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武英殿书画馆。几十件自晋唐至宋元、明清的珍罕书画正在展出,其中不乏马远、米芾、“明四家”、“四王”、石涛等人的扛鼎之作。赵孟頫《浴马图卷》,夏日疏林,奚官浴马,历经百年依然清丽雅致。沈周《溪山晚照图》轴,晚照秀色入画,崇山高瀑、疏林陂陀间枯淡而富含内力。这些流传千百年的画作,早已历遍断裂与残损,今天依然保有完整爽利品相,倚重的是历代古书画装裱修复专家的精湛技艺。“5·18国际博物馆日”,宋纪蓉举办了“故宫博物院里的‘文物医院’”专题讲座。“人们知道故宫藏有1807558件(套)文物,却不知在故宫里,还保存了许多中国古代的传统手工技艺,我把它们称作我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宋纪蓉说,“在国内的许多博物馆,文物修复人才都是紧缺的。而故宫的文保科技部,有八十几位专业的文物修复工作者。”得天独厚的传统的文物修复技艺,加上现代的科学技术,让故宫博物院有能力构建一所有现代科学理念的文物修复“全科医院”。
故宫修复技艺三大传承
古字画·古书画·青铜器
故宫内保存的传统文物修复技艺,包括古书画装裱修复、青铜器的修复与复制、古书画的临摹复制、木器类文物的修复复制、纺织品类文物修复、漆器类文物修复、百宝镶嵌类文物修复、古钟表文物修复、文物囊匣的制作与修复以及古陶瓷的修复技术等。
其中,古字画的装裱修复技艺、古书画的临摹复制技艺、青铜器的修复和复制技艺这三项技艺已先后被列入了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书画的装裱修复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唐宋时期,宫廷装裱已形成十分严格的样式。《高宗翰墨》记载:“纸书绢素,备成卷帙,皆用皂鸾鹊术锦褫,白玉珊瑚为轴,秘在内府,用大观、政和、宣和印章。”
明清时期,民间形成了以京城为中心的“京裱”和以苏州为中心的“苏裱”两个派别。在宫廷的造办处,则有集两大流派为一体的“裱作”。
“1949年建国以后,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先生把流散在全国各地的装裱修复高手,从上海、苏州、北京请进了故宫,专门建立古书画装裱修复工作室,先后对故宫收藏的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韩滉《五牛图》、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等珍稀古画进行了修复。”这就是后来的故宫古书画装裱修复团队。
“我们不仅修复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同时对国内一些有修复难度的藏品,也给予帮助。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徐建华老师傅被请到新疆去,用自己的巧手,把古鞋的底部一层层揭开,发现了很多古文字。揭开之后,再用古纸将古鞋复原。揭出来的文字,有利于研究唐代史。”宋纪蓉说。
春秋时期,青铜器铸造达至鼎盛,青铜器的修复与复制技艺,亦自此而始。明清时期,青铜修复领域出现了“北京派”、“潍坊派”、“西安派”。故宫博物院现在的青铜器修复技艺,源自于“京派”里的“古铜张派”。
古铜张原是一位宫里的太监,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皇帝溥仪迁至后三宫,造办处解散,能工巧匠流落民间。出宫后为了生存,古铜张在琉璃厂建立作坊。赵振茂师傅是古铜张作坊里的学徒。建国以后,他也被王冶秋局长请到故宫,传承青铜器的修复技术,追溯回去已有五代。“故宫的班簋、莲鹤方壶都是经过修复的青铜器。马踏飞燕是甘肃省武威市出土的,当时修不了,送到故宫来,请赵振茂师傅修好了之后,再送回去。”
钟表是故宫博物院的独特收藏,关于钟表的来历,宋纪蓉解释说:“西方工业革命以后,传教士到中国来,他们会研究皇帝喜欢什么,就把当时最新、最好的钟表送到宫里,形成了一类独特的收藏。这类收藏品的修复技艺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机械表需要频繁地上发条、上机油、检修,宫里自然有相关技师。皇帝又爱自己设计、制造钟表,在造办处专设“做钟处”。“现在钟表馆能看到一些大型的、紫檀底座、用最好材质制造的钟表,就是造办处的杰作。”
由于钟表都是实用器,需要持续不断地加以维护,直到1924年,冯玉祥的部下将溥仪赶出宫时,钟表匠人依然留在紫禁城内。“钟表的修复技艺是唯一在故宫里一直绵延下来、没有断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迄今为止也有了四五代传人。”
古书画的临摹复制技术,亦是故宫独有。书画属于有机质类文物,这类文物像人体一样,最终都要降解。为了让几千年后的人们看到文物的原貌,历朝历代都有宫廷画师对古画进行临摹复制。
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是故宫博物院的珍藏。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故宫博物院的古书画临摹专家冯忠莲女士,花了十年时间,临摹了一幅《清明上河图》的摹本。
“这个摹本已经在库房里存了下来,并冠以故宫文物的‘新字号’。或许再过一千年,现在这幅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打不开了,打开就会掉渣,那幅新字号的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就可以展示给大家了。”“临摹是非常严谨、完整的技术。临摹出来的作品,和原件放在一起,肉眼没办法辨别,但是我们有记录。”
现代科技手段介入修复青铜器、丝织品效果卓越
20世纪50年代,故宫博物院组建了文物修复工厂。80年代,文物修复工厂扩建为文保科技部,作为故宫博物院里专门从事文物保护、修复和研究的部门,下设书画复制组、书画装裱组、木器组、金石钟表组、综合工艺组和实验室。
如果传统的文物修复技艺是“中医”,现代的科学技术则是“西医”,要建立拥有现代科学理念的文物修复医院,必须中西医结合,标本兼治。
“比如我们现在运用的低温冷冻消毒等设备。所有文物从地库里拿出来展览,回去时都要通过设备进行灭菌。书画经常出现霉菌感染,霉菌种类也很多,有红霉、白霉、黑曲霉……若不经过灭菌,展览完收回去的文物就可能给地库的文物带来危险,危害其他文物。”宋纪蓉介绍。
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尤其显露在青铜器的拼接技术上。出土的青铜器,往往碎裂为许多形状不一的残片,将它还原为整器的过程,简直就是一场智力的历险。
通过计算机里的辅助文物复原系统,采用扫描仪和三维照相技术等现代设备采集数据,把文物碎片的边缘数据输入计算机,便可以无数次地在计算机进行拼接,直到找出应力最小、准确度最高的方案,来完成青铜器的复原。
“河南考古出土的一件青铜器,完全是碎的,当地没法修复,送到故宫博物院里来。我们按照传统与现代科技结合的办法,首先利用X光照相技术,发现青铜器的底部有铭文。经过几千年的锈蚀,这些铭文用肉眼无法看到。有铭文就要特别谨慎,绝对不能伤害任何铭文。利用计算机提供的数据,建立修复方案,进行比对修复。修复出来的整器极其精美。”
丝织品修复过程里,也需要现代仪器检测分析。肉眼看到的霉菌,经过五十倍、一百倍的放大,能够呈现出菌丝生长的状态。针对不同的菌丝,确定不同的保护手段。经过保护后,所有的菌丝都被清洗得纤毫不留。
“以前各个国家的医学都是传统医学、经验医学,跟我们中医学一样,医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治病救人。1840年,德国的科学家首先把实验室里的科学仪器引进了医学领域,奠定了现代医学的基础。例如,通过X光,我们能看到肉眼看不到的部位,能精准地知道病灶所在,精准地进行手术。”
宋纪蓉说:“在协和医院老楼走廊的墙上挂着一些老照片,照片里有实验室,有研究用的反应瓶、试管、滴定管,有上课的教室、临床的治疗……学医学的人同时也要学化学、学生物学。通过这些老照片,可见协和医院在建立之初就有科学的理念指导。”
“文物保护领域,科技的进入是比较晚的。我们也必须借鉴医学的成功经验。”
建立文物界的“协和医院”
文物修复的“中西医结合”
为了建立一所全面、完备、科研与临床并重的“文物医院”,建立病历档案,累积研究数据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从前,文物进入故宫文保科技部修复,只附带修复单,记载文物号、伤况、文物名称、送修人、需要修复部位几项简单的信息。
2006年,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开始建立更加详尽的文物修复档案。任何送修的文物,首先要进行拍照。档案里,要直观地呈现文物修复前、修复中和修复后的情况。在修复的过程里,还要拍摄对比图,比如清洗过的部位和没有清洗过的部位之间的比照。
为了方便记录,文物病害还需建立统一标识。书画类文物可能会有残破、缺失、残损、褶皱、断裂、霉变、污染、变色、空鼓、粘连……故宫的书画修复专家自己制定了标准,比如向上的箭头表示霉斑,勾线的区域表示缺失等。
“过了五十年,几百年之后,人们再见到某件文物时,也许还需要修复,因为时间一长,它又会出现病害。人们会找到以前的档案,看它从前出现了哪些病害,怎么修复的,这些数据有助于后代专家了解文物的‘病史’。”宋纪蓉解释说。
修复之后,肉眼完全看不出来病害的痕迹。但是把档案找出来,就能重温修复的全过程,哪些地方全色了,接笔了,做了哪些霉菌的处理,有哪些地方是贴条修补过的,会记录得很详细。
建档之后,便是用现代的科学仪器,探测文物病害,并做出相应的修复方案。方案是建立在诊断、会诊上的结果。这也像病人到医院,医生先让他进行相应的检查一样。
“如果是书画,通过仪器,我们能知道它每一层纸张的纤维结构和不同性能。在修复的时候,采取相应的纸张,防止因为应力而产生卷翘的情况”。
或者利用显微镜观察鎏金佛像上的有害锈。鎏金佛像的底子是青铜的,表面鎏一层金。有害锈从青铜里往外长。很多有害锈肉眼看不到,在显微镜下放大几百倍后能明显地看出来。
“如果当肉眼能看到鎏金佛像表面出现有害锈的时候,佛像的内部就会出现大面积的糟朽,很难再复原。当我们用显微镜观察到有害锈时,就用氧化银从里面去解决这些问题,防止有害锈大规模蔓延。”
方案做好之后,才能确定将文物送往某个工作室,进行相应的保护修复。建档、会诊、治疗,这就是文物医院里不可或缺“三部曲”。
除了医治,现代医院的一个重要职能是预防。“对人体来说,定期检查身体,就是医学的预防科学。故宫博物院已成立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这就是文物的预防科学。”
造成文物腐蚀、糟朽、破损的原因,有环境因素,也有人为因素。空气里的硫化物、酸性物质,是文物的天敌。可避免和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也会对文物带来灭顶之灾。“故宫最怕的是火灾。在故宫,每一幢古建筑上都有避雷针。每到雷雨季节,大家就很紧张。”宋纪蓉说。
此外也有人为风险。从2002年到2013年,故宫全年的参观人数直线飙升。2012年人数最高达1534万人。故宫的承受力已经到了极限。参观者数量过多,对故宫文物造成意想不到的破坏。
2011年12月,故宫博物院成立了“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从十个方面来对故宫的不可移动、可移动文物进行全方位监测。
2013年4月,“平安故宫”工程由国务院批准立项。2014年4月16日,在故宫博物院召开的“‘平安故宫’工程实施一周年汇报会”上,院长单霁翔表示:“一年以来,‘平安故宫’工程保护修复各类文物共225件(套),人工临摹复制书画2件,技术复制书画35件。”
此后,还将逐步解决故宫的火灾隐患、盗窃隐患、震灾隐患、藏品自然损坏隐患、文物库房隐患、基础设施隐患、观众安全隐患等七大问题。
故宫博物院将现代文物修复理念落到实处。“经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等部门的批准,我们会恢复故宫古建筑的脉络,在西河沿建一个一万三千多平米的文物保护中心。这个文物保护中心去年年底已经动工,估计竣工时间是20 16年。”
“在这里,我们会将文物修复的中西医结合在一起,建成一所文物修复的医院。文物将从地下通道进入文物医院,我们对文物要按科学的理念进行保护,建立档案、拍照、记录病害、会诊、最后确定方案,送入相关工作室进行保护修复。两排工作室中间是一个通道,将来会邀请更多的观众走进文物医院,实际去看文物的修复保护过程。”宋纪蓉说。
相关
故宫文保科技部负责人:改善展陈条件是预防文物腐蚀的关键
中国博物馆馆藏文物腐蚀率超50%,故宫博物院拥有180余万件文物藏品,而其中上百万件需要修复和采取预防性保护措施。
文物的修复理念在国际上有多种,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也逐渐发生改变。如今“修旧如旧”的观念已经较少提及。针对不同文物的不同修复需求,涉及最小干预原则、可逆性原则、美学、功能复原的要求,没有一种万能的修复原则。例如,钟表的修复,如果要恢复计时功能,则可能需要替换一些损坏的零件,但如果仅做外观原貌的复原,则只需进行表面的适度清洁和保养。目前故宫的文物保存环境,特别是一些地上库房和展陈都在古建筑内,很难进行环境的控制,因此故宫目前正在进行文物储存、展陈条件的改善,这是控制文物腐蚀程度的一种重要解决办法。
故宫八问
故宫究竟有多少馆藏故宫共有在册文物1807558件(套)。珍贵藏品168万件,占全国博物馆系统401万件珍贵文物的42%,重要类别均流传有绪。
故宫的藏品按照当下展览的速度,多久能够展完?
现在故宫每年有1万多件藏品能与观众见面。1807558件(套)藏品全部展完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
目前故宫开放的面积有多大?目前故宫开放面积为总面积的52%。2015年下半年,故宫开放面积将由目前的52%扩大至65%,未来几年将进一步扩大至76%。
到故宫,可以在哪里看展览?
根据故宫博物院的空间格局和建筑形制,主要设置以原状陈列、常设展览、临时主题展为主的展览格局:
第一类是原状陈列,主要有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以及西六宫等处的原状陈列,使其真实反映前朝、后寝的原状,再现了明清时期的一些历史场景和特定环境;第二类是常设展览,比如瓷器、书画、碑帖、玉器、铜器等,分门别类地进行陈列展览,以展示这一类藏品的整体面貌,如珍宝馆(宁寿宫区)、钟表馆(奉先殿)、书画馆(武英殿)、陶瓷馆(文华殿)、青铜器馆(承乾宫及永和宫)、金银器馆(景阳宫)、玉器馆(钟粹宫)等;第三类是专题展览,随着故宫古建大修工程的开展,先后开辟了午门、神武门等展厅,主要用于举办各类专题展览,如“明永乐宣德文物展”、“故宫文物南迁史料展”、“兰亭特展”等,午门展厅引进过世界各大博物馆的珍贵藏品,比如举办了“卢浮宫拿破仑一世展”(2008年)、“印度宫廷的辉煌——— 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珍藏展”(2013年)等。
如何在网络上了解故宫?登录故宫博物院网站(http://w w w .dpm .org.cn),可以查询故宫资讯、历史典故、藏品细节等各种资料。
比如,在“资料搜寻”主页,选择时代“清康熙”,藏品名“珐琅器”,就能搜索出故宫博物院藏8件清代康熙年间的珐琅器,其中大部分是造办处珐琅作的清宫旧藏。点击文物名称,会有该器皿的详细描述。或者选择建筑形式“宫”,区域“内廷东路”,搜索结果会显示“承乾宫”、“景阳宫”等。点击宫殿名,会有详细建筑介绍。
对于重要的宫殿及展览,故宫博物院在网站上进行360度全景虚拟再现,即“紫禁城全景虚拟漫游”。故宫博物院官方微博已开通多年,故宫博物院微信公众服务号“微故宫”也于今年元旦正式上线,提供展览、讲座等信息,以及参观指南、导览地图、展览品读等。
如何成为故宫博物院的志愿者?
在故宫博物院招收志愿者时报名,招收信息将于故宫博物院网站发布。报名者可以先预习有关故宫的历史和知识,因为志愿者是需要接受面试的。
故宫博物院提供鉴宝服务吗?故宫博物院不能为市民的家藏器物作评估鉴定。为保持学术研究的严谨态度,故宫博物院规定,在职、离退休人员参加社会文物鉴定等公务性活动时,都应获得故宫博物院的书面授权。凡没有书面授权的,均属个人行为,其后果由本人承担。
故宫有哪些文创产物?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研发出具有故宫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近6000种,包括玉器、木器、青铜器、珐琅、雕漆、首饰、丝织、文具、茶具、图书等。
2013年,故宫博物院推出首个iPad应用《胤禛美人图》。雍亲王胤禛的美人屏风被裱为12幅皇家生活场景的妙曼挂轴,不但可以360度互动观赏宫廷文物,还可以一窥清朝盛世华丽的宫廷生活。今年,故宫将再度推出APP《紫禁城祥瑞》。通过故宫建筑、文物中可爱的瑞兽形象,讲述古老的历史和神话故事。
(据故宫博物院单霁翔院长答新闻社问及相关资料整理)
B 14-15版采写:南都记者 黄茜 发自北京
责任编辑: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