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荫甫正在讲解画的内容
师从徐悲鸿 丹青绘人生
一张长方形古木桌子,整齐地摆放着大大小小的画笔、颜料和宣纸,旁边的书柜里放满了各种画作,戴着眼镜,头发已经花白的宜宾画家吴荫甫老先生,虽然已经95岁高龄,却一直在坚持创作。此外,吴荫甫老先生还担任着四川华西徐悲鸿、张大千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兼顾问,台湾中华大汉书艺协会顾问、宜宾中山诗书画院顾问。
父亲阻挠 难挡一颗爱绘画的心
吴荫甫自小就喜欢画画,幼儿园有一位包老师教绘画课,这也是他第一次接触到铅笔,以后兴趣越发浓厚,以至于放学都不想走。吴荫甫的父亲吴特昌是一名小学教师,对于吴荫甫的画画梦想有所顾虑,觉得画画没有好的前途,还不如写字教书,但是当时家中还是祖父在主事,而祖父觉得画画能够广交朋友、能够开拓视野,所以支持吴荫甫的梦想,父亲最后终于同意了。家人的支持是他坚实的后盾,给了他前行的动力。
时间一晃,吴荫甫进入了初中,校长黄雨岩正好是自己的姑爷,姑爷是华西大学毕业的,也去过南京金陵大学深造,对当时著名画家都有所了解,看见吴荫甫有天分,于是鼓励他作画,谈到姑爷黄雨岩,吴荫甫现在都表示很感谢他在绘画上给自己的指点。
锋芒小露 首次参加比赛即告捷
1934年,吴荫甫13岁的时候,当地政府组织了一次禁烟绘画活动,他画了一幅漫画《吸鸦片如吸毒蛇》参赛,这也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参加比赛,“画了一杆烟枪,一条毒蛇钻进了枪口里面,寓意吸食鸦片就如同毒蛇一样,会让人丢了性命,警示大家不要吸食鸦片。”结果幸运的获了奖,吴荫甫说,这幅画让他得到了人生中第一笔奖金——20块大洋。首战告捷,出师顺利,正是这次获奖的肯定和鼓励,让他更加坚定要画好每一幅画的决心,他用奖金中的8块大洋购买了自己心仪已久的画册,其中就包括徐悲鸿、张书旗等大师的画册。
20世纪30年代的高中还没有艺考生这种概念,绘画也是每个高中生的必修课,所以吴荫甫特别珍惜上绘画课的机会,高中三年先后有三名当时在宜宾小有名气的老师教绘画,这也让吴荫甫接触到了西画和国画。老师经常会带他们去南岸、郊外写生,他与三位美术老师的关系也是最好的,老师还让他负责保管美术教室的钥匙。高中毕业后,学校还特意在宜宾东街文庙大礼堂组织了一次画展,展出作品均为学生作品,“展出的所有作品中,我的是最多的,这更坚定了我的信心。”
外出求学 师承绘画名家徐悲鸿
1938年吴荫甫高中毕业时,正值国立中央大学面向全国招考第一批学生,他毅然决定报考艺术系。国立中央大学是当时中国的最高学府,也是国立大学中系科设置最齐全、规模最大的大学,由于战争影响,1937年国立中央大学搬迁至重庆。艺术系有300多人报考,最后只录取15人,而吴荫甫正是其中一员。
在大学期间,吴荫甫主修的是绘画,选修的是语文,徐悲鸿先生担任系主任,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学素描,到三年级的时候就学人体画和油画。当时的校长罗家伦非常重视教育,鼓励学生们要努力学、认真学,学生们都很刻苦。1939年到1940年期间的重庆大轰炸特别频繁,经常都在防空洞里上课,有一次防空警报持续了7天7夜也没解除,困在防空洞内,大家都不能出去,除了上课,苦中作乐的吴荫甫和同学们也会玩一玩桥牌。由于战争的影响,吴荫甫一开始都是在偏于郊外的柏溪校区学习,后来才搬回了主校区沙坪坝。吴荫甫就是在这样条件艰辛的环境下,一边经受着战争,一边努力地跟着恩师徐悲鸿先生等名家学画。
名师高徒 悟出绘画独特见解
吴荫甫告诉记者,徐悲鸿先生教学生很独特,他有一个理念“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他强调学生要有自己的风格和想法,不能一味模仿老师,绘画的精髓就是以形取神,画要凸显精神,书画作品要紧跟时代节奏,突出时代感,不能光追求画面的美感。
得益于恩师的教诲,吴荫甫在绘画上有了独特的见解,一方面绘画来源于写生、然后再构思、最后出画作;另一方面,绘画要有诗意,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意境来表达思想。“登上泰山,我就画出南天门;到了峨眉山,我就画出金顶;路过长江,我就画出三峡。”1941年,因为学校要新修教室,吴荫甫和其他同学便提前从中央大学毕业了,吴荫甫选择回到了宜宾,受一个同学邀请,两人在公园一起开了画展,这次画展上,吴荫甫总共展出了80幅作品,因为画工好加上价位低,全部都卖光了,“这是对我莫大的鼓励,我的画作受人欢迎,我很高兴。”如画人生
擅绘山水花鸟 多幅作品被人收藏
吴荫甫擅长山水画和花鸟画。国画《清凉世界》入选光明日报社主办的《光明的中国》,并且在北京政协礼堂进行了展览,“光明日报社那边还特意打了电话给我,问我为什么要取名叫《清凉世界》,其实它就是象征前途光明、社会和谐。”作品《春常在》在第五届国际书画展上获得了金奖。作品《雁归来》参加中国文联举办的庆祝建国五十周年暨澳门回归祖国全国书画大展,在北京展出并被收藏。作品《盛世鸡鸣》、《长松落落寿鸟双双》分别于1992年、2002年由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收藏。作品《碧池清影》参加孙中山142周年诞辰两岸书画名家邀请展并被台湾中华大汉书艺协会收藏。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吴荫甫走上了教师岗位,成为了一名语文老师,先后在宜宾县二中、宜宾市六中、宜宾市一中任教,那个时候他担任着教研组组长,管理25个老师,每天都有批改不完的作业。但是吴荫甫还是没有放弃自己最喜爱的绘画事业,只要一有空闲的时间,他都会用来绘画。1982年吴荫甫退休了,终于有足够时间拿起画笔作画了,1991年1996年期间,他应邀在翠屏区老年大学担任绘画课老师,直到现在他还是继续做着顾问。“有20多个老年学生爱好绘画,虽然现在我没有继续任课了,但是我们每个月都有一次聚会,大家一起聊一聊绘画。”半生患难珍师生情惜同窗谊
吴荫甫出生在时局动荡的年代,虽一生坎坷,但也收获颇多。在残酷的战争年代,珍贵的师生之情,难忘的同窗之谊,这都是老先生一生珍视的财富。
吴荫甫和恩师徐悲鸿、师母廖静文的感情特别深厚,虽然只是短短几年的大学学习,却也是一辈子不能忘怀的。吴荫甫的别名“荫父”也是徐先生改的。“徐先生常常教导我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之所欲,亦施于人’”1984年,师母廖静文还特意录徐先生的赠语赠送给了吴荫甫。2008年国庆,吴荫甫出版《吴荫父花鸟山水画集》,师母廖静文还亲自为封面题了字。直到今天,吴荫甫和师母都还保持着联系。
在中央大学念书的时候,全班15个同学,来自天南地北,因为共同的梦想和信仰,相聚在重庆,一起学绘画,一起走过艰辛的岁月,感情颇深。毕业以后,虽然见面机会少了,但大家的心并没有变远,与后代仍有书信往来。1982年母校改名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所有校友都应邀前去南京参加聚会。离开母校以后,吴荫甫没有直接回四川,而是辗转去了南京、重庆等地,拜访没有到的老同学。奈何今朝物是人非,故人已不在,吴荫甫拿出一本泛黄的校友联系录,翻到41届毕业生那一页,一个一个名字挨着看,久久不愿合上。(文:王正元、田威)
责任编辑: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