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时间:2017-10-27 - 2017-11-05
开幕时间:2017-10-27 09:33:00
展览城市:四川省成都市
展览场地:成都画院美术馆
主办单位:成都画院美术馆
参展人员:陈海萍
晚来风约半池明,重叠侵沙绿罽成。
不用临池更相笑,最无根蒂是浮名。
——陆龟蒙《和袭美木兰后池三咏·浮萍》
在陈海萍先生百年诞辰之际,我们举办《拂萍半池明——陈海萍百年诞辰纪念展》,在多方的努力下,本次展览汇集了先生早、中、晚不同时期的精品,包括版画、山水画与花鸟画,全面地反映了先生的艺术创作生涯,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位艺术家淡泊却不平凡的一生。陈海萍先生的作品无论是恢弘巨篇,还是精妙素雅的小品,都给人以自然细腻、诗情兼备、优雅盎然的审美体验,从绘画主张、技法、风格以及形制等方面都延续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文化特征和美学精神,在作品背后渗透出先生对艺术的坚定和理想。他经历了20世纪不断发展变化的中国,笔墨追随时代,既有传统文人画的艺术气息,又积极开拓探索新的创作形式,具有鲜明的时代风貌,此展便从以下三个时期来解读先生的艺术生涯。
第一部分浮萍·寻梦(1917—1957):陈海萍先生出生在四川大竹城南河边。儿时成长的故乡是一幅自然恬静的山水花鸟世界,也成了他剪不断的情思,在他后来的作品中描绘故乡景致的颇多。少年海萍在老师刘先慎的启蒙下进入了艺术殿堂,从此与绘画结下一生情缘,先后就读东方美专和四川艺专,并与王朝闻、张漾兮等友仁创办了《抗战漫画》,以笔为枪支持抗战,后又与陈芳国等人共同发起成立成都丙戍金石书画研究社,并参加和举办多次有影响力的画展。岁月动荡,时代的特殊语境深刻影响了他这时期的作品,既有版画,也有山水花鸟写生,尤其在解放后更倾心表现祖国大好山水,充满了细腻温润的艺术情感,逐渐形成了个人的艺术特色。先生在艺术之路上寻求探索,寻寻觅觅间不曾有过放弃之念,只为寻求世外的一腔艺术梦,更可贵的是先生坚持教授艺学,画家与师者的双重身份也伴其一身。
第二部分尘隐·问心(1957—1982):先生原本平顺的艺术之路在1957年止步于社会变革大背景下,划成右派后的海萍被下放到偏远的县城做了一名教师,但期间先生得到爱才仁者的庇护,正感恩于此他常用主题性艺术创作回报社会。生命的变奏反哺给先生的绘画更多情景语言,这一时期的潜伏,给予了先生大量的时间去参悟艺术真谛,对生命的热爱给予他许多灵感,作品精怡而不流于艳俗,在小写意的语境中专研笔墨线条,在青墨浓淡中讲究色彩传情,蕴藏在背后的是超脱世外的一种艺术态度。将自己的生活和心境挥毫画面,虽然身离艺术中心,但追求艺术的精神却一直坚守。先生更像一名在艺术之路上蓦然潜行的隐士,在平静安适的故园里堆砌艺术之涯,可谓接近于自在的存在。
第三部分晚约·池明(1982—2009):退休后的陈海萍先生已是银发老者,但他却带着处世淡然而不菲薄的态度和大半辈子的艺术才思回到了成都,“草色人心相与闲,是非名利有无间”,正是在这样的状态下他依然绘画如故,笔法技巧更加精进,画面典雅清丽,在宏观氛围下不乏细节的雕琢,不同的是这时期的绘画主题更加紧扣时下热点,如和平鸽、棕树、玉兰等先生热爱的题材,充满对人性的敬畏与关怀,体现的更是一位老艺术家的大爱之情。先生的身影逐渐在四川艺术界清晰起来,发现先生这颗“被遗漏的明珠”是一件意外却又意料之中的事,而对先生来讲只是对自已的艺术创作再发现的过程,让艺术之路迸发出更多耀眼的可能性。
先生在自己筑起的艺术花园里兴致阑珊地美学散步,颇有君子风仪,正是艺如人生,人生如艺。同时也希冀借此展览再次认识陈海萍这位有温度、有风骨、有格局的艺术家,共同探究他的艺术与时代的关系,重新释读他的艺术生命。
整理编辑:吾想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