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已过花甲之年的刘德举被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我的书法情愫是由我爷爷开启的,之后就没再与它分开过,从隶书到瘦金体,不变的是我对书法的热爱。”谈起自己与书法的情愫,62岁的他总有说不完的话,“书法是有厚度的,它是文化的传承,而现在练习书法已成为我每天的必修课。”
刘德举常说:“文凭不等于水平,有证不等于水平高。”虽然已过花甲之年,他毅然踏上求学之旅,参加了书画篆刻艺术研修班,以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文/片 本报记者 李德领
写对联,让他与书法结缘
刘德举对于书法的记忆,首先来自于春节时爷爷让他写的对联。
“我是家中第一个识字的人,以前每到春节家里都会找人写对联,在我上小学一年级时,爷爷就开始让我写,当时对书法没有任何概念,也是初生牛犊,提笔就写,爷爷也不再为写对联而求人,当时就感觉很自豪。”刘德举说,虽然当时只是信手涂鸦,但爷爷很骄傲,还经常给邻居们说家里的对联是他写的。
据刘德举介绍,他上初中时,语文老师都是用毛笔批改作业,数学老师也写了一手舒同体字,“看着老师漂亮的字体,我很羡慕和钦佩,当时就想以后也要好好练习书法,把字写得和老师一样漂亮。”
初中毕业后,刘德举光荣参军,在湖北当空降兵,后又做了两年的通讯报道员,“当时喜欢上了隶书,没有字帖就从旧报纸上剪取,没有毛笔就用钢笔,或者沾清水写,那段经历对我的写作和书法颇有益处。”
从隶书到瘦金体,对书法的热爱不减
1983年,刘德举去山大干部专修班学习,“算是圆了自己的大学梦。”但他对书法的热爱却从未停止,并在此“有幸认识了书法篆刻家蒋维崧先生”。向他请教书法相关问题,并遵照他“学自己喜欢的字体,临自己喜欢的帖的教诲”。刘德举更坚定了自己学习隶书的决心。
2005年之后,刘德举开始了自己真正的学习书法生涯。受蒋维崧先生教诲,他决心从汉隶学起,“在章法处理上隶书随意,特别是隶书具有古朴典雅之美、浑厚苍劲之风。到西安拜观碑林、到洛阳拜观龙门石刻,到山东泰安拜观碑刻和泰山石刻,到莱州云峰山拜观郑文公碑等,感受古人书法高妙的同时,也被富有韵律的笔法线条所陶醉。”
在学习隶书期间,刘德举还对书法理论进行研究,他写的《书法和足球世界杯》被中国书画报刊登,《当代隶书审美特征研究》获得了由中国书协理论部颁发的中国书法杂志优秀奖等。
2012年,刘德举开始练习瘦金体,“记得有次晚上吃过饭遛弯,在地摊上淘到一本宋徽宗的《瘦金体千字文》,瘦金体是字中的正人君子,不藏奸。从此以后开始由隶书向瘦金体发展,但不变的是对书法的热爱。”
入选书协,“是肯定,更是挑战”
近日,刘德举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对于一个年过花甲的人来说不仅是鼓励,更是肯定。“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对我来说更多的是挑战,以后还要学习更多书法知识,以提高自身水平。”
现在刘德举每天都会练习书法,它可以修身养性,更是一种性情的流动。“在练习书法上,家人对我支持很大,有时吃完饭我准备收拾家务时,妻子就会说:‘我来收拾,练书法是正事。’这让我很感动。”
虽然已过花甲之年,但为学习更多知识,提高自己书法水平,刘德举毅然踏上求学之旅,今年5月份参加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书画篆刻艺术高级课程研修班,“每两个月集中学习一次,每次为4天,与全国各地书法家交流,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此外,他还于2012年底开始在菏泽书法艺术研究会学习。
当记者问到以后在书法上有何发展时,刘德举谦虚地说,书法是有厚度的,以后练好书法,在书法理论上再做东西。“现在书法已成为我每天的必修课,铺开纸,拿起笔,尽情挥洒心中的内心世界。”
责任编辑: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