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艺术家霍夫曼创作的大黄鸭在过去几年里游历全球,不分国家、语言和人种,每到一地均受到人们的热情追捧,“看大黄鸭去”成为男女老少的共同选择。我们不禁要问:这只巨型黄色橡皮鸭为什么能引起这么大的轰动?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表达了他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从内容上讲,设计者选择的题材是众人都非常熟悉的对象。小孩子在洗澡时经常会在浴缸里放上一只小小的黄色橡皮鸭,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只鸭子是专属于童年的记忆,看到它,就会不由地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与母亲互动时的快乐。因此,当这只橡皮鸭以巨大的形体再次出现在公众面前时,很快便勾起了人们的集体回忆。
从创意上讲,虽然大黄鸭的整体造型与人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黄色橡皮鸭无异,但是它的亮点恰恰在于熟悉的事物所带来的巨大反差。橡皮鸭在人们的记忆和视觉经验中是小小的一只,但设计者打破常规,让小黄鸭变身大黄鸭,在形态上和体量上颠覆人们习以为常的经验与记忆,引起人们的好奇,从而使得观赏这只大黄鸭成为了一次有趣的体验。
从大黄鸭出现的场所来看,设计者选择把大黄鸭摆放在全球知名的场所,它的出现便成为了一门公共艺术。一只憨态可掬的巨型橡皮鸭超脱在现代甚至是略带严肃的场所,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对比,代表了童年记忆的大黄鸭与都市文明的融合与挑战赋予它独特的艺术魅力。
最后,大黄鸭的轰动效应不仅得益于设计者成功的创意,还得益于对大黄鸭这一文化资本的持续开发。虽然存在着一定争议,但大黄鸭所到之处吸引大批市民围观并合影,与大黄鸭有关的新闻都是当地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再加上形形色色的大黄鸭衍生品开发,与节庆、旅游等资源相结合……这一切早已使大黄鸭从一件简单的艺术品变成具有话题性和事件性影响力的文化资本。(文:郑苒)
责任编辑: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