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嘉宾合影
4月10日,“青春心印——2018第5届关山月美术馆青年工笔画展”在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开幕。此展是关山月美术馆多年重点打造的品牌展览项目,自2014年首届画展举行以来,得到了全国美术界的关注和良好反馈,从首届“青春心印”工笔画展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工笔画家积极参与,越来越多的佳作为这一系列展览提供了活力,也使工笔画艺术生态更为丰富多元。
展厅现场
进入21世纪后,工笔画的创作主体慢慢由上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出生的艺术家转变为70、80年代出生的艺术家。在这些“70、80后”艺术家的创作中,个人观念的表达非常强烈,创作观念和形态也更为多元。但是对于这部分艺术家的梳理,目前尚无全面深入的研究。这无论对于艺术家和艺术创作,还是对艺术展览和艺术批评,均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
贺翔《它们系列》局部 国画 2016年
“70、80后”这代人身上具有鲜明的改革开放带来的时代烙印。以前被认为不成熟的“70、80后”现在已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生存状态、知识结构、学术背景以及创作状态各方面与前辈的转折性差异是不言而喻的,一种体现着他们生活态度、审美理念和学术指向的新艺术生态亦悄然形成。当然新艺术生态之新亦不能否认其对传统,尤其是对新时期以来所形成的学术语境及规则的延续与传承。那么,新艺术生态呈现着怎样一种观念、形态与生态?新艺术之新体现在哪里?其在当代艺术发展过程中的转折性意义是什么?和此前艺术发展阶段的代际逻辑又体现在哪里?是我们这一系列学术活动意欲关注和讨论的话题。需要说明的是,艺术的呈现固然关乎一个时代,同一时段内的艺术家在文化关注和作品呈现上也必然存在某些同一性,但艺术创作尤其是当代语境下的艺术创作毕竟更多地关乎个体的内心和禀赋。
邹传安《妆》国画 69×46cm 2017年
该系列活动在策划理念上以对传统画种专业领域的当代史学梳理作为依据。之所以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了“70、80后”,一方面是因为此前的创作群体基本上已经形成了相对明确的史学定位,学界对其研究和梳理也相当深入全面。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一创作群体目前正处于创作的盛期,其艺术语言和风格也正在形成,其中的画家都将是未来中国画坛的中坚力量,对这部分画家的研究,有助于大家对这一阶段的史学研究提供更多感性的文献和可资探讨的话题,通过相应的收藏工作为当代艺术史的研究保留一份可再现的持续的文本。因此,我们策划这样一个学术活动,通过感性展览,多角度地完成对“70、80后”这一群体的艺术研究。
罗翔《大圣归来之离乡寻艺》国画 68×68cm 2017年
今年是第5届青年工笔画展,关山月美术馆加强了策划力度,在操作方式上采取名家特邀、学科专家提名和投稿评审三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以期多角度呈现新时期青年工笔画艺术群体的创作成果。
本次展览的学术目标将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以提名邀请的形式,展现不同年代阶段工笔画创作的成果。今年特别邀请到资深工笔画家邹传安参与展事,为工笔画研究的传承与发展,增添了传统学术内涵。同时邀请两名学科专家担任学术主持,他们是当代工笔画坛的代表性艺术家陈湘波和姚舜熙,这两位一南一北步入壮年的工笔画家的艺术风格逐渐成熟,他们的作品无论是技法还是主题都有鲜明的艺术特色,由他们提名活跃于当代画坛的10位青年工笔画家车帅、杨天臻、涂颜利、康会永、朱玲、苏颖、罗翔、余江玲、邱逸曼、贺翔参展。另一方面,则以投稿评审的形式,面向全国征集当代青年工笔画佳作。从征集、评审、展呈、宣传、公共教育诸环节持续关注年轻工笔画家创作的新动态与新风格。
工笔画发展到今天,从事工笔方向的艺术家们通过媒介、技巧乃至展览方式上的创新与结合不断为其注入时代的气息。年轻工笔画家是值得鼓励的新兴力量,此次展览不仅为其创作成果的展示与交流提供了平台,还展现了当代年轻工笔画家的新价值追求与新艺术趣味,呈现出其独特的时代面貌。
年轻一代工笔画画家中,不乏一些有文化和历史思考的才俊,他们不背离传统,却巧妙地将传统绘画进行解构,从而达到精神上的再造,以表达当代人对社会及文化的关注与忧虑,也有的画家试图以哲学的理念构建自己的世界。在青春心印的展览中可以见到,正是大量年轻的新工笔画家的参与,给当代工笔画阵容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工笔画发展需解决的是要减少和避免单纯的模仿,提倡青年艺术家独立的创新精神、审美意识和格调。在材料、技法等层面拓宽工笔画的发展,加强对传统技法的了解和对外来技法的借鉴运用。而关山月美术馆,则是继续做好“青春心印”工笔展的策展工作,真正为繁荣当代工笔画艺术做出应有的贡献。
整理编辑: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