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古代女子与绘画、扇子的不解情缘
2017-01-14 来源:中奢网 作者:
文章分享至:

从古至今,扇子就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扇子,也是集实用价值与美学价值于一身的工艺品。

    起初扇子多用羽毛或竹苇编制而成,这点我们通过对“扇”字结构的上“户”下“羽”的拆解就不难看出。到了汉代,扇面在材质上开始出现丝织制作的品种,并被命名为“纨扇”。“纨”是一种洁白细腻的丝织绢,所以又被称为“绢扇”。由于形状“团圆如明月”,故又称“团扇”。从汉代到隋唐之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是“麈尾扇”,是用一种鹿类动物的尾毛制成的,魏晋人清谈时喜执麈尾拂尘,由于形状似扇,故被称为“麈尾扇”。到了隋唐以后,对于麈尾扇的使用就没落了,而是纨扇在民间广为流行。宋代更是风靡一时,当时在纨扇扇面的用料上还有了纸糊竹丝扇,人们称之为“纸团扇”。经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变更发展,我国扇子形制的演化,从不能折叠的平扇发展到可以折叠的折扇,而且明清时期折扇几乎完全取代了扇子的其他种类成为流行之最。

    宋之前的女性与扇诗画古代女子最中意一枚枚圆形有柄的团扇,把它视为儿女情长、美好的定情之物,既可作信物,又可述衷肠。美好寓意的赋予,谱写了很多浪漫的故事。越国大夫范蠡到诸暨城南苎萝山寻觅贤良,却与赤足浣纱的西施一见钟情,而且定下了百年好合的誓约。心灵手巧的西施便用麦草编成扇,将自己的容貌用彩丝绣于扇芯,送予范郎。古人在以诗词表达自己心声时,也不忘用团扇作指代,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西汉时期汉成帝的嫔妃班婕妤,在《怨歌行》(也叫《团扇歌》)中写道:“新制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圆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风奇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这首诗前半段很精练地概述了团扇的制作过程,从女子对纨扇的制作工艺的熟悉,便知她们使用纨扇的普遍程度。后半段则是借助团扇表达对爱情与美满幸福的期望。西汉时期的团扇,因为它洁如明月,蕴涵着团圆、欢聚之意,很容易就被女性细腻、温婉、浪漫的性情发现和选择,将它视为纯洁爱情的象征。魏晋时期这种寓意仍然被继承着。晋朝时相传有一位名叫桃叶的女子,她曾经作了一首《答团扇歌》与班婕妤的《团扇歌》相应和,其诗曰:“七宝画团扇,灿烂明月光,与郎却耽暑,相忆没相忘。”此首诗在意境上与前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达了女性对爱情忠贞不渝、永恒不变的美好情思。之前在西汉班婕妤的诗中我们知道了当时的扇面是保持绢素本来的白色,把它的洁白无瑕比作爱情的纯洁,是当时的一种流行。

    而到了晋朝“七宝画扇”则向我们揭示了画扇的开始。而且“七宝”是民间老百姓喜爱的吉祥图案。按照桃叶《答团扇歌》的说法,团扇以及团扇扇画艺术已经由宫廷走向了民间,普及开来。无论是素面团扇还是绘画团扇都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在一些有关民情风俗的历史资料中对于这一时期的记载有段描述:相传魏晋时期,女子的嫁妆中必有一把圆形的三面扇,左右可开;正面打开是山水人物,反面打开则是春宫图。那个年代,父母不便正面教授女儿男女之事,而是通过绘事让姑娘意会自悟。谢道韫与王羲之的二儿子王凝之成亲之日,谢母便为女儿谢道韫准备了一把亲手绘制的三面扇,洞房花烛夜,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这段文献的记载再结合桃叶的诗,可以得知,扇诗扇画艺术中早有女性的介入。娴熟自如地运用扇文化,女子能借扇传情达意;扇能很好地释怀女子的性情,自古有着不解情缘。这点

    男性也早有感知。在很多的仕女画中,男性画家们愿意描写女子把扇的各种姿态,温婉雅致,闲逸柔媚,而又不做作。仕女画题材在唐代非常流行。

    中唐时期著名仕女画家周昉,他的传世名作《挥扇仕女图》(也称《纨扇仕女图》)就是专门刻画了后宫中嫔妃们持扇的各种慵懒姿态,将宫中仕女们在现实中的生活状态表现得惟妙惟肖。他的另一幅传世名作《簪花仕女图》,还有他的老师、当时著名仕女画家张萱的代表作《捣练图》等,都有对执扇仕女的情态刻画。女性的执扇形象在当时画家看来是对女性美展现的一个不错的视角。女性执扇将她们的气质美与扇艺术融为一体。手上的扇子还被扇面绘画修饰,这从很多历史流传下来的画作中可以看出。上文提到的《簪花仕女图》中,从右数第三位宫女手上的一柄花鸟画题材的扇面,画着一枝牡丹,红花配绿叶相当醒目。到了五代时期,非常出名的南唐宫廷画家顾宏中所绘的《韩熙载夜宴图》第四段“清吹”中,一位侍女掉转头去挥舞的长柄大团扇上画着的梅枝与山石清晰可见。从扇面书画为扇子服务到扇子成为扇面书画的展示载体,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女性手中的扇子形制也在不断演化。团扇或者说团扇绘画在宋代是最辉煌的时期,留存下了大量的精美扇面作品。不论题材的种类、画法的精细程度以及从事团扇扇面绘画的画家人数都是空前的,也是后来明清时期流行的折扇绘画的先导。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绘画 古代女子 扇子 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