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样一股 “新工笔”的热潮,它是否能闯出一片新天地,又或者在热潮过后又不可避免地慢慢消退?考察其内在的核心文化底蕴、未来价值,才是艺术家和投资者都应关注的。
近几年,“新工笔”一词从众多新生概念之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艺术市场中的一个热点。逐渐拥有成熟体系、大批艺术家的“新工笔”甚至出现了精品一画难求的局面。从中国嘉德2012年首次推出“水墨新世界”专场到2013年保利香港秋拍中,“新工笔”代表人物朱伟、徐累等艺术家的作品高价成交更是让不少艺术市场观察者断言“新工笔”行情将持续看涨。那么,对于这样一股
“新工笔”的热潮,我们该如何看待呢?它是能闯出一片新天地,还是会在热潮过后又不可避免地慢慢消退?
何谓“新工笔”
中国的工笔画历史悠久,尤其是唐宋时期的工笔画达到鼎盛,《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等许多留世画作成了标榜史册的作品。“工笔画最早是一种画法,与粗笔画相互区分,后逐渐引申为门类并与写意画相对。”
著名美术史论家、书画鉴定家徐建融介绍说,原本并不流行的工笔画主要有着形象刻画严密、细线条等特点,在上色方面也有一定讲究。而随着改革开放之后西方文艺思潮的大量涌入,这时期艺术家的创作与过去的工笔仕女、花鸟已不同,从语言、题材、观念上开始发生变化。
目前我们所说的“新工笔”概念首次提出是在2006年,艺术评论家杭春晓发表文章《灰色的影调》,在“新锐工笔”的概念基础上提炼出“新工笔画”。“新锐工笔”是杭春晓2005年举办的“新锐工笔五人展”,参展画家为徐累、崔进、张见、高茜、雷苗。此后随着学术梳理的深入,“新工笔”概念便逐渐成型。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顾平所曾解释说,“新工笔”是当代中国画的新现象,其特点主要有二:它倾向于工笔的表现手法,“新”中包含着变化,虽由传统演绎而来,但都是地道的新绘画;它是当代工笔绘画的代名词,传统的技法加上当代的观念,与传统的工笔画拉开了距离。
徐建融则指出,新工笔对于工笔画有着艺术工艺上的延续,包括细线条、均匀的颜色、精道的画法等等。其构成、色彩、形象的表现上都有诸多新意,视觉上好看是其一大特点,并且有着超越老一代工笔画的匠气。“再加上近几年唐宋传统受到艺术界的认可,‘新工笔’的热潮也就随着而来了。”徐建融分析说,“新工笔”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对老一代工笔画的一些缺陷进行了有效弥补。但它却脱离了传统中国画的“古意”,多了现代绘画的观念性和实验性。
市场行情“热力十足”
事实上,艺术品市场真正开始关注当代工笔画,还是近几年的事,但其价格的涨势有目共睹。其中,何家英作为当代著名中青年工笔人物画家,一直是艺术与市场双赢的代表,其作品总体成交率在85%以上。从拍卖市场来看,2005年中国嘉德春季拍卖首次推出的中国当代书画拍卖专场成交率达100%,总额达1963.9万元。随后不少拍卖公司都陆续推出了当代水墨专场或专题,而在这当中,工笔画所占比重连年增长。
“新工笔”的不断成熟孕育了一批庞大的创作队伍,他们创作出众多的精品佳作,在市场上的表现也是亮点不断,最近几年来,年轻工笔画家的作品不断出现在拍卖场,价格节节上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012年5月嘉德“水墨新世界”专场中,徐累的作品《夜中昼》以149.5万元的高价荣登榜首;郝量的《折射》以52.9万元成交。2012年北京保利秋拍首次推出名为“中国当代水墨的中坚力量”的夜场拍卖,其中包括年轻工笔画家曾建勇、杭春晖、陈林等人的作品;在随后的北京匡时秋拍中,也首次推出“当代书画专场”,其中包括张见、高茜、雷苗、彭薇、郝量、徐华翎等年轻新锐工笔画家的作品,且全部成交。
2013年保利香港秋拍中,朱伟的《水墨研究课徒系列》估价160万港元,最终以747万港元刷新了个人拍卖纪录。“新工笔”代表人物之一徐累的《龙马会》也以281.75万港元被一位古画收藏家竞得,而他的作品《向达芬奇致敬·天花》在2013年保利春拍中以402.5万元的成交价刷新了其个人拍卖作品成交纪录。
此后出现在拍卖场的“新工笔”作品不断增多,呈现历年上涨的态势,“新工笔”画家作品的上拍数量、成交率、成交额都持续上升,最近两年,一些“新工笔”画家的作品更是出现一纸难求的局面。
火热走势能否持久?
有业内人士指出,虽然现在已上涨了不少价格,但是从“新工笔”整个市场的发展来看,依然是价值低洼地。对此,徐建融表示还需“留待市场检验”。
“‘新工笔’热潮来了之后,写意画家们也有些坐不住了,大谈要弘扬写意精神。”徐建融笑着说:“其实艺术还是应提倡多元化,大家各有各的好。”诚然,近年来的艺术领域无论是市场还是学术方面,都或多或少有着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问题,总是徘徊于好或不好的二元论。一会儿这个是热点、一会儿那个是潮流,让投资者和收藏者都颇有些目不暇接。徐建融认为,未来的行情走势究竟如何,其关键仍在于“新工笔”是否有足够的文化底蕴。新旧交替是艺术市场的常态,“新工笔”的好坏绝不在于其画得究竟是粗还是细,核心问题是内在的文化底蕴能否支撑其越走越远。这一点,就需要艺术家和藏家共同去挖掘和努力了。“也许几年之后,‘新工笔’的价值才会慢慢被后人所认定。”徐建融说。
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的角度都会带来不同的认识,对于当下火热的“新工笔”而言,用多元化的眼光多角度去“侧看”,而非纠结于好或不好、与写意画相比孰优孰劣之类的问题,应该会是比较客观的一种认知方式。对于投资者而言,选择收藏“新工笔”还会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一级市场少有机构在跟进这个板块,这就需要个人具备基本的认知判断;另外,“新工笔”的包容性很广,书画门第观念也不是那么明显,在艺术家的选择判断上比传统书画多了不少难度,所以应尽量选择已有成熟风格、成熟市场的艺术家作品;最后,对于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也要谨慎购买,随着市场的热度上升,一些拙劣的模仿作品混杂其中在所难免,这就需要爱好者认真学习基本的价值判断,比如对工笔技法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包括对艺术家的深入了解等。
责任编辑:吾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