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明:艺术期待更自由的空气
(白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系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
我有一个建议,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要提升,不仅仅是一两个国际展览或者某些喊口号的提倡就可以。我希望艺术的管理体制上可以更多地放权给专业艺术家,减少行业管理的约束,减少国家院体的设置。比如说,各个省的画院、美协、文联等,最好民间化,让艺术成为专业本身,艺术联盟变成一个自我约束的体制,不再是一个强权的管理体系。
第一,这样可以降低国家负担,减少艺术作品“看官衔不看艺术”的怪现象。而且,“官本位”思想得以限制,艺术家本身的能力就会释放出来,更能造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艺术繁荣局面;第二,减少所谓的“文化产业创业园”像楼市一样在全国的复制和拷贝,因为文化是靠独特性和排他性来形成意义的。比如说,北京有个798,本来就是有一点点拷贝美国的SOHO,但是,它取得了成功。于是很多地方不管条件、环境如何都开始效仿,好像现在连景德镇都有798这样的画廊区。但是798的成功有许多得天独厚的条件,这种条件不是其他地方能拥有的。有的地方政府过来考察,觉得好就回到当地去成立这样一个区域,这种盲目复制就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此外,我认为国家应该减弱对区域自发生成的艺术区的强制性干预,比如说宋庄、芳草地、环铁艺术区等这种已经自发形成的艺术村落,如果面对强制性拆迁,更应考虑原生态艺术区的发展不易,在政策导向和实际操作层面都给予帮助。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美术馆的“大而空”,现在大家都在做美术馆,民间美术馆、国家美术馆、还有企业的美术馆。可惜很多美术馆空有华丽的外表,但是里面没有藏品,这很可惜。实际上美术馆的藏品展对社会的教化作用非常巨大。我去年在法国举办了两次展览,是以水墨和陶瓷也就是中国的母语文化体系的材料来做展的,我觉得这种重新唤醒中国传统的优势艺术门类,在今天的社会影响和国际影响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期待我国更多的母语文化展览走向世界、影响世界。
黄开枢:行业协会和政府通力合作,将达到1+1>2
(黄开枢,福州市寿山石行业协会副会长、福建省诚信协会副会长、福建翰墨金石艺术馆总经理 )
在全球经济遇冷的今天,中国艺术品市场历经高速发展后也进入了调整期。但是,随着文化和艺术品的复兴,以及拍卖市场的引导,艺术品已经逐渐开始出现预热的迹象,尤其是寿山石行业整体来看,藏家们感性收藏的越来越少,理性越来越多。我们福州寿山石行业协会对未来的市场很有信心,今年和明年是一个回暖期,2年到3年之内还会再走新高。
但眼下这样的调整期恰恰是我们审视艺术品市场发展有何问题的好机会。我们需要看到,眼下中国艺术品投资市场并不完善,如艺术品真假的鉴别。尽管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鉴定机构数百家,而决大部分的机构都不愿意对鉴定艺术品失真承担责任。另外,艺术品市场配套政策也不完善。虽然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支持和鼓励文化艺术品行业发展的政策,但缺少与之相对应的实施细则;艺术品市场的监管体系更是缺乏,而国家调控商业活动的最重要手段——税收,也在艺术品市场里饱受诟病,可行性不高。
我认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应着手对艺术品市场进行调整,规范和完善艺术品行业链的各个环节是艺术品市场的当务之急,同时也希望艺术品市场的运营机构和有识之士积极参与构建和完善艺术品市场行业链的具体工作中来,这将对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起到良性循环的作品。比如一些行业协会的建立,会随时根据行业发展的要求,为企业和政府提供双向服务,维护企业利益,反映企业呼声,协助政府进行行业管理。
以寿山石行业协会和政府的互动来看,如果配合默契,将会产生1+1>2的效果:政府引导寿山石行业协会,让共同利益的寿山石产业主们合成经济联合体,行业协会对内协调相互之间的利益分配和冲突,通过寿山石行业自律来促进共同发展。政府还引导行业协会,经常组织专业的团队在外寻找有利于寿山石文化产业的项目,然后再交由协会里的企业来消化。此外,政府会同寿山石行业协会每年组织在北京举办有影响的寿山石文化宣传、名家新秀精品展览活动,借着传播和弘扬寿山文化和精湛的技艺的同时,也传播璀璨息闽都文化和石雕艺术之都,让全世界人民都知道美丽的福州有如此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
季涛:文化行业的法制建设也到了迫切需要调整的时候了!
(季涛,理学硕士,留英学者,注册拍卖师。目前任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法律咨询与理论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拍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拍卖术语标准化起草小组组长,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天问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我国的《拍卖法》是1997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文物保护法》则是1982年颁布实施,2002年修订过一次。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文化行业的法制建设也到了迫切需要调整的时候了!
首先,《文物保护法》需要修改得更加市场化。比如我国《文物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第四款规定:“除经批准的文物商店、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外,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从事文物的商业经营活动。”实际上,现在民间的古玩市场、私下交易遍地都是,这一条款已经名存实亡。只要不倒买倒卖国家明令禁止的出土文物和珍贵文物,应该允许和鼓励民间开展文物古玩的流通和交易。法律修改后可以对大型古玩市场进行许可证管理,由他们协助文物管理部门对交易进行监督,而放开对于民间机构和个人的文物交易限制。
还有饱受争议的《拍卖法》第61条“……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后面应该增补这样一段文字:“但是拍卖企业、委托人明确知道或应当知道拍卖标的有瑕疵时,免责声明无效。”
修改后的《拍卖法》可以增加“拍卖人应在拍卖标的的介绍文件中,对每一件拍卖标的说明已知的瑕疵,并声明拍卖人是否能够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者品质,如果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则拍卖标的介绍中就不应出现可能误导别人为真的描述。”
事实上,要做到文物保真并不可行,所以免责条款是必要的,但是法律应该对此进行细化。比如说,拍卖行的图录中对某件拍品描述说“拍品传承有序、来源清晰”,这不就是说拍品是真的吗?可是同时,拍卖行又在竞投须知里声称整本图录不保真,这当然不行。所以必须要细化。
姜国芳:文化产业不能急功近利
(姜国芳,当代油画家,中央戏剧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近些年来时好时坏,处于不稳定状态。艺术品市场与艺术品拍卖市场是两回事。但眼下,社会似乎比较注重艺术品拍卖的成交额,以此来判断艺术品市场的风向,于是我们每年都有一些漂亮的数据:拍卖成交额数据,同比增长数据,占全球艺术品市场的份额等等。其实这些数额泡沬成份很大,如果以此来作为我们国家制定政策的依据,将会产生很大的负面作用。
文化产业是新型产业,其发展规划、生产模式、运营结构、政策法规等都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决不可一道命令而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要服从当代中国改革总目标,是建立中国体系的精神成果,而不仅仅是经济目标。
作为一个艺术家,其重要责任和使命是努力创造出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艺术品,为推动中国艺术创作新的春天作出一份努力,更不能只看拍卖数据,关注交易成果,忽视艺术作品的内涵创作和发展。
乱世黄金,盛世收藏。得益于今天经济的快速发展,艺术行业也一片欣欣向荣之景,我希望今后有更多的人喜欢艺术品行业,使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影响国际,掌握更多的话语权。
刘双舟:税收是影响中国艺术品市场国际竞争力的首要因素
(刘双舟,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副院长,兼任法学院工会主席、理论法学教研室主任,中央财经大学法律硕士教育中心副主任,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主任。)
在影响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诸多因素中,税收是影响中国艺术品市场国际竞争力的首要因素。无论是进出口关税,还是增值说、营业税,我国是世界上对艺术品产业征税最高的国家。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从最惠国协议国进口一幅完税价100万元的油画,其进口环节的税收为进口关税和进口代征增值税的总和,即100×6%+100×(1+6%)×17%=24.02万元,约占购买成本的24%。进口环节税约占艺术品购买成本的24%,是在三个假定条件下的结论:第一,艺术品系原作而非复制品(复制品关税为14%,总税额约为33%);第二,从最惠国协议国进口而不是非最惠国协议国(非最惠国进口可达75%);第三,按6%计算关税,而非按法定的12%征收(按12%计算可达31%)。可见影响之大。
除了关税税率高外,艺术品进出海关的手续也是非常繁琐的。艺术品进入中国一般分为永久进出口或暂时进出口,不管任何材质,都需向政府部门申请进出口批文。而申请批文的单位,则视品项而有所不同。一般永久进出口的当代艺术品或年代不超过100年的艺术品等,向各文化局与外联局申请批文;而只要是有关港、台、澳的展品都需向外联局、文化局及文化部申请展览;另外,古董或是年代超过100年的艺术品则需要文物局的批文。由于申请批文必须经过多个部门,审查长达30至40个工作日。
蔺道军:让艺术“活”起来
(蔺道军,书画批评家、收藏家、策展人,北京东方智略签约专家,艺术品投资专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EMBA、MBA 校外导师,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艺术品研究与投资委员会理事长。)
近些年,因为去各地讲课的频率日渐增多,我也得以到全国各地去看看不同的风土人情,体验不同的人文气韵。可惜,有一个现象让我很痛心:很多文化在地方上都“死”去了。一些人文故居、历史遗迹只是放在那里的“尸体”。挂着个“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孤零零地站在繁华闹市,却门可罗雀。甚至有些地方已经成为了废墟,没有人去维护,更没有人去瞻仰古迹、缅怀历史。
我认为很多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的人文故居之所以破烂不堪,面临倒塌,肯定与文保单位保护不力有关,可是更重要的是,中华民族泱泱大国,五千年的文明留给我们的历史古迹太多,如果单纯依靠某一部门的保护显然是不够的,有些可居住、可利用的故居完全可以和当代群众的文化做好对接,形成好的地标作品。
对房屋最好的维修就是让人居住。比如陕西一些有特色的历史故居就允许村落的居民居住在古居里,古建筑里有了人,人就成了民族文化的载体,古文明也重新焕发了活力。而且人们通过旅游、展览等经营手段反哺故居,进行管理甚至免费开放。于是,古建筑和居民互相补充、良性循环,当地的人文环境、历史传承都能获得双赢。
与人文故居遭到冷落相对的是一些名胜“复制品”的繁荣。关于这方面的新闻我们依旧屡见不鲜了:江宁织造府原址复建,吴良镛设计,投资7亿;西安380亿打造“新阿房宫”;河南开封“举债千亿造新城”……火热的局面不外乎是希望通过对名胜古迹的拷贝,带来旅游业的发展和政绩的辉煌一笔。可惜,毫不客气地说,这种功利性的单纯复制行为是毫无意义,甚至是可耻的。
名胜古迹经过时代的沉淀,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历史、文化等方面曾取得的骄人成绩,有利于抚今追昔,被后人瞻仰,研究。但是,利用现代科技的“复建”只能是东施效颦,贻笑大方。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即使在外貌上相似甚至相同,但文物所具有的古老气韵、丰富的内涵文化却是仿制品怎样也达不到的高度。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眼下全国各地比赛似的建博物馆、美术馆。可是场馆经常是“大而空”,这种现象媒体已经有了一些统计数据,可是挡不住这股热潮势如破竹啊。其原因我们暂且不追究,需要提醒的是,文化场馆重要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面积大、耗资多都不是亮点,游客多、影响大才是重点。譬如电影的拍摄,名导演、名演员的豪华阵容都不能说明问题,票房的多少才是真正的参考值。可现在,我们似乎有点“舍本逐末”,对遗存的古迹不积极保护,却攀比着仿建古城、建造博物馆、美术馆。城市建设中应有的人文关怀遭到挤压,叫嚷着精神文明发展,却端上来一盘粗制滥造的仿制品。这种畸形态势必须得到遏制。
叶少波:国家应该在版权和税收的问题上做到一紧一松
(叶少波,中国民协常务理事,中国民协寿山石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福建省民间艺术家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福建海峡文化产权交易所总经理。)
国家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完善知识产权、版权的法律法规。文化产业最核心的发展动力是创造力,但现实的情况是,盗用知识产权、侵犯版权的成本太低,导致相当比例的文化企业都热衷于“山寨”、热衷于拿来主义,倘若我们的法律法规不能保护原创,不能保护版权,我们的文化产业怎么可能有生命力?第二个问题,则要看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尤其要发挥税收杠杆的调节作用。但是遗憾的是,我们当前的税收政策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并没有什么优势可言,甚至在国际上比较,我们对文化企业尤其是对于艺术类企业的税收都是较高的。如果在知识产权、版权还有税收的问题上能做到一紧一松,我相信我们的文化产业会得到质的提升。
袁乙平:艺术教育不是技法培育,更是一种精神陶冶
(袁乙平,北京圣杰天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青年书画网总编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重视孩子的艺术教育,各种辅导班层出不穷。特别是去年“两会”引发强烈关注的“书法进课堂”提案得到教育部的大力支持后,书法教育被认为是门槛低、技法简单的培训项目而遭到大量培训机构的追捧,什么“24小时就能练一手好字”、“让四五岁孩子变成神笔马良”、“成名要趁早,当代某某名家名师坐堂”等宣传屡见报端。可是艺术不等于技法,艺术教育也不是技法培训,怎能依靠简单的重复劳动来取得成效?艺术应该是一种格调、一种精神追求和兴趣陶冶。
我很欣喜在键盘如此发达的今天,书法这门国粹艺术尚能枯木逢春。但我也很心痛回归校园的书法课也大都以体验和娱乐为主,准确的说不是书法课,应该是写字课。
在此,我想书法进课堂之前一定要理清书法艺术、书法教育、写大字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简而言之,书法艺术的事归文化部管,书法教育的事归教育部管,写大字属于学习工具应该由国民自省自发,这三者唯一的共同点是都以汉字书写为载体,但在实际操作中是截然不同的事物。书法艺术源于小众创作,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只能是熏陶或启蒙教育。因为社会大众的认识偏差,总是错把写好汉字与书法艺术创作相混淆。其实书法教育工作,我只想说:“能引导更多的孩子长期对书法保持兴趣,愿意一直写下去就是书法教育的成功。再多的噱头或宣传只能是画蛇添足,因为美育教育从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我希望将来会有更多的人从事艺术教育推广工作,更多的孩子喜欢走进美术馆、展览馆等场所进行艺术熏陶,有更多的艺术教育机构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性别、特点等,将艺术作品更好地解读、呈现给他们。眼下,我国针对儿童的展览或者艺术教育机构真是乏善可陈,其实真正的艺术魅力,并不在于展览中有多少作品卖出,而在于影响到了多少人。而孩子是民族的希望,影响到了他们则影响到了未来。
大文化时代已经来临,我期待国粹艺术能发扬光大,期待国民美育能迅速普及,期待书法能真正的走进中小学课堂,也期待更多的社会舆论能关注文化。(文:李晶)
责任编辑: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