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林明弘:艺术是个借口 让我更自由的生活
2017-07-11 来源: 凤凰艺术 作者:何宇达 于晓川
文章分享至:

图注1:艺术家林明弘接受“凤凰艺术”采访


在艺术圈中,艺术家林明弘的“颜值”公认是非常高的,在“随寓而安:红星美凯龙艺术大展”的布展现场,儒雅、帅气、随和的林明弘,的确让因正在布展而稍显混乱的现场,显出一丝不同的亮点。


1999年林明弘在台北伊通公园的个展作品《It Park》


“凤凰艺术”于2014年11月30日特意走访了此次展览的现场,在安静与繁忙紧张并存的布展氛围中,见到了艺术家林明弘,此时的他带着黑框眼镜,穿着蓝色衬衫,随和的像位邻家男孩儿。


红星美凯龙艺术大展”于2014年12月2日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台湾的艺术家林明弘也是十二位参展艺术家之一。他这次的参展作品为系列装置作品《昌迪加尔之后》,该作品直接援引“昌迪加尔”的历史背景,反思中国市的现代性。昌迪加尔是印度首个现代规划城市,由建筑师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设计。而这个城市中所具有的“空间和速度的紧密关系”同样见于现在高速发展的中国。


     

Chanel Mobile Art,林明弘将花纹与Chanel的菱形结合在了一起


林明弘在美国成长,1993年回到北京,东京出生,不过在日本1岁时就走了,对这个“花布”,其实那个时候是在思考和传统的关系。在西方成长,然后回到台湾来,当时面对的是自己的家乡,也是自己的传统,所以这是跟家乡与传统的对话,这个作品也是一种观点,也是表达了现代主义与传统的一种摩擦:回到一种传统,回到一种比较有地方性的、有地方特色的、有地方色调的东西。


生活地点的转换,对林明弘来讲,到底家在哪里,家就是你在哪里,哪里就是家。这是来源于自己私人的背景,从他的观点来讲,可以说还是一种讲“差别”的观点。可以从文化来解释吧,英语里面文化是叫Culture,不过这个字的根源是跟Agriculture(农业,编者按)有关,Agriculture是农业,所以它是跟土地有关、跟地方有关的。


现代主义的所谓International(国际化,编者按),在这种现象之下,它会跟这些所谓地方性的东西有摩擦,跟传统有摩擦,因为全球化是把所有的差别都拿掉了。全球化是说你不管在哪里都是一样的,都有一个标准,所以它是把所谓传统、历史什么毁掉,当然在这种环境现象里,你会出现这种跟地方、跟过去的历史传统的摩擦。


艺术创作能够支撑自己的生活,因为这个一直都是艺术的论点,前卫艺术就是要把艺术带进生活,或者生活带进艺术这种重叠,其实我思考的东西是从环境中来的,是从日常生活里面出现的东西。有时候是这些日常生活的习惯是最有意思的,最难改变的,所以林明弘觉得艺术它是可以碰到这些东西的,很多东西在你的生活里,自己是不会去注意的,艺术就是注意这个你不注意的,因为你已经把它变成自然了。


林明弘去年在北京有一个个展,当时画了13条线,在画里面把墙打一个洞,画廊主要的空间改成一个停车场,这个也是城市跟环境的一个故事吧。他是在洛杉矶长大的,洛杉矶有车的文化,其实这也是美国的文化。美国是因为产业造车厂这种东西,影响到很多美国的城市,洛杉矶我比较熟悉,从50年代青少年在洛杉矶的路上飙车,到70年代、80年代,车子变成了一种文化。洛杉矶这个城市,它的比例是根据一台车子在跑120公里的速度,它的都市是这样规划出来的,它不是用人在走路的速度来规划的,所以整个都市里都是高速公路,不管你去买菜还是去找一个朋友,还是去买一包烟,都要开车,甚至还有一个很有名的流行歌,它叫《没有人在洛杉矶走路》。


林明弘老师这几年在中国,一直在对环境做一种反思,一直在从艺术史里的几个点,再重新去回想。苏联前卫艺术,艺术家从那个时候一直在寻找,他们怎么参与建设,怎么参与在这个社会里面,去创造所谓他们那时候社会主义——是乌托邦还是什么——就是最完美的一个社会主义。所以回到现代主义,目前追究的环境其实也一样,一直在建设,一直在膨胀,所以最重要的,是艺术家要去寻找,怎么能参与在这种建设里,他该怎么去归类他在环境中的位置。在这个社会里,当代的中国艺术家,好像比较被注重,比较有空间去(发挥自己的作用,编者按)。每一个文化里,艺术家的位置都不一样,在有的文化中还是可以成为参与的角色的,这是他一直是在想的问题。

整理编辑:吾欣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林明弘 吾艺网 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