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艺术圈里的地沟油和达芬奇
2017-01-14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
文章分享至:
 一日与收藏界某大嘴聊天,说起当今艺坛伪劣横行,伪作即赝品,劣作即许多所谓名家的商品画,我谓之一个是艺坛“地沟油”,一个是艺坛“达芬奇”,大嘴认为极是。

  一. 赝品占了95% ?

  先说“地沟油”。谁都没亲眼看着地沟油下锅炒菜,只是报道多了以后,隐隐觉得自己应该经常吃到地沟油,忍不住一阵反胃,从此在外吃饭多了几分戒心,但既无法释怀,又无法考证亲手捉拿,于是只能对在外吃饭保持警惕和清醒而已。
  记得有一年写篇艺术品市场的报道,老总定调时说,现在市场上赝品占了95%。最后报道见报时,大标题就变成了“市场上95%是赝品”。我个人当时认为不太妥当,但也不好说什么。
  事后,有两三位拍卖界人士对我的这个报道大肆赞扬,然后委婉地表示,“这个95%好像没那么严重吧。”我当然要维护报纸的权威,说这是存在的普遍现象,但心里知道,并没有太权威的论据好引用。直至看到央视某鉴宝节目下基层鉴定藏品时,发现民间95%是赝品的报道,加之资深藏家、演员王刚也表示市面上95%是赝品时,方才觉得自己腰背硬朗了许多。
  但如今,又有报道说,大拍卖公司和小拍卖公司在赝品程度上有较大区别,大公司的真品达到七成。我真心希望这个数据有严格的论证,但好像要能论证难度也挺大,就当它是个维护拍卖公司利益的公关论调吧。

  二. 除非你心如止水,否则难免地沟油

  大家都怕“艺坛地沟油”,但地沟油之所以可怕,是因为你每时每刻都可能品尝到。除非你不在外面吃任何食品,全都是自己亲手到大超市里买绝对信得过的食用油品牌,甚至,除非你自己亲手榨油,否则,地沟油的产业链条绝对能渗入任何环节。
  赝品也是,除非你面对任何藏品都心如止水,或者你浑身没有一根雅骨,看到别人收藏都认为是钱多了烧的,或者全部资产只够吃了上顿盼下顿的。否则,你只要涉足这个市场,就一定会遇到赝品问题。可以说,在藏界,赝品如同空气般无所不在。
  我甚至同人交流过一个恐怖的理念:老一辈的鉴定大师死光了以后,这世上就没有真品了。北京某富豪的金缕玉衣被曝是几位当今鉴定界权威在钱和面子的驱使下做出的假鉴定后,我就更坚定了这个恐怖的想法。
  艺术品的真伪问题,在一个金钱至上、道德水准处于底部区域的社会里,很可能得不到澄清的机会。即使有真品,也没有严格意义上可以完全信任的鉴定家了。就好比警局里没有一个好人,那社会上好人坏人还能辨别吗?又好比电脑文字通篇乱码,即使其中有几个真字,也完全不能辨识其意义了。

  三. 除非你亲眼看画家创作,否则难说真品

  有一天在和两个好友翻看拍卖图录,是张大千的专场,看到精彩作品,忍不住称奇。但立马反思自己,这张虽然精彩,难道是我亲眼看着张大千画出来的吗?
  现在的拍卖图录,都想尽办法来证明作品的真实性。写文字推究绘画风格,从上款题识来分析创作背景、文化源流;寻找老照片,最好是老照片所摄的某次展览上,正好拍到这幅拍品,或者画家正在创作这幅拍品的历史照片;寻找著录,找到的著录越多,越抬高拍品身价;考证拍品的流传过程,最好是画家家属亲笔写证明文字,或者亲属现身与拍品合影。
  不过,堪称2011年中国收藏界十大新闻之一的徐悲鸿油画《蒋碧薇人体肖像》,被中央美院十多位同学联名举报为拍场赝品,是30年前他们的课堂习作。而这幅画之所以能拍出几千万元,全仗着图录上有徐悲鸿儿子同该画的合影以及真迹说明文字。于是,事发后,好事媒体做了个“徐悲鸿儿子不认得亲娘”的标题。
  但时至今日,也未见拍卖公司以及徐悲鸿的儿子对此作出回应,当时拍得这幅画的人居然也毫无声息,真如同拳头打进了棉花堆,证据如此确凿的“地沟油”事件居然也能石沉大海,更不要说其他了。
  对于著录,也要当心,一些地方出的著录,已经被资深藏家视为陷阱,而一些拍品上的著录,居然就是最近一两年的,是否为拍卖度身定做?也值得怀疑。
  因此,凡是故去的画家,自己不能证明亲笔所画,藏家都要当心“地沟油”。

  四. 嘉德为何坐不住了?

  某位拍卖公司老总在说起近期种种关于赝品的事件时说,对于拍品真伪,实在是没必要去谈了,因为你根本谈不透。一定要谈的话,稍有不慎,很容易陷入无谓而且无底洞一般的争执中,对于媒体来说,就是浪费社会资源。
  中国嘉德(微博)今春拍出中国现代艺术品第一高价的齐白石《篆书四言联松柏高立图》,被某些专家质疑真伪,然后10月份又被南方周末(微博)引用,在社会上引起争议,对于一件4亿多的拍品来说,引发争议本来是能够预料到的,就像之前黄庭坚的那件天价书法,连撰文分析的专家都被媒体揭批其20年前后立场不一。但中国嘉德这回坐不住了,公开发函称,如有媒体再在齐白石这件拍品的真伪问题上纠缠,他们将诉诸法律。
  中国嘉德一向以业内老大的敦厚沉稳形象著称,这回居然跳起来,想来唯一的可能,就是买家受制于社会舆论的压力,无法付款了。
  想想也是,据说这件拍品的买家是一家艺术基金,如果买家是刘益谦这样的私人老板也就好办了,反正不管别人怎么说,我只要对自己负责就是了,有问题只要喜欢也照买。之前,齐白石这件拍品就是刘益谦花2000万拍下来的。但问题是新买家是个机构,谁都不敢拍板买一件有争议的东西,利益驱动再大,只要有舆论压力在,就无法付钱。而且,面对拍卖公司催款,理由也很简单,谁叫这件拍品有真伪问题呢?
  其实,对于拍品真伪,在当今这个连人心都真伪难辨的年代,最好的做法就是坚持科学的态度。中国嘉德在这方面其实有很好的先例。去年秋拍,他们拍卖一件王羲之《草书平安帖》,因为年代久远,他们认真考据,最后,将学界考证后认为的唐摹本、宋摹本以及米芾临本等几种可能都一一展开分析,向社会尽可能地展示这件书法作品的真伪问题,这些工作做在事先,做得精细,反而得到社会充分理解,最后虽然没有出最高天价,但3.08亿的成交价格也足够让各方满意了。
  所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拍品真伪问题,尽可能地透明化,是这个真伪难辨年代里拍卖各方能取的最好的姿态了。

  五. “达芬奇”源自“跑量”

  画家流水线作画,在今年成为一个新词语,尽管这对于画家来说,是一个老命题。对于采取流水线作画,或者大批量同题材创作的名家,甚至请人代工代笔,而自己又不断包装宣传炒作最后成为“名家”的,我们是否可称之为“艺坛达芬奇”?
  范曾比较不幸,今年被人有照为证地揪了出来。其实,对于大部分画家来说,即使不使用流水线方式,他大量重复作画也是难免的。有人戏称这样的现象就是“一张抵一百张”。比如张晓刚(微博),为什么他的早期作品会比2000年后的作品更受欢迎,因为早期作品画一张是一张,几乎没有重复,而且量十分有限。但他从“大家庭”开始的作品呢,一画就是一个系列,一个类型要画好几年。据称,张晓刚的“大家庭”系列应该有200张左右,而且,无论从构图、结构、内容、色调来说,都比较重复。四大天王以及后来的许多天王、新锐,大多存在这种现象。
  艺术品,一旦商业介入,一定会要求跑量,因为它有前期投入,成本要求摊薄到每一张上,作品越多,成本摊得越低,利润越高,这是商业规律,但很遗憾,这不是艺术规律,甚至违反了艺术规律。因为真正的艺术讲究独创,与大批量生产的商品本质上是完全对立的。
  不独中国当代艺术,历史上,凡是社会商业发达的阶段,艺术家都有类似的大量重复创作行为。比如张大千、齐白石,一生作品数以万计,在个人创作生涯的约六十年间,每年几乎达到三百件,扣除社会应酬和休息时间,平均每天一件。而画的内容上,也是大体就山水、人物、花鸟那么几个系列。可以说,大画家一生都在重复创作,将自己的作品沦为商品画。而其对绘画艺术开创性的贡献,也因为作品重复过多,而被无奈稀释。
  当前,不少流水线画家价格不断飙升,甚至屡创天价,这只是持续炒作、社会运作以及资本长期饥饿后突然爆发产生的暂时现象,并不合艺术规律,不是一个正常现象,所以也不可能持久。
  可以说,艺坛的达芬奇,甚至超过了地沟油赝品95%的比例,因为真正留得住美术史的,一个时代也就十来个艺术家,而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家,据民间说法,大约以数十万人计,有点名气的可能也要上万人。

  六. 现在反而是观赏艺术的黄金时代

  在一个地沟油无处躲藏,达芬奇满目皆是的艺坛,我们如果不想任人宰割的话,就只有敬而远之这一条路了吗?
  不对,你非但不用敬而远之,甚至我敢说,现在比任何时候都应该亲近艺术。你不是说艺坛95%以上都是“坏人”,为什么还要我们亲近艺术?
  因为,现在是历史上中国艺术的又一个高峰即将到来之际,如今欣赏艺术,可能是千年来最佳的时刻,不但艺术展览比比皆是,而且观赏条件还特别好。
  同样作为文化娱乐消费,如今欣赏艺术大概是所有文化艺术领域里最便宜的——看电影,两人没个上百块看不了;话剧票,高的好几百一张票,低的也要大几十;演唱会,几百元一张票还只能看个影影绰绰;卡拉OK,包个房间没有好几百元不行;现在买本烂书,都要几十块呢;看电视呢,基本上属于低端消费,都不好意思拿出来当文化消费说,可一年也要好几百的使用费。
  可是看艺术展,画廊全都免费开放,国家级美术馆博物馆也都免费了。拍卖预展更是豪华宾馆伺候,各艺术门类齐全,冬暖夏凉,服务员彬彬有礼,有沙发坐,还有免费红茶和白水甚至咖啡喝,多好的艺术享受啊,居然大体免费!如今,只有个别艺博会收门票,可买张黄牛票才十元二十元,上海的毕加索大展破天荒卖到七八十一张票,老总都要特地来澄清“天价票”说法了。光上海一地,每年的各种艺术展不下数百个,几乎每天有一个艺术展开幕。眼福大好啊!
  再展望一下,我们还要建文化强国,加大文化投入力度,你说,国家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尽情欣赏,提高修养呢?
  所以啊,甭管什么地沟油、达芬奇,如果你只管欣赏,把好东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两只手始终插在兜里别痒痒,那么现在,就是最值得你和艺术亲密的时刻。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民间 达芬奇 地沟油 收藏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