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北京书协主席林岫为本刊题词
“什么是书法?难道仅仅是把字写得漂亮吗?难道仅仅是有一些人喜欢自己的字,不断地有人来索求吗?或者是不断地让自己的作品参加各种展览吗?熊任望先生的作品,最好地诠释了什么是书法这一命题。那就是他生命力的洋溢,是一个书家通过自己的作品,把压抑环境下的生命飞扬传递到社会,感染每一个阅读者。”河北作家阿宁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
熊任望(1925—2010),江苏靖江人,长期任教于河北大学,是知名学者、诗人、书法家。曾任河北大学中文系和艺术系教授、河北省书法家协会顾问、河北省书法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出版书法作品《当代书法家精品集·熊任望卷》、《临兰亭序长卷》,学术著作《楚辞探综》、《屈原辞译注》。2013年12月30日,其逝世3周年之际,河北大学艺术学院举办了“熊任望书法艺术纪念展暨学术研讨会”。
熊任望毕业于金陵大学、南京大学,师从胡小石先生专攻楚辞研究。其书法幼承家学,耳濡目染,先后得到胡小石、郑诵先、王传恭等先生的悉心传授,而又师心自用,成就卓著。他是楚辞专家,写得一手好诗,诗书合一,不同流俗。熊任望生前曾说:“我作为胡先生(胡小石)的弟子,主要是楚辞,特别是文学方面的弟子。我不敢说我是胡先生的书法弟子,因为我没有得到胡先生的心传,但是有一次胡先生说过一句话,对我终身受用。他说:‘如果终生写魏碑的话,没有出路。’这句话极大地影响了我。”“古代的书家,没有一位是没有自己的诗文,凡是那些传世的名作都是自己的诗文。如果一辈子抄古人的诗,那就不是一个好的书家。我对书法的追求就是诗书相契、诗书合一。”
河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宗超认为,熊任望先生的诗词脱胎于屈骚传统,慷慨恢宏、恣肆瑰丽;书法雄强奔突、姿态奇矫。他擅以碑学笔法写草书,奇崛激荡,自出机杼,其“碑体草书”在当代草书艺术创作中矫矫不群。他又是一位具有颇多理性意识的学者,在楚辞研究和书法研究领域有颇多创见。他所提出的“形意书”创作观念和“神龙本《兰亭》的底本不是真迹”的论断,极具学术价值。
据河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吕志毅回忆,熊先生曾自书一联:“学古毋为假佐,标新贵有新知”作为他学书及其创作的座右铭。他学古不泥古,讲求创新。他强调在书法创作上真正标新立异,首先必须具备高尚情操,学书先学做人,不会做人,谈不到学书。熊先生曾说,历史上有些人书法不错,然其做人不行,其书法就会大打折扣。他还强调,做一名书法家,如果仅仅是写写字,是远远不够的。书法家必须有广博的学识、深厚的书法理论基础以及丰富的创作经验。离开这些,不可能创出前无古人的新。
《石家庄日报》编辑、河北省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王律说,熊老是他所接触的文化前辈中极为谦和平易的一位,无论求教学问、征询资料、题词赠书、无不有求必应,毫无保留地给予支持。但有一次例外。2008年,中国书协编纂《中国书法大事记》,王律组织编写《河北书法大事记》,就向熊任望先生征集文献,却被委婉谢绝。熊先生回函说:“自80年代河北省书协成立至今,我从未进入理事会,也未参加过任何全国性书展和重大活动,愧无资料可以提供。”熊先生无欲无求的淡泊和纯真,让王律深深为之感动。
书法家蔡永胜撰文《取法乎上——回顾熊任望先生论书》,对熊先生在书法学习上强调“取法乎上”印象很深。他写道:“熊先生花大量时间与青年人讨论书法——他作为书法教育家可能比他作为书法家意义或更为重要。熊先生在世时,在他的圈子里总有一种认真探索书法的氛围在;而他过世后,保定其他人则由于学养、经历、师承的缘故担当不起熊先生的角色了。”
刘宗超认为,熊任望先生勤奋耕耘,不慕虚名,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艺术成就和学术品格,滋兰树慧,育人无数,在书法界、文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他将是一位随着时间流逝而日益凸显其价值的书法大家。
责任编辑:吾佳