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达达
上海文化艺术品研究院 执行院长
文/孔达达
以重复交易回归方法所得艺术品价格指数显示,2000年至2011年,中国艺术品(仅含纯艺术作品)价格增长了约5倍,这段时间长期持有艺术品投资的名义年化收益率为18.8%,剔除CPI通货膨胀的影响后的实际年化收益率为15.9%。
10年期间,艺术品投资季度收益率的算术平均值为9.8%,远高于上证综合指数、房地产价格以及黄金现货的平均收益率,分别为1.8%、2.0%和3.3%。但是艺术品投资的风险也远高于其他投资手段,属于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中国艺术品除与房地产收益正相关外,与其他资产均为负相关,即中国艺术品价格增长与股票和黄金等传统资产有投资替代效应。
已有的大量分析艺术品市场增长的文章中,大多会提到财富增长对艺术品市场的促进作用,以及投机者的介入对艺术品市场的影响,但是并未进一步挖掘背后的深层原因。货币政策对传统资产价格的影响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热点,但是针对艺术品这样的新型投资品,却并未有专项研究。而近年来我国艺术品市场火爆发展,正始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货币政策量化宽松时期。
学者石阳专门研究了艺术品价格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艺术品价格指数与货币供应量存在一定的长期正向关系,即艺术品价格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货币现象,在2000年至2011年期间,二者均增长了约5倍;而除了中国股市大幅起伏变动的2007年至2009年外,艺术品价格指数与股价指数呈现出反向变化,说明艺术品与股票之间的财富替代效应;艺术品价格受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程度大于受股票价格影响程度。
投机者行为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中国艺术品价格变化经历了两次较为明显的牛市期。第一次为2004年至2005年,艺术品价格指数增长约234%;第二次为2010年至2011年,艺术品价格在两年中迅速升高,增长亦超过240%。在这两个时期,艺术品交易尤其活跃,但是两个时期的买卖双方的市场表现却截然不同。
2004年至2005年期间,艺术品交易(只选取重复交易作品)的显著特征是,艺术品的买入量远高于艺术品的卖出量,大多数艺术品在购入后,并没有立刻进入市场再次交易,而是作为价值收藏长期持有。而在2007年以后,艺术品的卖出量开始超过买入量,特别在2010年卖出量远远超过买入量,说明投资者在购入艺术品后重新卖出的时间缩短,重复交易频率增加,投机动机明显。
因此,我国艺术品市场在2009年之后的空前繁荣,可以看做三种因素作用的集合:一方面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银行大幅增加了货币投放,而增发的部分货币流入艺术品市场;另一方面,同时期我国股票市场表现十分低迷,导致投资者转向其他替代性投资市场,包括艺术品市场;而2010至2011年艺术品市场的火爆发展,基本可以理解为新入市的持有大量货币的投资者为牟取短期收益,在拍场大肆买入高价艺术品从而推动了艺术品价格的猛涨。
责任编辑:吾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