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苏艺天工 穿针引线绣古今——邹英姿刺绣艺术展苏博开幕
2020-08-17 来源:艺术中国 作者:
文章分享至:

开幕现场


吾艺网讯 8月14日下午,“苏艺天工-大师系列”邹英姿刺绣艺术展在苏州博物馆开幕。


本次展览由苏州博物馆、苏州市非物质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主办,展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邹英姿女士多年来创作的苏绣作品二十余幅。展览以“溯本”与“开新”为线索:“溯本”指对敦煌莫高窟流失海外的唐代刺绣《凉州瑞像图》(大英博物馆命名为《灵鹫山说法图》编号为MAS.0.1129,斯坦因编号Ch.00260)技法的挖掘、梳理、研究与复绣,以及敦煌莫高窟第 45 窟系列造像(7 幅)作品的绣制;“开新”指她原创作品图像内容与形式表现以及针法层面的发现、创制及应用。通过以上两条线索对邹英姿数十年创作实践及研究做一个必要总结,同时也对作为艺术品的苏绣的未来走向做一次有意义的探索。


邹英姿现场为嘉宾介绍作品


开幕座谈现场


敦煌刺绣·凉州瑞像图(大英博物馆供图)


邹英姿作品


第一部分“溯本”主要包括一号、三号展厅,是对敦煌艺术的致敬。邹英姿自2011年不断探访敦煌,汲取古代艺术的营养。为复绣《凉州瑞像图》,她追随原作远赴大英博物馆、美国盖蒂博物馆、奈良国立博物馆观摩研究。在此过程中挖掘出了失传已久的劈针绣技法,并将这种针法运用到人物主题作品的创作中,其中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劈针绣作品《色空不二》即为其代表之作。此外第一展厅还展出了围绕《凉州瑞像图》的历史背景和艺术家在复绣探索过程中考察、拜访相关领域专家的文献资料,以及以劈针绣技法衍生创作的几幅作品。


45窟(阿难)


作品细节


第三展厅的敦煌第45窟群像,以艺术家特有的滴滴绣针法进行绣制,这种针法的特点在于针脚短,可以避免长针脚丝线本身对光的折射,非常适合绣制古朴典雅的作品。这一系列作品前后耗费约十年时间,是邹英姿刺绣针法技艺成熟的重要作品。


《缠绕》


《冬至》


作品细节


第二展厅展厅以“开新”为线索,展出《冬至》《缠绕》《烟雨》《谷雨》《春分》《姑苏人家》《武生柯军》《时间都去哪儿了》等作品,《冬至》以雪中的苏式门楼为象征,运用滴滴绣针法绣制,将苏式生活诗化的意蕴表现地淋漓尽致。《缠绕》通过对色彩解构,使得作为传统工艺的苏绣呈现出其当代性的一面,此作品为一个系列。其中一幅为大英博物馆所收藏。《烟雨》描绘了透过玻璃的视角看雨中的柳树,不多的针脚覆盖,却让玻璃在画面中灵动地显现出来。《姑苏人家》是邹英姿设计并绣制的系列现代屏风摆件,将苏式民居的屋脊样式抽象为几何图形,内容上选择身边常见的苏州小景作为对象,视角独到,情趣盎然。《谷雨》《春分》是她二十四节气创作计划中的两件作品,作品《谷雨》用滴滴绣的短针脚表现江南的春雨;在作品《春分》中她大胆将泥土运用到刺绣画面的经营中,农耕生活的印象与乡土气息悦然于画面。双面绣人物《武生柯军》是邹英姿在研习唐代刺绣《凉州瑞像图》过程中,对于现代人像创作的一幅精心之作。《时间都去哪儿了》是邹英姿在用自己的刺绣语言对古老的青铜器物注入了温暖的情感,作品被苏州博物馆收藏。


柳树系列(听雨)


作品细节


姑苏人家系列(园林)


刺绣是一种原发性的艺术,是为了自己生活的美好而创造出来的。它是介于画、塑之间的特殊美术工艺,有各种各样的特殊的材料与技法,因此它既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艺术。作为一门古老的传统技艺,在纺织工业、3D打印技术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审美情趣不断变化的今天,刺绣未来发展的路径与样貌是什么?通过这次展览,或许我们可以从邹英姿的创作中窥见一斑。主办方和艺术家也希望通过此次展览引发人们对于刺绣作为当下的艺术可能性与未来发展方向的探讨。


凉州瑞像狮子


现场展示


开幕现场


嘉宾观展


据悉,为更好让观众理解刺绣技艺及刺绣作品图像背后的信息,展览采取作品、文献、手稿札记三位一体的形式,让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能够了解到更多作品产生的背后故事和艺术家创作过程的细节。


本次展览将由8月15日开始,持续至10月22日结束。


整理编辑:吾欣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非物质遗产 邹英姿 刺绣 苏州博物馆 苏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