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宫壁画是中国古代壁画的奇珍。它位于山西省芮城的永乐宫(又名大纯阳万寿宫),其艺术价值最高的首推精美的大型壁画,它不仅是我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杰作,在世界绘画史上也是罕见的巨制。月雅小编特别甄选出220处美轮美奂的看点,进行高清放大,带您激赏这部恢宏巨制之美。
四、从永乐宫壁画人物的服饰看元代服饰的特色
元代服装对金的运用超过以往任何时代。其实,在织物中加金早在秦代以前就出现了。但在汉族服饰上加金大约出现在东汉时期,且主要用于宫廷服装上。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织金之风才在全国普及。宋代服饰的织金技术有18种之多。辽代、金代的织金技术也有很大的发展。元代在织物上的用金技巧胜于前代,这是永乐宫三清殿壁画中,只要是身份高贵的人,服饰就多用描金的原因所在。壁画中,众神祗的服饰采用了堆金沥粉的手法,豪华大气、繁缛富丽。这种堆金沥粉的装饰手法来源于生活,并非是凭空想象出来的。
壁画中人物服饰冠戴华丽辉煌,衣纹多用吴道子“莼菜条”线条,用笔劲健而流畅,既含蓄又有力度,衣带飞舞飘逸,有如满墙风动,充分发挥了线条的高度表现力。用色方面,采用重彩勾填,色彩厚重而丰富,绚烂而协调,道具在背景上都富有装饰性,在冠戴、衣襟、薰炉等处沥粉贴金,绚烂夺目。
元代贵族妇女都戴顾姑冠(“顾姑”亦作“姑姑”、“故故”等),穿的衣服都是衣身宽大、袖身肥阔,其长曳地。她们走路时,衣服要有两个女奴扶拽。其衣服多用织锦丝绒或毛织品制作,常见的有红、黄、绿、胭脂红、鸡冠紫、泥金等色。汉人称这种宽大的袍子为“大衣”或“团衫”。
元代平民百姓多用头巾裹头,没有固定的样式。三清殿壁画中有两位侍女都用头巾裹头,符合元代的民间风俗。其实,这一风俗影响至今,现在芮城、永济一带乡下老太太都有出门包头巾的习惯。
五、元代崇尚白色
汉文化主要崇尚红色与黄色。而永乐宫壁画大量使用白色,尤其是吕洞宾等人的衣服几乎全用白色敷染,帝王及众神仙的帽子上也都有白色飘带,纯阳殿和重阳殿的建筑也大量使用白色,这和元代“尚白”的习俗密切相关。在蒙古族人的习俗里,白色象征着高贵、纯洁、善良。
1260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时,在大帐前树起九旒白旗,将其作为战旗和权力的象征。元朝统治者赏赐功臣的最高规格是骑白马、着白衣。成吉思汗去世后,其子孙建八白室供之。另外,元代称“元旦”为“白节”,称“正月”为“白月”。元代如此崇尚白色,可能是因为北方各民族长期生活在白雪皑皑的自然环境中,故追求以白色为美的旨趣。
整理编辑:吾蕾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