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冯远:现实主义艺术创作的实践者
2017-01-14 来源:吾艺网 作者:吾好
文章分享至:

 

【吾艺网510日讯】冯远,1952年生于上海,1980年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历任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文化部教育科技司司长,艺术司司长,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等职,现任中央文史研究馆常务副馆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冯远作品多以反映历史题材和现实生活为主,尤擅大型史诗性作品和古典诗词画意,曾获国家优秀教师和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冯远的“笔墨尘缘”展继去年在工作多年的北京举办首展、家乡上海的第二站后,今年又来到浙江美术馆,相当于“离开母校多年后,对众位师长的一次汇报,也是一个阶段性的总结”。近日又应好友相邀,将在江苏美术馆举办第四站。虽然经常在各种大型综合展览上见到冯远的作品,但“笔墨尘缘”是冯远从艺多年来首次举办的个人回顾展。冯远解释道:“我给自己立了一个规矩,从事文化行政领导工作期间,不做个展、不出版专著。今年我60岁了,应该可以把多年积累下来的作品,做一个汇报了。”

调任中央文史馆任副馆长的冯远,相对而言有了更多的时间从事艺术创作。而聊起下一步的创作动向时,冯远谦逊地说:“目标总是有的,计划也有,但还没做,总不宜先说到前头。等有了新作品,还是用作品说吧。”

前段时间,冯远在中国外文局做了《写意的艺术——中国历代书法绘画浅谈》的讲座,其实平时也经常借各种机会做中国艺术的普及推广。当问是不是与曾经做过21年教师的经历有关时,冯远说:“我之所以乐此不疲地利用各种机会,来介绍中国艺术,是因为我觉得中华文化很多的财富精华、内涵和价值,宣传得还不够,真正了解它的人还不够多,所以我愿意做这种普及传播工作。”

艺术家,应该永不止歇地尝试

美术文化周刊:您的作品风格面貌多样,题材也是多元化,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变化,做了很多尝试,您是怎么看待这种阶段性的探索?

冯远:我觉得从事艺术研究,不断地充实、完善自身,研究新的绘画语言,是一个艺术家的责任。艺术家,应该具有永不止歇地在他作品中对新的问题、语言形式、风格技巧进行尝试的精神。

我这些系列作品,是出于两个考虑。一种是艺术创作需要有精妙的构思,有些我觉得用写实的语言来表达更适合这个题材本身,有的可以用兼工带写的、抒情的、写意的,或者是传统文人画的技巧,来表达作品的内涵。还有一种考虑,就是尝试抽象的、实验水墨的方式,来表达不同的意念。我想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探索创造不一样的风格语言,所以这些年我没有被某一种固定的风格语言所局限。中国绘画的风格,不能仅仅是一种风格流派,应该以更为多样的手段,来丰富中国画的形式。

美术文化周刊:在您创作的这么多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作品中,哪些是您感觉更接近艺术追求的目标?您对自己的艺术发展是如何定位的?

冯远:作为一个以人为主要创作命题的人物画家,我在现实主义艺术创作的挖掘和表现方面,是有些体会的。我在作品中进行一些尝试,试图解决一些问题,比如我的《世纪智者》和新创作的《今生来世》。我在《今生来世》中给自己出了四个课题任务,第一是中国传统水墨写意画,能否承载宏大叙事那种多人物、大场面的题材;第二是如何把色彩引入到大型多人物创作场面中去,改变以往过于侧重以水墨为主的表现手法,丰富中国画的语言;第三是注重多人物绘画中人物的形象特征、表情特征,克服传统绘画里人物概念化、程式化的缺陷;第四是写意画的语言,如何体现在写实的人物造型与笔墨的关系上。如果说这件作品还有价值,就是在这四个方面我有些收获,不同程度地取得了一些成果。

耐得住寂寞,才能做得好学问

美术文化周刊:您既从事着绘画实践的创作,又在理论上有着很多的建树。您认为现在的中国人物画,从中国画这几千年的历史角度来看,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和阶段?

冯远:从个人来说,我既是一个艺术实践者,同时也是关注理论建设的人。我觉得在当下的中国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中,人物画取得的成绩是最高的,取得的成果也是最大的。

这得益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有一大批有志于此的艺术家对于中国传统绘画能够深入地研究;第二在适度地吸收了西洋绘画中科学的写生、造型方法及训练,这对于驾驭人物的造型和表达人物的形体语言,以及把握题材的生活气息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我认为中国当代人物画,是强胜于古代人物画的。

当然对于今天的人物画来说,关键是如何把中国古典人物画的精华部分保留住,同时有效地吸收现代绘画的某些理念,创新艺术的视觉样式、风格技巧。我认为当代中国人物画具有宽广的发展前景。

美术文化周刊:当代中国画,特别是中国人物画发展的出路在哪里,我们应该往哪个方向去努力?

冯远:当代中国人物画,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作为人物画专业来说,要研究人、表现人,精妙地表现艺术的人,这是当代艺术家要下功夫的大课题。第二,由于人的多样性、丰富性,使得今天的中国人物画家始终面临着如何进一步创新丰富人物画的风格形式问题。一个是丰富的人,一个是多样的艺术形式;一个是研究丰富的人,一个是不断探索、创新艺术形式,这是人物画家绕不过去的两个大课题。

研究人,艺术家要不断学习,不断加深学养,跟上时代进步,读懂社会这部大书。研究艺术形式、艺术规律、艺术本体,就是要读懂艺术这部大书。所以要能够耐得住寂寞,静下心来抵制住各种诱惑,不断地承前进取,才有可能做得进去学问,不断地创作出好的人物画作品。

数量做减法,质量做加法

美术文化周刊:您从1996年任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以来,历任各种行政领导职务。但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您还保持着旺盛的创造力,请问您怎么处理日常工作和创作之间的关系?

冯远:确实很少有画家能有我这么丰富的人生经历,我很幸运。当然了,也比较辛苦,等于从事着两个职业。但是也给了我一个平台,让我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古今艺术与文化的精华,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看到文艺生态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有机会接触到各种名家大师、硕学鸿儒。这使得我能够有一个比较宽阔的艺术创作视野,能够站在一个相应的高度、宽度、深度,以关注现实生活、社会进步的人文精神,关爱弱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而不局限在技术层面,或者是艺术家感兴趣的一个局部。我的付出与得到相比,应该说是得到的更多。

美术文化周刊:您可以说是见证着艺术这几十年的发展,对整个中国美术的现状非常了解,您认为当下中国美术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冯远:这些年来,美术发展的状态是比较好的,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应该说中国美术家们赶上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这是一个不可否定的事实。现在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数量不断在增长,但是经典的、让人过目不忘的精品,真正能够留下来立得住、传承久远的好作品还不够多。这个现象也是大家应该清醒意识到的。

改变这个现状,我觉得在艺术家圈里要大力提倡认真读书做学问,深入研究一些艺术本体的东西,少一点浮躁之心、功利之心,少一点数量,关注一下质量。在数量上做减法,在质量上多下工夫,要又好又多地发展。所以要能够真正地沉得下去、深入进去,研究艺术规律、风格样式、语言技巧,多为这个时代能够留下一些有思想深度、体现时代精神,艺术风格语言精妙的好作品。

责任编辑:吾好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传统绘画 写意 画家 美术文化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