一疑问在当代艺术土壤不深的广东观众中可能更有共鸣,也无形中为策展人带来考验。

“其实,抽象艺术比具象艺术更能反映人类的共同情感。”对此,邵亦扬解释道,认为抽象艺术晦涩、难懂,是一种常见的误区:“因为没有一种艺术能比音乐更抽象,也没有一种艺术比音乐更能走进人们的心灵。”

同理,抽象绘画也需要用心去体味其中的情感,而放下写实主义传统的形象和意义。在邵亦扬看来,抽象艺术的鉴赏空间更为自由,每个人都可以从画中读到不同的意义。实际上,要“读懂”抽象艺术比传统艺术更为容易,因为它并非高高在上,没有特定的主旨,反而不需要特别的解说。当然,如何评价抽象艺术的素质高低还是有一定之规,但邵亦扬也坦言,它的标准不容易说清。“抽象艺术更像是画家经历学习之后,寻求一种返璞归真。他们致力寻求艺术本初的那种‘无意识’的创作状态,但成熟之后再做一个单纯的人是很困难的,他们需要不断打破理性对自我情感的控制。”她以谭平的作品为例:观众从中可以看见画家重复涂抹修改的痕迹。

抽象艺术走向大众才有生命力

对于抽象艺术在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邵亦扬认为,中国虽然没有从具象走向抽象的艺术传统,但水墨画本身就具有抽象意味。中国社会也如同西方社会一样,正在变得越来越简单和平等。而这正是抽象艺术的生存土壤。刘丽萍也认为,随着现代建筑和家居设计的普及,人们对抽象艺术的接受度也将越来越高,它们可以形成一个彼此和谐搭配的空间整体。然而,被问及抽象艺术是否可能取代具象绘画的主流地位,刘丽萍则不予苟同。她也并未将自己定义为“抽象艺术家”。她认为,中国艺术在具象艺术领域还是具有优势的,在重大题材的表达上具有更强的感染力。抽象艺术未来也不应仅仅满足在艺术圈内“孤芳自赏”,必须走向大众才有生命力。“抽象与具象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在抽象艺术诞生之后,具象绘画也因而承载了更多的使命和挑战。艺术的本质就是打破界限,寻求自由。具象艺术家也需要抽象的精神,才能从平庸的匠气中突破出来。”邵亦扬总结道。

责任编辑:吾欣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中央美院 抽象艺术 苏新平 读懂 谭平 3位大师 首次携手 华南办展 刘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