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吾艺传媒网 > 新闻资讯
方力钧:脱掉镣铐才能获得自由
2017-01-15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吾欣
文章分享至:

 

方力钧纸本水墨作品《2012春节》(图片来源于网络)

 

方力钧的瓷器作品(图片来源于网络)

1012日,艺术家方力钧2013新作展在798艺术区泉空间开幕,展出了陶瓷、水墨以及油画最新作品共53件。回归“陶瓷”老本行的方力钧,此次放弃了接近传统标准美学的作品,而是打破“完美”,选择展示坍塌的过程。方力钧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作为艺术家是有职责让世界丰富多彩的。一些非常优秀的人和把握这些传统技术的人去追求完美。那么至少还有一部分人可以自由自在表达,让这个世界无拘无束更加丰富。”

谈新作

留下“失败了的作品”

记者:你被人熟知的作品都是油画,但其实陶瓷才是你的本行,为何现在才选择回归老本行?

方力钧:我在中专学陶瓷美术到前几年做立体作品,其实是一脉相承的,用其他材料做立体作品会很贴近要找的艺术感觉。我对于立体作品的想象没有停止,立体的东西是有形状的,有形状东西是有力量的。

记者:怎样定义最成功的陶瓷作品?方力钧:在制作陶瓷作品的过程中,有许多非常接近传统陶瓷标准美学的作品都被我砸掉了,那些作品在传统美学中过于完美。最后留下的就是现在这些“失败了的作品”。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这就好比多么精美的镣铐,即便是黄金钻石的镣铐也没人愿意佩戴,只要把这个镣铐解脱掉你才能自由。更多的时候你是意识不到镣铐的,貌似认为是天经地义,这时你就很难去分辨,这个就不仅是艺术家,是各行各业都需要去慢慢体会,去发现这些镣铐。

记者:你的陶瓷作品看起来都有坍塌的危险。

方力钧:这批大大小小的作品,我试验了上千件,试验各种可能性,成型、成色、薄厚、釉色、爆裂、坍塌、胎片等。这些作品包含了更丰富的可能,这种可能为下一次作品的构思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方向,这需要时间、工作安排一步步的慢慢呈现出来。这对艺术家来说很幸福,不会为了灵感而发愁,只要择优的去选择最贴切、最喜欢做的事情。

记者:此次展览的新作陶瓷、水墨、油画加上之前的版画,你把所有的艺术门类做了一遍。

方力钧:这和人走路一样,都要用左右腿才均衡。水墨作品和陶瓷一样,都需要不断尝试,美没有统一的标准。

谈争议

人本身是有破坏欲的

记者:你的作品在向传统意义的审美标准宣战?

方力钧:当一个人不断地工作,不断地积累经验之后,取得一点成效时,胆子也会变得大一点,这样就会对你有一些鼓励。

社会对艺术家是有期待的,艺术家会把这个有瑕疵的社会修缮得更好看,但是也有一些艺术家会在面对装修得很好看的房子时,指出它的危险和不合理之处。比如做陶瓷作品时,突然发现我们的所谓文明社会,人的破坏欲在任何时候都是被否定的。但是,人本身是有破坏欲的。比如人性的其他一些方面,如恶作剧、骗人、使坏、恶毒等,在正常的社会系统里面是不允许存在的,但是这些都是确实存在的。你越长期地压抑这些存在,爆发的时候就越让人无法控制,历史上、日常生活中这些事情是经常发生的。

所以,当做这些陶瓷作品时,我心里就有作为破坏者的这种愉悦,感觉这个世界好像很宽阔。艺术家对于这个社会的责任,就不仅仅是在一条很窄的系统里,去做一种可能性,这时的可能性会非常广阔,你会发现艺术家是一个很美妙的职业,为所欲为的去创作这个作品。

记者:这样一来,艺术家可以有更多尝试的优待和机会?

方力钧:尝试不同的艺术可能性可以作为艺术学术上的讨论,也可以是人生观、价值取向的讨论和问题。所以说在这一点上,我们太需要个人的选择,我们从小怎么执笔、怎么坐、怎么睡被严格的规定,我们基本上早就失去了自在和野性的可能性。如果文明只能给我们带来这些的话,我们还是回到野蛮比较好。因此并不是披着文明的外衣,打着文明的旗号,要求我们做的事情一定是文明的。我觉得对个体尊重的修理是我们文明的一大特色,所以我们写字的握笔方法很标准,并不能说我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生命活力比那些我们看着毫无章法、乱拿笔的民族的想象力更加丰富和饱满。

谈标准

镣铐几乎无处不在

记者:我们之所以喜欢和需要陶瓷制品,是因为它们光滑的表面、完美无缺的形状。而你则打破了这种“完美”,展示了坍塌的过程。

方力钧:传统陶瓷器皿的标准和我们传统绘画的美的标准是非常严格的,最禁得住推敲的,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这就有一个辩证关系,为了追求苛刻的审美情趣,失去你的自由表达,这是一种极端的选择,是非常狭隘的排他。作为一个艺术家是有职责让世界丰富多彩的。一些非常优秀的人和把握这些传统技术的人,他们去追求完美。那么至少还有一部分人可以自由自在表达,让这个世界无拘无束更加丰富。是不是应该有一些人专门来“找事”,挑衅这些完美的镣铐,使我们的空间越来越大,而不是越来越萎缩。

记者:你有多少镣铐?

方力钧:镣铐几乎无处不在,人的知识和想象太有限了,你无论追求理想、财富还是创造力,你都无法判断你是否跳进了一个更深的陷阱,但人又不能停止下来,没有束缚就没有自由,束缚和自由是一件事。

记者:你的“破坏欲”在做另外的尝试?

方力钧:我愿意在这个过程中享受无拘无束的状态,人生的美妙到底是越来越窄还是越来越宽,这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问题。你的工作习惯、交际的习惯、读书习惯,你去的地方,这一切都构成了最终方向。我愿意在没有捆得更结实之前挣扎一下,好像自己能够更宽。我不在意别人说我画得不好,对我来说无所谓,我更愿意去体会、去实验新的可能性。

谈体制

屋里屋外是一件事

记者:从个体艺术家到进入国家体制(20138月,方力钧被聘为中国国家画院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你的身份更加多重性。

方力钧:人在现实社会中会被贴上不同的标签,人也有各种身份属性,所以你不能把某一种属性拿出来说成是你。但现实生活中就有许多这样的事,我们又总是习以为常,很多时候对人的判断就是这样的武断。

记者:怎样看待个体进入国家体制?方力钧:这个世界是由个体组成,人们的思维方式被自动分拨了,还是当做个人来看更好。我也不觉得有个抽象的体制存在,体制也是由个体组成的。

记者:怎样理解体制?

方力钧:其实屋里屋外是一个词,一件事。有屋里才有屋外的说法。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体制,好像这个国家就不存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号称和体制作斗争的人,生存的基础都是因体制的存在而存在。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互通、协商,最终哪怕不喜欢,至少也知道对方的想法和意愿是什么,如果隔绝交流去做判断,每个人都知道会发生什么情况。

谈当代艺术

艺术本身没有排名

记者:你怎么看待曾梵志的过亿作品给当代艺术带来的振奋?

方力钧:首先祝贺曾梵志取得好成就,更钦佩那些市场表现不好、穷困的艺术家一直坚持艺术创作,为当代艺术努力。

记者:你之前说过,艺术门槛很低,人人可以当艺术家、收藏家。但要达到顶尖很难,很多人就觉得艺术门槛很高。

方力钧:艺术本身是没有排名的,艺术让这个世界更丰富,另一方面艺术要给普通群体希望,需要艺术明星(如曾梵志)。但当放在一起时又是矛盾的,给人树立榜样就得建立排序,可艺术在社会中的职能又是粉碎和瓦解排名的,这样的矛盾、丰富复杂才是一个健康社会的基础。

>>记者手记

无厘头的工作狂人

刚开启了北京、长沙的展览后,精力充沛的方力钧又马不停蹄地赶往江西景德镇。对于每年有六至八个展的方力钧来说,这是工作常态。没有人是随便成功的,在成功的道路上付出了多少努力,只有当事人最清楚。不论走到哪里,老方都背着双肩包,光头形象很有辨识度。当被问到是否会在接下来的陶瓷作品中加入光头形象时,他展现出无厘头的幽默:“这个不能告诉你,你猜。”(文:汤志园、任峰涛)

责任编辑:吾欣

扫一扫关注吾艺网公众平台

(微信:长按图片自动识别二维码)

关键词: 方力钧 自由 陶瓷 脱掉 镣铐 才能 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