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公共艺术与城市品牌营销
2017-01-1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吾明
文章分享至:

在欧洲,公共艺术的历史与欧洲艺术的历史一样悠久。早在古希腊时期,城市公共空间里便有了宗教和政治权力象征的雕塑作品。进入19世纪,也就是工业化时期,公共艺术成为了一种“回忆的文化”或者是“纪念的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欧洲的城市和乡村,处处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纪念碑。直到20世纪20年代,德国包豪斯运动的兴起,掀起了让艺术走进生活的潮流,艺术品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作为城市公共艺术的“公共艺术”这个概念,至今其实只有40余年的历史,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伴随着欧洲城市发展战略或者文化政策战略而诞生。

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背景因素对欧洲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是文化政策的新观点,认为文化应该进一步民主化,因此当时有个口号叫“为所有人的艺术”,或者“为人人的艺术”,从而引发了舞台艺术、视觉艺术等纷纷走出剧院和博物馆,走到街头进行演出和展示的风潮;另外一个文化政策的背景是上世纪60年代末以来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城市居民开始迁出城市中心,迁到郊区居住,随之兴起了方便人们集中消费的大型购物中心。这样一来,内城或者老城区就没有了太多人居住和生活,慢慢变得空旷起来。因此,上世纪70年代初,一些城市文化政策的制定者希望通过公共艺术这种方式重新给老城区注入活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卡塞尔80%的城市建筑在空袭中被毁坏。战后,人们重建了这个城市的中心区,同时也兴建、购藏了众多的公共艺术作品,以活跃城市中心的氛围,并纪念这个城市的历史、反思战争、呼吁新的文明——包括举办卡塞尔文献展来呈现最新的艺术创新之作。艺术家博伊斯的作品《七千棵橡树》,就是让公共艺术介入社会的代表之作——把7000棵橡树种在卡塞尔的大街小巷,直到他1986年去世时还在种。这种行为引起了人们对公共艺术参与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视和反思。

城市公共艺术中,还有一些艺术项目和作品具有城市品牌营销的功能。比如,1995年艺术家克里斯托夫妇的艺术项目《包裹德国国会大厦》,就是把柏林著名的德国联邦国会大厦用布料整个包裹起来,短短两周内,柏林迎来了数百万的游客来参观这一作品。对柏林市来说,这是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城市品牌营销。更多的城市品牌营销项目是一些定期举办的艺术节,比如柏林、法兰克福都有各自的灯光艺术节,也邀请艺术家用灯光、新媒体制造出各种辉煌灿烂的景观作品,吸引游客和市民来参观。这些项目多数都和城市品牌营销、旅游业密切相联,也成为许多城市建设发展的趋势。

当然,也有些城市公共艺术可能具有争议性,比如今天流行的街头涂鸦艺术。匿名的艺术家常常在夜深人静或趁人不备之时,把自己的作品画满城市街头的某一面墙壁,以表达重新夺回城市空间的艺术理念,或者对地产投机的抗议。通常这种形式的艺术也是非法的,因为被涂鸦的绝大多数都是公共空间的墙壁,但是政府也可以用更广阔的视野面对这个问题,比如美国费城市政府就特意提供了一些公共的墙体供艺术家们随意涂画。这些墙面也成为了城市景观的一部分。

现如今,公共艺术一方面作为艺术家进行社会参与和社会介入的形式存在,另一方面也被政府有意识地纳入到城市营销和城市发展的战略中,特别是在德国,公共艺术其实是城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政策的一个交接点,有着丰富多元的面貌。我相信这对于中国同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文:克劳斯·西本哈尔)

(作者系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文化与媒体管理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吾明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公共艺术 城市品牌 欧洲艺术 克劳斯 七千棵橡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