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一片竹林,拉开国美90年校庆帷幕
2018-04-08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作者:宫嫦 摄影:申博、龚美玲
文章分享至:

开幕式现场


在中国美术学院的民艺博物馆内,一片竹林充盈展馆入口的空间,如同电影《卧虎藏龙》的场景一般。在竹林内,来自中国、日本、印度等国家的30余名竹工艺师、设计师、建筑师和艺术家的传统的竹工艺品、竹设计、竹子装置等百余件作品在由瓦片组成的展台上蜿蜒向上,尽显东方竹韵。


中国美术学院书记钱晓芳宣布展览开幕


4月7日,“东方竹—亚洲竹艺术生活”展览开幕,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吴光荣,日本武藏野大学教授伊藤真一,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先后致辞,中国美术学院书记钱晓芳宣布展览开幕。此次展览中中国美术学院校友,艺术家王传峰向民艺博物馆捐赠了9件日本花器,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宋建明教授向其女王樱子颁发捐赠证书。开幕式由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杭间主持。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致辞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吴光荣致辞


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田宇原,浙江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徐晓,浙江省民协秘书长郑蓉,浙江省竹艺研究专家、上海博物馆研究员施远,和来自亚洲各国和地区的参展工艺家和设计师:日本工艺大师中臣一,日本武藏野大学教授伊藤真一,日本设计师榎本文夫,日本高野竹工株式会社代表林智子,印度竹设计师圣迪·圣格鲁,美籍华人设计师石大宇,台湾新锐竹设计师范承宗,艺术家、策展人葛千涛、张雷,及中国美术学院党政班子全体成员见证了这一时刻。


日本武藏野大学教授伊藤真一致辞


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宋建明教授(右)向王樱子颁发捐赠证书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杭间主持开幕式


为什么会选择“竹”作为主题?所谓“食者竹笋,居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苏东坡对人们如何用“竹”有着精彩的描述。与其他植物相比,竹有着仅次于木的广泛实用性。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在开幕式中说道:“在东方美学的浸润之下,竹从个人居所的爱好到圣人的哲思健行;从散文化的日常性到诗的意韵超越,整体地开辟了一个精神上的普遍世界。这就使得“竹”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仅是一种普遍的“用”,更是一种带着精神亲和力、带着自身肉身之感和人格向的生命温床。怎样善待自己的土地,这是自古以来所有民族的潜在的生存命题。竹子,正是东方民族解决这一命题的生动写照,是东方精神得以超越万物的核心意象。”




参展艺术家和嘉宾在青竹上题写寄语 


因此,此次展览聚集于亚洲竹生活艺术,包括“竹艺生活”、“设计之竹”和“竹与营造”三个板块,从学院的角度把竹文化放在“东方学”的层面上,放在当代亚洲竹文化艺术的版图中,进行展示和研究未来竹生活艺术发展的可能性。展览不仅将展示传统竹工艺、竹设计、竹营造,还展出部分有关竹的古代和当代的研究文献,竹艺教学、材料分解分析、竹加工工艺工具、竹造纸的影像记录等相关的内容。



展陈方式是该展的一大亮点。“东方竹——亚洲竹生活艺术展”通过空间设计的叙事性,突破了一般博物馆展陈的常规,激发视觉、听觉、嗅觉等多方位感官,致力于以造景、陈设对藏品进行补充,系统化的展陈给观众营造“东方竹”传统意趣。



展览第一板块“竹艺生活”展示亚洲竹工艺。从湖北江陵出土的春秋时期的“竹笥”,到最早出土的竹简,到传播到日本被正仓院收藏至今的唐代尺八乐器,竹在生活日用、文化传播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本板块藏品既有传统的竹编制器,也有各个国家手工艺人基于传统进行的创造性演绎。




第二板块“设计之竹”展示亚洲竹设计。近些年,竹设计兴起,“竹”的演绎往往成为设计师的恰到好处的表达方式,敏感的设计师从竹的各种维度去理解它:从材质、工艺解构进行重组,或从竹中提炼形式美感,或从日常功用剖析材料价值,开展新的设计,竹日益构成新的独立的话语体系。本版块邀请的中国内地及台湾地区、日本、印度等国家的竹设计师,他们多年执着于以竹进行的设计探索和实验,形成了竹设计的一股风潮。




第三板块“竹与营造”展示亚洲竹营造。建筑设计师所做的各类“竹之屋”,试图通过一种诗意建造,拓展建筑学类型,以及建筑界面的模糊性,竹造如何面对和解决结构与装饰间的分裂,建造的社会性、材料和工艺的在地性等从不同维度激发了现代建筑设计师们的新探索。其中民艺博物馆的设计者,建筑师隈研吾先生也以他“长城脚下的公社——竹屋”的建筑模型参加展览,该建筑是当代建筑设计师里较早采用竹材用于设计的典型作品,在竹营造领域具有代表性意义。


整理编辑:吾欣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国美90年校 中国美术学院 民艺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