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艺网6月30日讯】在被普遍认为“融资观念落后”的广州,日前诞生了全国首家上市的书画交易企业。6月25日,受益于国务院积极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政策,广州市海珠区比玉堂艺术品有限公司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正式鸣锣挂牌,并由此华丽转身为国内资本市场中同类企业的先行者。羊城晚报记者见证了这一非常时刻,并与金融投资专业人士、艺术产业行家探讨了广州艺术品交易市场及其发展走向。
书画交易云雾缭绕
上市后卖假画难再不了了之
前日上午11时许,比玉堂总经理、海珠区美协副主席林江山与其团队在上海股交中心响锣一刻,宣告比玉堂成功登上该中心中小企业股权报价系统(Q板),成为资本市场里的一员。
作为资本运营专家,邦盟汇骏商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伯柱告诉记者,自2006年起,国务院积极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并致力推动中小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的三板市场,各地方政府由此也建立股权交易中心,但由于准入条件的限制及资本集中地域等原因,融资效果始终未如理想。直至2013年8月,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进行创新改革,上海股交中心终形成“一市两板”的新格局,即在一个市场构建股权转让系统(E板)和中小企业股权报价系统(Q板)两个板块,为各类企业提供对接资本市场的机会及相适的资本市场服务。
“这次比玉堂挂牌的Q板,就是针对那些暂时不具备进入主板市场而错失与资本市场对接机会的中小微企业的,简单而言,比玉堂进入Q板资本市场后,将跟与艺术产业相关的专业资金对接,专业资金注入比玉堂后将成为其股东,而此后比玉堂的一切营销行为都必须向该专业资金所有者公开,并向其负责”。
伯柱认为,虽然,公众目前还不能直接购买“比玉堂的股票”,但比玉堂上市并非与公众利益无关。“国内艺术品交易总纠结在真真假假的问题上,消费者如果在其他艺术品机构购买了假画,大不了退货让机构赔钱,但如果在上市后的比玉堂买到假画,比玉堂是要负上法律责任的。换言之,任何一张经比玉堂销售出去的书画,都受到法律约束,购买其书画的消费者受到法律保护”。
它是行业“先行者”
触动书画企业
进入资本市场
据悉,自2013年8月7日,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Q板市场正式启动后,首批挂牌企业为101家,截至11月19日,在该板块挂牌的企业总数达到249家,其中三家企业顺利转板至E板,三个月内共计获得融资近2亿元。至2014年6月,在该板块挂牌的企业已逾千家。
“其实,广州也有股权交易中心,各个地方政府也有,但真正面向全国性的、证监会参与经营的就只有北京新三板和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两个,而融资率最高的还是在上海。”一名金融行业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放眼世界,任一国家也只能有一个金融中心,不可能各个省市都成为金融中心,即使有也是形式上的,国企给点面子地方政府,挂个名字,可以。但对于中小微企业而言,必须要找真正能融资的地方,所以比玉堂选择在上海挂牌并不难理解。”
上海大学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院长吴信训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比玉堂成为国内首个上市的书画经营企业,意义重大。这是民营资本通过金融系统,支持中国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的典型例子。“国内很多艺术行业的原创公司都是微型企业,甚至是工作室形态,实力小,成长速度因而受到局限,民营企业上市的方式开拓了资本进入渠道,让原创艺术作品有更多突破的可能,让人才培养得以继续,也让企业规模能较快扩展,其能量得到更大的释放。”他说,“同时,也给想进入艺术专业领域的社会资本提供一扇门窗。比玉堂是一个‘先行者’,其上市,会触动国内其他文化机构。因此,预计未来将有更多同类企业进入资本市场。”
不过,吴信训提醒,当艺术品交易机构的资本越来越多时,董事会要有更明晰和长远的发展步骤。“目前,很多文化产业的问题还不完全是缺钱,而是缺选题缺创意。所以,拿了钱做什么怎么办,作为公司老总一定要想明白。按照比玉堂的情况,我建议应利用聚集而来的资金实力,聚拢一帮高层次的创意人才和策划人才,共同把事业做好,这才能使其上市公司尽快进入现代企业管理的道路”。(文/何裕华)
责任编辑: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