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文化产业投资热 难掩商业模式“缺钙”
2017-01-14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姚轩杰 周少杰
文章分享至:

投融资体系需完善

 

在政策红利不断释放的背景下,文化产业的投资热度不断递增。在日前举行的第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上,文化产业与资本的对接成为政府、企业、投资机构的关注和讨论的焦点之一。

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各路PE对文化产业的投资非常活跃,各种文化产业基金的数量和规模迅速上升,然而,PE大佬亦坦言,在各个细分行业里,具备好的商业模式和成长性的文化创意企业仍是少数,潜在风险仍较大。

 

不缺钱但缺商业模式

有统计资料显示,从2000年至2011年,国家相继出台了100多部文化产业相关的配套扶持政策、法规、文件,实属罕见。今年以来,中宣部、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等部委分别出台产业相关扶持政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各级地方政府的共识。

在这一背景下,政策嗅觉灵敏的PE们纷纷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清科数据显示,2009年以来,VC/PE对文化创意领域的投资稳步增长。2011年文化创意领域创下历年VC/PE投资的新高,投资案例共62起,投资金额达到8.4亿美元,同比增长94%,文化创意领域创业投资呈快速发展态势。

此外,文化产业基金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基金已超过120家,规模超过1400亿元。

表面上,创投大佬们看似霎时间一窝蜂往文化创意产业挤,实际上,真正能进入这些投资家“法眼”的文化企业寥寥无几。

2007年至2011VC/PE对文化创意产业投资情况来看,文化创意行业的投资数量共计264个,排到了第9位,投资金额约30亿美元,排到了第14位,远远不及互联网、生物医药、金融等行业。相对而言, VC/PE对文化创意领域投资热度总体上仍居于中游水平。

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靳海涛直言,文化产业不缺资金,但缺商业模式。由于文化领域的特殊性,国内一些文化企业是从事业单位转成企业,市场化意识和商业模式创新不够。一些中小民营文化公司,体量小、竞争无序、缺乏品牌意识,导致跟风严重、内容同质化泛滥。如此一来,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成长空间受到了限制,这也就导致PE对其不“感冒”。

独特的商业模式是企业竞争的法宝。像美国的好莱坞、迪士尼,都拥有难以复制的商业模式而造就了其强大的品牌价值和盈利能力。此外,一些文化企业的掌门人很多都是文化人出身,商业意识并不强。靳海涛说:“成功的企业家应该是有艺术细胞的商人,反之,如果是有商人细胞的艺术家,那么企业发展壮大的可能性就比较低。”

另一个原因则来自于行业本身的风险。以有线电视行业为例,尽管用户群庞大,现金流稳定,增值服务前景广阔,但IPTV正在快速侵蚀传统有线电视的用户群,各省的有线电视网整合难度很大,且增值服务还缺乏成熟有效的商业模式。

 

泛文化投资成趋势

 

尽管中国的文化产业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但各路PE大佬认为,文化产业的投资热度会继续稳步上升。那些具备好的商业模式、成长性高、政策限制少的领域和企业,将会是PE投资的侧重点。

靳海涛分析,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升级,未来有五大类的热点文化创意产业值得投资者关注。第一类是影视、演艺、动漫行业,它们进入了经济增长周期,票房以及衍生品前景广阔;第二类是数字出版,它将会颠覆传统的出版,而形成一个新的产业;第三类是创意服务,创意在文化当中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高,广告行业、代理服务业以及策划设计行业发展的潜力可期;第四类是信息传播服务,它是文化消费的重要推动力;第五类是基于文化创意的互联网服务,其创新的模式和生态不断涌现。

事实上,与文化相结合的教育、体育、旅游、新技术等产业,在PE看来都是文化产业,即“泛文化”投资。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经济环境下,上述产业增长空间巨大。

深创投投资了北京天智通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它主要做移动数字媒体技术平台开发和运营,它是一个科技公司但与数字出版相关,靳海涛认为这也是文化投资。

 

投融资体系待完善

 

虽然投资很热,但文化产业要真正壮大,完善投融资体系是关键。目前,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现状是缺乏体系、合力不强。

多位PE人士向记者表示,国家相关部门应该研究文化产业的规律,完善文化产业的资本运作的规则。现行的法律、政策大多适用于工业企业,文化产业跟它有冲突,所以要修订和完善。

而完善相关资本的准入制度是前提。“文化产业是内容产业,但是内容管控制度还在制约着它的发展。当然,有一定的管控是应该的,但降低准入门槛是重要的。”靳海涛说,“从担保公司和银行的角度来看,文化产业的不确定性更高,所以它提供这种短期投资的动力就小,这也需要金融机构能寻找文化企业的发展规律,建立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机制。”

而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企业结构设计,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要加强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重视与资本对接。

  业内人士指出,现在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机制,基本上没有形成,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一个文化产品的评估可量化的体系。这个体系中,文化产品的销量可能不能作为单一评估标准,需要考虑到内在的精神层面,有些是需要国家金融机构贴息或长期在产业链上扶持的,有些更不能以点带面、以偏概全。这个体系是需要花大力气去建立完善的。(姚轩杰 周少杰)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